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将推出“八项规定一年来”四集系列节目,总结党政机关作风出现的变化。26日第一集总结了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树新风,获得了96%的群众满意度,有81.1%的群众认为身边党员干部有改进。这些数字都是党中央态度坚决、措施有力、落实到位换来的成绩,为全党做出了积极表率。 自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去深圳调研,2013年共来基层考察调研13次,一律不封路、不清场、不扰民,走的是扎扎实实的亲民路线,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的变化。习近平同志说“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服度就会高一点”,“我们”不仅仅指的自己,不仅仅是中央政治局,更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之际,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自己“不舒服”,如何多一些这样的“习式调研”,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到群众心中。 次数多,深入基层。2013年习近平同志来基层调研13次,中央政治局赴地方考察调研共150余人次,中央高层如此大力度深入基层,目的就是听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是带动全党上下密切联系群众。领导干部下基层在老百姓看来已不是“新闻”,群众逐渐习以为常,而这种习惯的过程也是拉近党和人民关系的过程。那么,与群众“物理距离”更近的基层干部,更要用实干和诚意来缩短“心理距离”,让老百姓认识我们的脸——成为基层“熟面孔”,让务实服务成为我们的品牌——打出群众中的名气。 严格标准,一切从简。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考察调研,无论是餐饮、住宿、乘车,全都是就低不就高、能简则简;而到群众中间了解民意,却是就高不就低,宁可多走一些路,也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看望群众,并且决不允许提前安排路线,一定要听到基层最真实的声音。第二批活动要求“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把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基层”,基层干部就要通过这种“严于律己、宽以待民”的方式,将“好作风”带到基层去,将“真声音”带回工作中,用扎实干劲和力改决心让群众看到真实效。 入乡随俗,灵活变通。党中央对党员干部出行、就餐提出了严格标准,若当地条件不具备时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给了我们答案: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当地没有吃自助餐用的不锈钢餐具,直接用的当地老百姓用的大瓷盆,避免了造成新的浪费。入乡随俗,才能让老百姓觉得亲切,就像习近平同志坐到老乡家炕头上盘腿而坐、促膝而谈,一下子就拉近了关系。毛泽东同志也强调:“到群众中间调研,一定要消除群众的戒备心才能让百姓敞开心扉”,一言一行都要能入百姓的眼,老百姓才能敢讲实话,这样的调研才有意义。 正所谓“一日新则日日新,一事新则事事新”,正是在一点一滴、举手投足之间改变作风,多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诉求,才能知道教育实践活动的着力点在哪,才能推动活动取得最大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