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创新机制 出台意见保障长效 思明区率先在全市出台《关于建立创建文明城市(区)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常态化创建体系。在总结已有的“区领导分片包干”、“月点评制度”、“辖区理念、24小时理念”、“9加1”综合执法模式、“巡查、点评、整改、督查、问责”五大创建机制等好经验、好做法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实现“道路清洗全覆盖”,轮流对全区301条主次干道进行清洗,建立道路清洗长效机制;启动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每季度组织对10个街道、6个系统、11个部门开展城区常规项目及特色项目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 资金保障 加大投入保障民生 思明区坚持把创建活动纳入年度区财政预算、部门财政预算,逐年增长创建经费,保障工作常态。2012至2013年,区财政用于精神文明建设专项经费分别为331.68万元和332.42万元,2014年精神文明建设专项经费预算达461.44万元,按照常住人口统计,人均经费投入达6.7元,有力保障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将创建活动中的难点、重点、新点,如“开展城中村提升行动”、“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开辟困难群体帮扶快车道”、“解决就学难问题”、“开展公益早教服务”、“建设健康小屋”等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保证创建工作实效。2012年以来,共确定为民办实事项目33项,2012至2013年,共投入资金4.25亿元,2014年仅“开展城中村提升行动”这一项就预算投入资金1.2亿元。 思明城市义工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体验心理健康辅导。 多部门联手对环岛路进行综合整治。 齐心协力,共建美丽温馨的家园。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吴晓菁 图/记者 王协云)对社区进行“地毯式”的网格化巡查,为文明创建提供全方位的动态监督;主动在媒体开辟市容曝光台,通过自我加压,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可“私人定制”的心理健康辅导……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重在过程、重在提高,今年以来,思明区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大胆创新突破,在长效机制上做文章,在常态管理上下功夫,文明创建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连续两年以最高分获得全省文明指数测评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指数测评第一名。 1、网格化巡查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陈毅敏是思明区开元街道西边社区的党委书记,这段时间来,她每天走路上班,一边走,一边记录看到的问题。回到社区后,翻开“黄页”,她联系相关单位,及时解决问题。 在多年的文明创建工作中,思明区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运行有力、成效明显的长效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思明区大胆创新,实行网格化文明创建管理,将辖内10个街道96个社区划分成96个网格,并把社区、街道、职能部门人员分配到96个社区网格中。 每天,上千名网格管理员穿梭在自己的“责任田”里,随时发现辖内发生的与文明创建相关的各种情况,做好协调解决工作。网格化使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变点为面,变条为块,实现无缝对接,为文明创建工作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监督和管理机制。 思明区为网格员印制“黄页”。有了这本“黄页”,社区网格员在发现问题后,就能够很快找到相关职能部门对应网格的联系人与联系电话,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 以社区为单元格,一个网格涉及的职能部门有经贸、消防、公安等13个部门。如果社区网格员发现的问题无法处理,要及时反馈给街道和区相关部门网格员,并做好跟踪落实。如果在规定时限内问题仍未整改,网格员将被问责。 2、市容曝光台 自曝其短 自我加压 厦禾路北侧汇文路与金榜西三路交汇处占道经营行为严重,洪莲北路人行道被废品收购、汽修、铁件和石材加工等经营户挤占…… 每周二晚,这些文明创建中不和谐的“音符”会出现在厦视直播室“今日视区”栏目。这个由思明区开设的栏目名为“市容曝光台”,每周都会曝光思明区辖内市容考评成绩落后的街道、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目前,“市容曝光台”已经连续刊播七周,每周都会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指名道姓”地批评。 这种直截了当的批评,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占道经营的“重灾区”,自从“市容曝光台”曝光后,相关街道、部门,开展综合整治,占道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部分社区还组织市民成立市容巡逻队、文明宣导员等志愿组织加入整治队伍中来,对严重的地段进行重点监查,防止“死灰复燃”。 这种“自曝其短”的做法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思明区说,这是为了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用曝光促整改,确保文明创建工作的常态化和持久性。 3、“定制”心理辅导 专业服务 寓教于乐 思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成了青少年倾诉的对象。在这里,未成年人和他们的相关人群,如家长、老师等,都可以享受私人定制的心理健康辅导。今年5月30日,成立于2012年的思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迁入新址后对外开放。立足效果提升,这个辅导站突破传统仅关注未成年人个体辅导的模式,将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整个生态系统串联,搭建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心理健康网络,实现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 在辅导站引入专业社工机构,也是思明区创新社会治理,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的一次尝试。辅导站探索推行“1+1+1”工作模式,即聘请1名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日常管理,购买1家社工机构服务,建立1支由专业人员及学校心理教师、社区热心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通过网络、电话、授课等多种方式,实现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 数据显示,2012年至今,辅导站共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专题讲座72场次,受众未成年人及其家长、老师近万人次;共接待来访人员800余人,面谈个案76人次,追踪个案20余个。今年暑假,辅导站开设“七彩讲堂”暑期专场,有假期规划、生活规划,也有社会实践、个性探索等,还开设“七彩影院”,播放优秀儿童电影,寓教于乐。 4、深化德育教育 摆脱说教 知行合一 为了推动德育教育发展,思明区在辖内全力推进“校园道德讲堂”建设,突出弘扬、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摆脱说教式的枯燥,创新“校园拍客”、“环保小卫士”、“HAPPY”笑脸墙等教育形式,将道德教育转化成未成年人的道德实践,促进知行合一,以思明区为蓝本的“校园道德讲堂”建设经验在中央文明办主任培训会上进行了推广。 思明区成立“智慧·讲堂”——中小学德育宣讲团,制作“菜单式”的学习内容,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成长历程、文化传承,供学校自助选择。同时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刘丽、中国好人王忠武等先进典型加入宣讲团,走进51所中小学校巡回宣讲,让8万名学生受益。 “文明小博客”则是思明区深化德育教育的又一载体。思明区在厦门网开辟“思明小蓓蕾”线上展示窗口,开展小博客线下拓展、提升活动,推动线上线下互动。文明小博客发源地嘉滨小学获首届福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