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诉调对接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党员救助基金……2013年,湖里区人民法院将“司法为民”这个宏大的概念转化为点点滴滴的小事,从当事人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出发,推出了一个个“司法为民”的暖心举措,共同组成了湖里法院便民法律服务“快车道”。 本组文/厦门日报记者 郭桂花 通讯员 陈万颖 本组图/湖里法院提供 镜头1 “扫楼”送达文书 做好诉调对接 2013年4月,湖里法院在全市率先成立诉调对接中心。2013年9月12日,记者曾跟随湖里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法官张晓毅和法警王夏龙到现场办案,直接感受“诉调对接”机制给当事人带来的便利。 “扫楼去喽!”张晓毅晃了晃手中装满凉茶的水壶向办公室其他同事打招呼。 湖里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下设物业纠纷调裁合议庭,承担了全院所有的物业纠纷案件。近年来,物业合同纠纷高发,面对庞大的案件量,诉调中心想出了办法——在诉前对案件进行分流。他们设计了一份《纠纷告知书》,由干警以“扫楼”的方式向涉案住户送达,并进行庭前调解,调解不成再进入诉讼程序。 当天上午8时30分,张晓毅和王夏龙来到一个大型居住小区,他们今天的任务是向200多户业主送达《纠纷告知书》。这个小区既有带电梯的高层楼房,也有不带电梯的小高层。 他们敲开了第一户的门。开门的老太太看到身穿警服的小王愣住了。 “老人家,我们是湖里法院的干警,您家里还欠8000多元的物业费……” “不要跟我说啊,我不知道!”老太太连忙要关门。 张晓毅赶紧说:“阿婆别急,我们这里有一张告知单,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还有法院的印章,您等孩子下班回来给他们看看就知道了!”阿婆接过《纠纷告知书》,点了点头。 上午11时40分,他们走出第8个楼道时,已经走了160层,两人身上的制服都湿透了。 半天时间里,他们共送达《纠纷告知书》103份。这些告知书像一张张过滤网,将一些不必对簿公堂的纠纷提前分流、化解。厦门汇嘉物业工作人员说:“法院的这一做法促使双方当事人主动和解,住户的心结解开了,欠费问题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法院的同志功不可没。” 【解读】 “扫楼”是诉调对接中心创新办案理念、强化便民利民的司法举措之一。在创新做好类案化解的同时,诉调对接中心把功夫下在“对接”上。与区司法局、各街道调委会加强对接,从所辖的五个街道聘请35名街道、社区干部作为特邀调解员,半年来联动调解疑难复杂纠纷15起,标的额共计674万余元。同时,与区工商局建立消费权益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实现行政调解与诉讼程序无缝对接。 经过数个月的磨合,这个由7名青年干警组成的精干团队已高效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047件,用不到全院民商事审判力量15%的人力承担起全院近四成的民商事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