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的翔安美丽新城。(张天骄 摄) 厦门日报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尽管时值寒冬,但是一股推动改革发展、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潮,却不断涌动在翔安区广袤的土地上。13日下午召开的翔安区委三届六次全会,再度形成一个共识——积极投身改革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加快推进翔安区产业发展、新城建设和人民生活“三个新跨越”。 思考,讨论,鼓掌。短短半天的时间,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了翔安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的翔安,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翔安人也深知,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当日会议透露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今后,翔安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大力发展临空服务、电子商务、商务运营中心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平板显示、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优化提升食品、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扶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打造富有竞争力的“5+3”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城乡统筹发展 提升城市化水平 当前,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十大行动计划”,为翔安区勾勒出崭新的蓝图。统筹公共配套服务一体化,完善农村供水供电、交通出行、环卫保洁、垃圾处理等市政配套,推动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向镇(街)、村(居)延伸覆盖——翔安区的城市建设,有了这样一条清晰的思路。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成为翔安区城市发展的“指南针”。翔安区将按照高点定位、系统谋划、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片区规划和专项规划,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可行性、指导性和系统性,使各片区的定位更清晰、功能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努力形成规划特色和优势,并有机融入到全市规划的框架和布局中。 城市要发展,离不开社会管理创新。接下来,翔安区各级各部门将以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为载体,着力从单向垂直的社会“管理”转为双向互动的社会“治理”,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加强民生保障 共享美丽厦门建设成果 推进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转产就业,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摆在了翔安区决策者的面前。而与之对应的,是一个掷地有声的数字。今年以来,翔安区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298人,提前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 继续加强民生保障,让全区人民共享美丽厦门建设成果,成为了今后翔安区工作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记者从翔安区委三届六次全会中了解到,接下来,翔安将创新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转产就业“五个六”机制,即工作方式“六个一”、转产帮扶“六注重”、解决“六重六轻”问题、实现“六个有”成效,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形成机制、加以推广。 “我们要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我们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把我们工作着力点与人民群众关注点紧密结合,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从群众身边小事、房前屋后实事入手,扎扎实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尽心尽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翔安区委书记陈永裕看来,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推进“十大行动计划”,最终还是要把加强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