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生态 保护环境——四论“弘扬谷文昌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qzlx.fjnet.cn 2014-03-02 10:53   来源:闽南日报 

重视生态 保护环境

——四论“弘扬谷文昌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本报评论员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就要学习他重视生态、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富美漳州建设,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学习谷文昌重视生态、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政绩不能体现在表面上、也不只体现在当下,而应在人民心中、在历史的检验中。谷文昌同志最显著的政绩就是带领全县人民治理风沙灾害、大抓植树造林,把东山打造成为“东海绿洲”,在群众心中树起了绿色丰碑。治理风沙、植树造林,并不是为了政绩而政绩,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为了东山人民,因而才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就是要树立这样的政绩观,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去抓项目、抓工作。要既看显绩又看潜绩,不片面追求政绩,不片面追求所谓的增长速度,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GDP”的增长。要既看当前又看长远,不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谷文昌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植树造林,体现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长远目光,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任”的豁达胸襟。我们要学习谷文昌甘当“铺路石”,认准了对人民有利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一任接着一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

学习谷文昌重视生态、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要强化生态文明观念。我们应强化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当年谷文昌致力造林绿化、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使东山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今天学习谷文昌,更要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通过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为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我们应注重发展生态产业。谷文昌任职东山时,在通过造林绿化治理风沙之余,开展大造速生丰产林运动,不断增加树林品种、提高树林质量,解决了木材和燃料困难。当前,我们应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发展生态产业,提高生态效益,促进形成生态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我们应注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谷文昌在绿化东山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领导体系、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确保生态保护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我们现在建设生态文明,应该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促进形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要加快完善生态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等,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学习谷文昌重视生态、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要解决好发展的问题。首先,要努力破解发展的瓶颈。当年东山发展最大的障碍是环境恶劣、风沙肆虐,防风治沙成了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解决的头等大事。事实证明,风沙解决了,生产发展了,群众才能逐步过上好日子。我们现在学习谷文昌,就要注重解决阻碍发展的最急迫、最现实的问题。要抓住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抓好工业项目的节能减排,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加快工业技改,下决心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其次,要着眼发展的可持续。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从改变生态面貌入手,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兴修水利保生产,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谷文昌,要注重放眼长远,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为地方发展不断创造条件、积蓄后劲;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重,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生态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明进步、人民幸福和谐。

责任编辑:黄丽红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