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法院运用“诉非衔接”的司法确认机制,及时确认了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让矛盾得以妥善化解。经过一年的改革试点,“诉非衔接”机制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的综合效用进一步显现。全市各类矛盾纠纷56.06%在法院“门外”妥善化解。案件进入法院“门内”后,“前台”化解纠纷比例高达65.87%,进入“平台”的案件仅占法院案件总数的34.13%。(《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8日电) “诉非衔接”让案件“门外”化解、“前台”化解,这让眉山市东坡区法院觉得很“划得来”。这笔“划得来”的账如何算? 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楠掰着手指,笑着细数“诉非衔接”的好处:“诉非衔接”机制在眉山得到广泛运用,让大量纠纷解决更加便捷高效,纠纷解决成本降低,人民群众“划得来”;两级法院案件数量增长得到有效遏制,缓解了法院和法官办案压力,人民法院“划得来”。 在笔者看来,刘楠着实算了一笔糊涂账,纠纷解决成本降低,这对法院来说可是天大的“划不来”。“门外”化解、“前台”化解,本来该为法院创收的诉讼费一下子不翼而飞,简直就是煮熟的鸭子长翅膀飞掉了,这对法院来说可不是什么“划得来”的事情。 在民众心理,法官可是高收入的职业。为什么呢?一来是明收的诉讼费,二来是各方为打赢官司暗中的“关照费”。民间不是有 “吃了原告吃被告” 这样的说法吗?法院若是为了肥个人的腰包,当然是希望案子越多越好,矛盾纠纷越难解决越好,案件办理拖得越久越好啦。 眉山市东坡区法院这样的算账法可真是糊涂啊。清代才子郑板桥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的确,有的时候做人做事不可太精明,尤其是在对待个人利益上面,否则“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来反误了卿卿性命”。 眉山市东坡区法院这笔表面“糊涂”的糊涂账,其实并不糊涂。因为眉山市东坡区法院在算“诉非衔接”这笔账时,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法院职工个人的利益,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群众的利益。正如刘楠所言,“诉非衔接”解决了群众的诉讼之累,方便群众,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这就是最大的“划得来”。 让群众“划得来”表面上看降低了法官们的诉讼收入,甚至无形中去掉了法官们的隐形收入,如果以收入来衡量划不划算,的确有点“划不来”。但是让群众“划得来”就能为树立公正公平严明的司法环境助力起推,就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从而进一步取得民众的信任和爱戴。作为一个法官的尊严和荣誉也就由此被捍卫。 人活在世上,为物质而活是最低层次;高品质的人生必须是为精神而活,为荣誉而活。 眉山市东坡区法院的同志们其实并不糊涂,“诉非衔接”对他们而言也的确很“划得来”。 这种“划得来”的事情值得推广,这种“划得来”的思维更该被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