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时至初夏,细雨绵绵,修竹溪的溪水清澈如洗,三三两两的村民依着自家的砖房,话着家长里短,安详如画。 对于下党乡下屏峰村村民来说,这条穿乡而过的溪水曾经带给他们痛苦的回忆。1989年7月,暴雨之后,山洪暴涨,冲垮了下屏峰村沿溪的夯土民居,有5人在这场山洪中失去了生命。而今,堤岸垫高了3米,土屋也变成了砖房,雨水很难再对他们形成威胁。 5月9日,见到记者来采访,村民黄宗秀说起抗洪往事:1989年7月的那场暴雨令她家里损失惨重,小叔杨尚利就是在那场洪水中失去了生命,留下了小侄子杨春平。“小春平还没满周岁,就失去了父亲。那天书记到家里来慰问,特意抱着春平,鼓励我们要坚强起来,从悲痛中走出来,把孩子培养成才。” 黄宗秀说的书记,就是习近平。在7月19日首次到下党乡调研一周后,习近平再次步行到下党乡下屏峰村慰问受灾群众,并勉励他们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让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虽然受了灾,但这些年来,我们一直牢记书记的嘱托,不等不靠,在好政策的扶持下,发展现代农业,办了茶厂,种了脐橙,小春平还到广东开了一家手机店。”说起这几年的变化,黄宗秀一下就健谈起来。 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关怀和优良作风,深深烙在下党人的心坎里。他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当年的嘱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怨天尤人,不急于求成,以“弱鸟先飞”的意识,以“滴水穿石”的韧性,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1991年,全乡上下铁心办交通,四方奔走筹资金,开通了总长12.5公里的进乡公路,其中3公里为柏油路。随后,又陆续开通了下党至浙江庆元县西溪乡的16公里跨省公路,下党至碑坑等8个建制村的公路。 下党乡上党村至乡里8公里长的简易公路,一直是“卡脖子”路段,遭遇狂风暴雨时,泥流横冲直撞。2005年,在省下派驻村干部的带领下,筹集投入资金260多万元,对道路进行拓宽和硬化。上党村人从此告别“泥灰抹面”的日子。 道路通了,信息畅了。下党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富民强乡的梦想。通过引进新品种、建设示范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脐橙、锥栗、毛竹、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2013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7632万元,是1988年的4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是1988年的40倍。 在新开辟的下党新区,中小学、医院、汽车站、行政办公楼以及水电路等设施一应俱全。不含干部、学生等,这里常住人口有1200多人,是建乡前的近3倍。乡里还大力推进下党、杨溪头、下屏峰三个建制村的人口聚集,将逐步解决全乡居住在地质灾害点、低洼地带、危房中群众的住房问题。下党乡群众的就医、就学、居住、出行条件也明显改善,广电、宽带、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进村入户,逐步缩小了与城市的鸿沟。 “锲而不舍唱好山歌”,“马不停蹄发展工业”。与此同时,作为全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寿宁人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发展理念,手握接力棒,一任接一任,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立足自力更生,利用优良生态,寿宁大力发展油茶、毛竹、冷凉型花卉、中药材等高效特色农业,积极发展富硒富锌产业,打造生态农业升级版,注重发展新型工业,三祥新材料等一批高科技公司引领寿宁经济走上提质增效的快车道。 在宁德期间,习近平把贫困地区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归纳为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他指出,各级干部要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宁德市“四下基层”蔚然成风,成为各级干部联系、沟通、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 2012年2月,宁德对“四下基层”进行深化,在全市开展了“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并配套了“每月驻乡进村入户三昼夜制度”“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等举措,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赋予了“四下基层”新的时代内涵。“四下基层”成为推动宁德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的强劲动力,为宁德发展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