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才溪乡,苏区干部白天和群众一起参加生产劳动,“帮助红属:带饭包(不带菜),带农具,莳田割禾也是这样。”晚上或休息时间则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地把群众的生产、劳动、穿衣、吃饭、住宿、疾病、婚姻、生育孩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油米柴盐放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举动,得到了苏区群众的敬仰,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民歌,讴歌了苏区干部的良好作风,生动地体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苏区干部的模范作风得到毛泽东赞扬。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上,才溪苏维埃政府干部介绍了工作经验和模范事迹,期间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还将毛泽东的《乡苏工作模范(二——才溪乡》印成小册子发给与会代表学习。1934年4月,“张闻天、毛泽东合著”的《区乡苏维埃怎样工作》一书出版,发给区、乡干部学习,当时被赞誉为 “苏维埃工作经验的结晶,宝贵的指针”。 闽西各地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党和政府的基本任务就是充分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才溪区政府成立后,立即组成了“没收委员会”和分田委员会,按照闽西“一大”规定的土地分配原则,分配土地,“上才溪每人分得6担谷田,下才溪每人平均分得5担谷田,并分别抽出一份田为红军公田。”土地改革的完成,从根本上实现了工农群众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支援革命的积极性,同时他们对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倍加爱护和保卫,踊跃参加红军和革命。 在赣南闽西苏区建设的过程中,国民党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苏区经济遭遇严重的威胁。才溪人民开展了反封锁的斗争,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开垦荒山,开展劳动竞赛,妇女们带头学男人的活:犁田、耙田、莳田等,出现了较好的成绩:“开山比开田更多,山占四分之三,田占四分之一,因田开尽,故进到开山……”从1929年才溪区成立,到1933年毛泽东第三次到才溪乡调研,才溪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吃饭改善了100%,吃肉增加了100%,穿衣增加了200%。二是开展节约运动,党和政府发出了“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战斗号召。才溪乡开展了“每人节约一铜钱,帮助红军几千万”的运动,他们自力更生,种植棉花、自熬硝盐等,解决短缺商品。三是成立各种经济组织。“劳动合作社(别地称劳动互助社)、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组织了全乡群众的经济生活,经济上的组织性进到了很高的程度,成为全苏区第一个光荣的模范。这种经济战线上的成绩,兴奋了整个群众,使广大群众为了保卫苏区发展苏区而手执武器上前线去,全无家庭后顾之忧。”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发行了30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才溪人民争先恐后、踊跃认购。仅7天就推销了公债9000余元。《红色中华》第82期报道:“上杭才溪区上才溪、下才溪、曾坑三乡,全体党团员和同康乡党团领导之下,全乡群众所买公债,不要本息退还政府,在这一退回公债的热情下,全才溪现共退回公债3041元。”(作者系中共龙岩市委党校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