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小小污水处理站,解决了校区污水处理问题
与水相依的厦门大学翔安校区。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昨天,记者来到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它是2014年“中华环保世纪行”的第一站,今年的主题是“推进岛外溪流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家园”。 污水处理再利用 每天节省一万元 徜徉在厦门大学的这个新校区,人们如今似乎已经看不到多年前荒地、农田的痕迹。厦大一位老师说,其中的原因,不断崛起的现代化建筑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就是水。当然,厦大人格外珍视的水,不仅仅在于从山上注入天然湖的水源,还在于他们自己“制造”的水——目前学校道路清洗、树木灌溉,用的就是它。 所有的秘密,都在校区前广场东侧一座并不惹眼的小屋内。据称,这就是厦大翔安校区的污水处理站,每天校区产生的大约3000吨污水都要被吞到这个“小肚皮”里。 虽然在地上相貌平平,但污水处理站的底下却有一个庞大地埋式建筑,建筑里,一种神奇的微生物让从校区各个角落汇聚到这里的污水“改头换面”。这种被专家称作“再生水”的清澈液体,冲进了学生宿舍的卫生间,渗入了校区披满植被的土壤。 2012年秋启用的厦大翔安校区,目前拥有在校生8000多人——如何处理好“水”的问题,几乎摆在了同教学一样重要的位置。校方说,校区污水处理站,还要进行二期建设,届时,其每天可处理8000多吨生活污水。 据悉,学校利用再生水,每天可节约一万元的费用,将来,二期处理站建成后,效益更加可观。 小型污水处理项目 解决城市“缺水” 一个小小的设施,解决了3645亩宽广校区的污水处理问题。这种专家口中的“小型污水处理项目”,今后的运用,将不再局限在校园内。 然而,昨天记者了解到的另外一个数据,却有点令人担忧——目前我市的再生水利用率不到2%,而据介绍,按照节水型城市的标准,这一比例应至少达到20%。 这对于常年“缺水”的厦门,是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值得欣喜的是,推广小型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已被写入了我市的相关规划。“除高等院校以外,小型污水处理项目还将延伸到居民区、商业区、社区等相对来说流量小的或者无法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区域。”我市环保部门这样说。 对水的态度,折射出的,正是一个学校甚至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链接】 聚焦岛外水源保护 2014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厦门)宣传活动启动 2014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厦门)宣传活动昨天上午正式启动。来自多家媒体的记者将共同聚焦我市岛外的水源及流域。 据了解,此次以“推进岛外溪流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家园”为主题的活动由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联合主办,由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厦门日报社、厦门广电集团协办。 我市近年来水源保护、流域整治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将成为活动关注的重点,活动将依序走进翔安、集美、同安,剖析水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