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作为享誉全国的“民办特区”,泉州的发展,从始至终与“为民”情结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初期,偏居东南一隅,土地贫瘠、资源匮乏,设施落后,政策单薄,面对这样的家底,泉州的党员干部开始了不懈探索,凭借为一方百姓谋福祉,为一片热土赋生机的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三闲”起步、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成功闯出了一条民营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晋江经验”和“泉州模式”。 在改革开放初期那场百舸争流的赶考中,泉州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跻身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泉州,走到了爬坡过坎、转变提升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在大体量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也面临着爱拼敢赢干劲有所懈怠、忧患意识有所减弱、做群众工作能力有所弱化,“四风”问题时有抬头等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与彼时相比,一道更为艰深的考题,重新摆在了党员干部面前。 “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这颗赤子之心,就是为民情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最大的奋斗目标,也是前进道路上不竭的动力。社会、经济加速转型的变局中,只要常怀这颗赤子之心,坚定为民宗旨意识,牢牢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保持敢为人先的拼劲闯劲、富民强市的创业激情、干群同心的肝胆相照,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当前,我市以“为民服务走前头,深化改革当标兵”为载体,深入推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明确这样的“总开关”,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做决策、抓落实的过程中,升华为民情怀,提高为民本领,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首要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扎扎实实践行为民宗旨,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题中之义。要做大蛋糕,政企携手、铆足干劲,持续加快创新转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经济提质增效,为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夯实基础。要破除障碍,把“金改”、“综改”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加快突破金改关键环节,加快创新配套改革,大力推进民企提升层次,积极建设“海丝”先行区,为创建改革创新示范区铺平道路。要改善民生,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推进“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大力开展“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不断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城市品位,为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城添砖加瓦。通过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的壮美蓝图,落实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