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践行 以“心”礼赞 福州大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工作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福州大学将志愿服务作为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关于“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号召,紧密围绕“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立足校园,深入社区,广泛开展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践”志愿之计。作为福建省13所率先进入志愿服务工作信息化平台的示范学校,福州大学紧扣志愿服务工作规划,深入推进“四化”改革,即“特色化、专业化、项目化和社会化”,全面把关志愿服务质量,坚持立足学校、学院的办学传统、学科优势和特色,结合自身科研需求和人才培养,形成具有特色化的志愿服务品牌。同时,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加强志愿队伍建设与管理,着力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志愿服务活动。 “行”志愿之实。“落于求实点,做到恰好处”,这是福州大学青年志愿者团队力争将志愿服务工作切实完成的凝炼表述。在第51个“学雷锋纪念日”之际,福州大学深入开展青年志愿助残服务工作,以“心手相牵 共享阳光”为主题,展开为期一个月的“雷锋服务月”活动。其中,“助残帮弱,筑梦中国”的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的系列活动、“滴水是金,片纸是银”的低碳环保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心手相牵,和谐共进”的文明校园系列志愿服务,以及“共享阳光,同御流感”的卫生清洁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生动地展现了雷锋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创”志愿之新。为使“创新”不为一纸空谈,福州大学以打造品牌服务项目为目标,致力于“宣传新形式、服务新模式、合作新局势、发展新态势”的志愿服务工作。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模式福州大学形成了形式多样、渠道广泛的宣传方案,同时,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务实推动活动走出校门,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校园“雷锋服务月”到社区“义务家电维修”,从“关爱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智障儿童”系列活动到“麦田计划”、“书香漂流”等,福州大学巧妙融合“海纳百川、乐善好施”的福建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在福建省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绽放出绚丽和谐的志愿之花。 “传”志愿之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实现“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战略任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在创建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福州大学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层文化内涵,通过各式志愿者活动,突显这项工作在提升在校师生、周边人民对于文化凝聚力与道德感召力的感知和效应,积极宣传志愿服务作为新时期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的新亮点和新载体的独到之处。着眼于志愿服务所蕴含的精神实质,福州大学青年志愿团队希望传达志愿服务的意义,并以高尚的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 “颂”志愿之情。“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对志愿者活动的礼赞是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在动力。作为一种承接中华美德、激励全民服务的时代积淀,“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理念在不断地传承中迈上了全新的台阶。福州大学致力于广泛普及奉献精神,全面培养文化自觉,通过日趋健全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和更为多元化的宣传模式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目前,“星级志愿者评定”、“雷锋班级”、“五四表彰”等嘉奖制度为保证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校级新闻媒体,如广播电台、校报、团刊、团讯等,也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