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44亿元投民生 群众满意率超九成 瓮安知耻后勇得民心(反对“四风” 服务群众·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本报贵阳1月28日电 (记者万秀斌、汪志球、郝迎灿)闹市中心,一座红墙圈起的院子很扎眼。透过铁栅门向内望去,瓦砾残存、火痕可辨。这便是“瓮安事件”中被焚毁的县委大楼遗址,今天已成为贵州全省警示教育基地。2008年发生震惊全国的“瓮安事件”至今,贵州瓮安用行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为理顺干群关系,在瓮安,县委书记大接访、千名干部大巡访等“五大访”活动,与机关干部驻点帮扶、万名干部下基层等已成为长效机制。全县400多名机关干部在驻村期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县公安干警开展帮扶“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等为民服务活动,5年来,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12万多次,办实事好事1万多件。 在2011年的“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国家统计局瓮安调查队两次抽样调查显示,群众对干部的作风满意率达93.46%和94.63%。 瓮安以矿产富于一方,但“政府税收增加了,村民利益不增反损”,这是“瓮安事件”的根本诱因。 “不少学生参与到‘6·28’事件中,主要是教育条件跟不上。”瓮安中学校长余家品说。瓮安弥补民生欠账,先后投入教育经费15亿元,新建瓮安中学、实验小学、特殊学校,改扩建瓮安二中、农村初中及薄弱学校,解决了上学难和学生大班额等问题。针对看病难,瓮安投入卫生经费5.73亿元,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全部实现新建和改扩建。5年来,瓮安累计投入民生经费44.63亿元,是2013年财政收入的近3倍。 由严格管控到服务引导,是瓮安从事件中汲取的教训。 对参与打砸抢烧的104名违法青少年,政府通过“1名党政领导+1个基层组织+1名帮教对象”或“1名学校负责人+1名教师+1名帮教对象”的帮教模式,对他们最大限度地挽救,并对符合条件的涉案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犯罪记录予以消除,使其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不受影响。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摆正群众这个中心,干群关系不理而顺。”县委书记蒋映生表示,将以“瓮安事件”为镜,开展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教训真正变成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