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工作日都有一名县领导接访,接访经过全程监控录像,这在河北基层已经形成制度。日前,中新网记者在张家口市怀来县探访河北基层接访时发现,县官“过堂”的也并非都是大事,有时甚至是“狗咬羊”之类的小事。(11月28日 中国新闻网) 一直以来,基层工作就是事多且杂,而且都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事情,尤其是信访接待工作更是“压力山大”。 近年来,一些地方不是在畅通信访渠道、解决信访问题上下工夫,一些地方政府千方百计控制进京上访人员、花钱买“稳定”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非常之举”,自然老百姓上访得越不到当地重视,就越容易越级上访,一些群众认为 “告御状”,能更快解决问题,殊不知,上级有关部门收到上访信息后,最终还是反馈到地方并由地方政府解决,这样就出现了例如湖南“上访妈妈”这样的恶性案件。 笔者认为,现阶段,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可预见、可疏导,只要主动预防,及时化解,一般不会酿成大的事端。化解社会矛盾,最重要的是在矛盾刚刚出现的时候予以化解,时间越长,矛盾会逐渐放大,最后积聚成对社会不满的负面情绪。但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抱着“好歹大小是个官”的想法,“自以为是”“飘飘然”严重脱离群众,阻碍了党群关系,必然信访工作也会做的“一塌糊涂”。 河北县官接访:细到“狗咬羊”庄稼泡水,这样“细腻”的工作就很好解决了信访“老大难”问题,看似很“跌面儿”的工作,却极大的解决了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当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实为“枫桥经验”良好的传承。 信访工作看似很难,实则“不难”“您好”、“请坐”,几句简短的言语,就拉近了与信访人的距离,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一句问候、一脸笑容,拉家常般地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心与心的沟通,用微笑缓和矛盾、用言语拉近距离,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来做,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何愁信访工作干不好? 群众需要“公理”,更需要尊重和重视,所谓“百姓之事无小事”。我们地方干部要只要放下“高姿态”和老百姓交心,视百姓为亲人,问题就不难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