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满城绿树好风光。(林广明 摄)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杨继祥 林岑)一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情。这是群众对“美丽厦门 活力海沧”最直接的感受。那么,海沧从昔日一个偏僻渔村,一跃成为如今的文明新城区,文明指数测评从2011年的全省第8名,到2012年的第4名,再到2013年的全省第2名,“三年三级跳”背后原因是什么?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文明创建,其出发点是为民,落脚点是惠民。文明创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共同缔造,这是海沧新城越来越美的内核所在。 美丽家园,共建共享 “厦门有绿城,四季草木新。自古兴礼仪,薪火传文明”。这是一位从内地移居海沧的老教授即兴创作的一首诗,他道出了海沧新老厦门人的共同心声。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今在海沧,这一共同缔造的因子,已弥漫到城乡每一个角落,渗透到文明创建每一个细节,从街道,到社区,到小区,乃至最小的社会单元——楼栋…… “上班前,将孩子送到快乐暑假夏令营,我就能安心工作了,真希望这样的夏令营每个假期都有。”日前,在新阳街道一家工厂上班的朱先生开心地说。 小项目,大文明。朱先生所说的快乐暑假夏令营,位于新阳街道“新厦门人”服务综合体,是新阳前不久推出的全市首批公益创投项目之一。项目由企业认购,社会组织来运作,挑选优秀的义工老师,为辖区100名“新厦门人”子女免费开设声乐、美术、手工等课程,在丰富孩子们暑假生活的同时,也解决了家长无暇照看小孩的后顾之忧。 小抹布,大文明。兴旺社区居民吴大姐,出门上班时顺手会带一块抹布,从6楼下来,整个扶手她都顺手擦了一遍。楼栋的居民,就是用不少类似细节诠释了“我爱我楼”的内涵。 创新不止步。海沧区在持续深化创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文明创建的新机制,如今已形成了在区统筹之下,街道治理共同缔造,社区服务多元参与,网格自治一核多元,楼栋微自治“我爱我楼”,全员参与的局面。 活力新城,“台味”浓浓 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日趋频繁,越来越多到过台湾的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如今厦门与台湾城市建设水平已是相差无几,差距在民众的文明素质程度。 小细节,大文明。改变从最小的微笑做起。在兴旺社区,每一栋楼的过道里都有一面微笑墙,居民们将自己的笑脸拍成照片贴上墙。一张张笑脸生动富有感染力,不经意间为每一个经过楼道的人带来一整天的好心情。 小单车,大文明。在海沧美丽的绿道上,一辆辆凤凰花色“爱心单车”从身边驶过,带来一阵清风,留下一串笑声。海沧公共自行车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车辆由企业、个人认捐,后期由志愿者维护、管理,每个细节都体现大文明的真谛。 小课堂,大文明。19日下午,台湾书院院长廖品睿专程从台湾赶来,为全市首个社区居民大学——海虹社区居民大学的学员们讲授国学知识。全场座无虚席,居民们连连称赞。通过文明的纽带,两岸同胞更亲、更近了。 在台湾,活跃着许多崇尚健康、快乐、环保的生活方式的乐活族。如今,许多台商、台胞将乐活的理念带入海沧,首届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乐活节将于10月拉开帷幕。台湾音乐家杨慕正为乐活节量身打造主旋律,主旋律的歌词面向海峡两岸民众征集,优美的词句纷至沓来…… 因细节而温馨,因温馨而美丽,因美丽而让芸芸众生“诗意地栖居”。如今,越来越多的两岸同胞把海沧“新城”,当做“心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