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 新增地面停车场 可容纳200部车 除了BRT的服务改善外,相关部门还进行了其他方面改善。 比如,为解决北站“停车难”,相关部门已经将北站南广场开辟新的地面停车场,可容纳车辆200部,引导接客车辆从岩通路驶出;在地下停车场P1部分划分一条“即停即走”车道,引导车辆进入地下车库接送客人。 在调整优化交通设施分布方面,原位于珩圣路的旅游巴士停靠站调整至北站公交停车场;公交直通车候车点调整至岩通路BRT车场出口北侧;优化出租车进出站线路,延长场内排队长度。 之前有旅客反映晚上10点50分之后BRT停运后出行不便,现在,他们可以就近选择直通车。据悉,直通车不仅运营时间长,且使用备班制,凌晨三四点抵达的晚点动车,直通车都会参与抢运。 【后续动作】 北站BRT拟增售票窗口 市交通局、市铁路建设指挥部昨日透露,北站BRT计划继续改善设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初步方案包括: 1、新建售票亭和管理用房,售票窗口从3个增至5个; 2、扩建BRT付费区和站台,面积扩至450平方米; 3、增设隔离设施及雨棚780平方米; 4、增设LED显示屏。 目前这些改善方案正在报批上级部门。 后溪长途车站即将投用 另外,建筑面积超6万平方米、岛外最大的长途汽车站后溪长途汽车站计划近期投用,预计日客流量超1万人次。该站与南广场距离三四百米(与北广场较近,但北广场目前未建成),因此计划在北站东侧建设长途汽车接驳站,免费运送旅客接驳。 【记者手记】 建设北广场是治本之道 厦门北站在建设标准方面并不低,其设计标准小时高峰接待客流可达5000人次,目前的客流量还未饱和。但是,为什么这样一座高等级现代化车站在“没吃饱”的情况下却有如此多的问题? 焦点在于北站的北广场迟迟未能建成投用,使所有的配套全部压在了南广场这“一个肩膀上”。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相比起南广场的“高大上”,置身北广场则让人瞬间“穿越”回十年前——泥土路、大榕树、半人高的杂草、十几栋未拆迁村居,连日的雨水积蓄在低洼处,形成了天然的鱼塘,完全是一幅未开发的村景。 北广场建设停滞不前,使厦门北站仅依靠南广场“挑”起旅客进出站、售票、交通、餐饮等所有功能,服务资源捉襟见肘、“功力”打了五折。相关部门透露,目前位于南广场的公交、BRT和餐饮配套,本都设置在北广场;将这些功能挤进南广场后,相关问题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般层出不穷。 综上所述,北广场迅速开展建设,是解决北站相关乱象的治本之道。昨日的会议上相关部门表态,将力争在近期展开北广场的实质性建设,总工期预计在1年至1年半。此次表态后的效果如何?还需拭目以待。(记者徐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