新华社昨播发通讯,盛赞“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带来的新气象新面貌 新华社记者 朱海黎 梅永存 胡苏 鼓浪屿涛声依旧,筼筜湖游人如织,金秋的厦门如同一幅迷人的水墨画。记者连日采访这座城市,感受这里正在进行的新探索:坚持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思路规划发展战略,以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为目标,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为载体,将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运用到城市发展全过程,积极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排头兵”作用。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说,厦门将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和建设“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的定位,努力推动厦门转型发展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建设发展结出新硕果,生态文明达到新水平。 “美丽厦门”需要新探索 站在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的海沧湾公园,静如处子的鼓浪屿和高楼林立的厦门本岛尽收眼底。跨过如彩虹般的海沧大桥,驱车15分钟就来到新城区海沧,这里大厦鳞次栉比,商业一派生机。 “海沧的巨变是厦门向生态型海湾城市转变的缩影,这里从偏僻小渔村发展成全国百强区,年财政收入达到124亿元,30多万人从全国各地移居海沧,跨岛发展的战略蓝图已成事实。”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区委书记郑云峰说。 厦门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甜头: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评比第一名,获得福建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今年1月-8月经济增速达到10.9%,高新技术企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7%;惠及市民的财政支出占到全市财政总支出的七成以上。 面对本岛交通拥堵、城市承载能力下降、工业增长后劲不足、科技创新能力需要提升等“成长中的新烦恼”,厦门市委市政府开始了新思考和新行动。 “改革开放的理念已经融进厦门人的血液,厦门就是要用改革促调整、促转型、促开放和促跨越。”厦门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吴子东说。今年9月《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对外发布,正式启动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这部数易其稿的规划前后征集3.2万多条社会各界和群众意见、建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目标是实现厦门的两个“百年愿景”:建党100周年时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的核心是“共同”,让全体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发展;其实现路径是实施“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三大发展战略;实施产业升级、机制创新、收入倍增、生态优美等十大计划。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并形成机制,是变“轰轰烈烈的运动”为“实实在在的基础”,努力实现统筹发展、差异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林衍超说,“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的着眼点,是将中央战略部署与当地群众愿望相结合,将经济转型、社会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将“从群众中来”与“到群众中去”相结合。 “共同缔造”需要“我们” 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单位思明区和海沧区采访时,许多基层干部都表达了共同感受:起初觉得这不过是城市建设规划,但在实践中发现,这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舞台”和厦门全方位的“转型发展路线图”。 海沧区委常委、统战部长王雪敏讲述了一个令她难忘的事例,区里开展试点过程中,准备在公园里跳舞人群较多的地方安排照明设备,改善活动环境,没想到遭到群众反对。这件事让他们意识到,过去大包大揽、替民做主的“计划惯性”必须改变,要让群众做主和参与活动。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决策共谋,变“你和我”为“我们”;二是发展共建,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三是共管共享,变“靠政府”为“靠大家”。 厦门仙岳山公园有一条路没有路灯,夜间行走十分不便,群众反映多次,但由于管理权责不明,这条百余米的上山路却长期安装不上路灯。市民陆云声在这次活动中再次反映了这个情况,引起市领导重视,3天时间就解决了问题。 思明区曾厝垵社区党委书记黄清杰认为,服务群众必须从群众身边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房前屋后的小事做起,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房前屋后点滴事,解决的是群众“微诉求”,给百姓带来的是“小幸福”,放飞的却是城市和谐发展的大梦想。 今年9月底,思明区挨家挨户,向全区居民发放30多万份“美丽厦门”征询意见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0万多条,并从中筛选启动了29个“房前屋后”提升项目。 79岁的莲花五村社区居民郭国音告诉记者:“社区里什么都好,就是空地少,广场小,前几天我建议将社区小广场做个改造,整理空闲场地,扩大广场面积,增加遮雨凉棚,还真被居委会采纳,广场改造工程已经动工了。”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引起了“新厦门人”的共鸣。长期居住海沧兴旺社区的外来工李玉芳,是这个社区居民议事会的9名代表之一。“平时我们注意收集居民的意见,集中到居民议事会讨论,再协调居委会、街道解决。”李玉芳说,“虽然都是路灯不亮、下水道堵了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件件小事及时解决,大家日子才能过得舒心。” 思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侯伟说,过去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多是“我说你听、我做你看、我管你从、我评你知、我建你用”的关系,如今思明区正在努力推动社区治理和城市发展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最美“和声”。 “经济特区”需要科学发展 筼筜湖是厦门岛的内湖,也是厦门的城市“绿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筼筜湖先后经历五次大规模环境整治,从一个垃圾遍地、蚊蝇孳生的污水湖,变成如今碧波荡漾、白鹭纷飞的“绿色明珠”。 但随着人口的集聚,环湖设施损耗老化,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厦门市市政园林局通过网站、报纸等渠道,向全体市民征集筼筜湖步道改造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前后共收集群众意见超过3000条。 有市民提出,筼筜湖是海水湖,腐蚀性强,环湖步道不宜搞太多木栈道。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总工程师王铨铭说,采纳市民建议后,筼筜湖步道决定主要采用花岗岩、透水砖建设;这样不仅抗腐蚀,造价、维护成本也比木栈道减少一半左右。 厦门各级干部和基层群众在坚持绿色发展上达成共识:厦门山河湖海俱全,生态条件优越,生态建设的底子厚实,应该始终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全过程,既符合厦门的城市特质,也是对厦门的未来负责。 见证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设计全过程的厦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臧杰斌说,作为经济特区更需要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先行先试,在空间上让“可以做什么的地方就做什么”,在实施上“让能干什么的人就干什么”,绝不以牺牲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将从国际、国家、对台、区域、城市五个层面推进,把厦门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市。 新华社厦门11月1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