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真抓快改、落实见效,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先学先改、边查边改,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新气象、新面貌、新作风,省委决定,从现在起到明年3月底,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新华网)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叫角色决定态度。党员干部走基层,基层在哪儿?基层就是表层下的那一层,就好比装修,壁纸不是基层,打腻子才是基层,党员干部要看到社会当中最基础的那一层组织,在走基层的实践活动中去体会普通群众的工作与生活。 一切工作最终由人民来评判。党员干部要想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就必须放下姿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基层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基层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并以此为出发点,在各行各业中发现亮点、找出缺憾,勇于面对群众各种质疑,勇于传播群众伟大创造力,并积极弥补工作疏漏。 走基层一定要避免走马观花现象,首先应该抛弃应付心理。“走基层”活动只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出现脚蘸泥、磨嘴皮、唠家常,一滴水见太阳的效果。有的人认为开展“走基层”活动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花架子”工程,一阵风过后,该怎么写还怎么写,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这些心态的存在,不但违背了“走基层”活动的初衷,也给媒体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带着真情实意“走基层”,老百姓才会击掌叫好。 我们要牢记“将足迹留在大地上”,这要求我们放低姿态:第一是要摘掉自己作为参观者的标签,把自己当做身边人一样去和百姓交流,去感知他们的快乐与辛劳;另外还要摘掉大而化之笼统的标签,他们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个体,拥有和我们相似的梦想与愿望。恐怕这也正是“走近”和“走进”的区别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群众意识,巩固群众满意标准,才能在本职工作中生动实践群众路线,才能真正算是走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