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等三家网站今日联播 厦门教育实践活动访谈

qzlx.fjnet.cn 2014-08-06 09:39:33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邹玒  

主持人:我想了解一下厦门在“治庸”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一些阻力?

陈秋雄:“治庸”中首先是干部思想受到一种震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不知道为什么叫“治庸”,“治庸”打击面大不大?有这个担心,干部对这个问题的认同还是有一个过程的。但是我们抓住典型的案例来开展教育。这些典型的案例出来了之后,大家确实感到不整治这些问题,对工作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大家从这个事例中也得到了思想上的认同。一方面是“治庸”,一方面是对优秀干部的使用,评优评先上也给予鼓励,这个导向起来了,坚持“两手一起抓”,大家慢慢地理解并接受。所以这个工作开展起来目前很顺利。虽然是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项行动,但是也有一个常态化的问题,就是解决干部工作中的思想作风状态问题。许多干部归根到底是存在对人民不负责的思想状态,只对过程负责,不对结果负责。这个问题一定要加以解决和根治,才能够在整个干部精神上加以改变,所以这个(治庸)是必须的。

主持人:谢谢部长给我们解读“治庸”。中央提出要“开门搞活动”,厦门在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期盼方面,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

陈秋雄:“开门搞活动”是厦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宝贵经验,第二批的特点就是在群众家门口搞活动,更应该把“门”打开,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怎么样能够做到这点?我们主要抓住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组织广大干部“走村入户”和“走街入户”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抓得很广泛,也很扎实。基本上来说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各区工作的干部全体都参加了“走村入户”和“走街入户”,这样从区级领导到镇、街的干部将近两万多人,这两万多人每个人都利用周末的时间或者夜晚的时间或者工作的时间到辖区里的居民和村民的家里去跟大家拉家常,征求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改进意见和批评意见。这样的“走村入户”、“走街入户”对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非常有好处。一个是在听取意见上的面很广,第二个能听到群众的真话,这些真话就弥补了原来仅仅是在开座谈会的有限范围来听取意见的不足。家家户户谈到干部走到我们家里来,这样群众才会愿意参与进来。这样大家就可以明白群众期望的问题是什么,在查摆“四风”问题上、工作问题上找得实和准,在整改问题上就有的放矢,贴近群众需要。厦门“走村入户”的面很广。厦门的农户大概有11万多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走访了98000多户,走访面达到了88%。社区我们走得更多了,厦门社区居民将近41万户。目前已经走访了37万多户。走访面也达到了74%。这样一个广泛的走访面真正的把群众路线贯彻起来。刚才讲的意见问题的收集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两万多名干部都用实际的行动走到群众家里和身边,这本身就是作风的改变。这就是我们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很成功的一个过程。所以“走村入户”、“走街入户”亲近了群众,听到了好的意见,让许多群众感到干部的作风大大改进了,群众和干部的沟通很顺畅,收集了大量的具体的意见。

主持人:群众具体都有些什么意见,是怎样具体解决的,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

陈秋雄:在第一批的“走村入户”中,我们先走一些生活困难户,还有一些是信访户和一些拆迁户。这是我们工作中遇到难题的集中点,通过走访这些“户”,把收集意见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难题就一起解决了。通过这样的深入走访解决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最近以来厦门信访量大量的减少了。因为上访变成了下访,有什么问题直接提。我们建立“走访日志”,把提上来的问题记录起来,建立台账,一个一个问题加以落实。推动这样的走访深入解决问题,对干部作风上有了整改,更多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得到了充分的解决。许多民生的问题、干部纪律的问题、服务的问题等等都得到了解决。收集之后就立即整改,几天内能解决就加以解决,不能解决也要承诺解决的期限。这就给群众很好的回应。通过这样的群众走访,建立了群众参与的信心,群众感觉这是真搞,不是机关关起门来自己学习,而是立足于解决问题、直面问题,让群众对政府的信赖感更强,收到更好的效果。

主持人: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经常提到解决好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的问题。这方面,厦门有哪些好的做法?

陈秋雄: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厦门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主要是结合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报到、服务群众的活动。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服务这是很好的组织形式,但是要防止走向形式主义,形成扎堆下去,无序的状态,所以这个方面就非常需要我们创新工作方式。我们创新的工作方式就是克服简单的形式上到社区报到,这样造成有的社区来的人很多,有的社区来的人很少,而且有的来了不知道做什么(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资源配置”来解决。实际上群众需要的服务,不同的社区、农村,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应该要针对这种需求来提供我们的服务。这种服务就是把我们的市直机关和区直机关根据需求加以配置。这样的服务才会有效果,才会受群众欢迎。我们创设网络化的配置,就是把社会上的需求和我们能够提供服务这两者之间用市委组织部开设的服务信息平台公布出来。这个信息平台就可以把群众和社区的需求申报上来,机关和党员进行认领,完成配置,这也是市场化的手段。这样的服务可以达到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我们机关党员提供的服务,每一件都是有效果的。比如有的社区进行环境的设计,这就是要专业的(设计人员),而我们机关就有这种资源。他们有这种需求,我们通过机关派出干部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类似于这样的活动,我们为群众解决实际需要达到了7500多件,每一件都是实实在在的实事。通过这样的服务让我们机关干部能够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到社区去搞活动,这样又不影响他们的工作,我能办的事我就去,我们机关有不同才干、专业的人可以配置到任何一个区域,任何一个农村去,达到最优化的配置。因为简单的到辖区去服务报到,原来就是局限于自己的机关所在地,这样就形成了扎堆,分布就会不均衡,这样就需要信息平台加以调节。有的需求在信息平台上得不到配置,我们还可以组织专业的队伍下到社区、村居,把我们的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以解决。

另外,我们还针对农村中集体经济薄弱的状态开展了“党建富民强村”活动。福建省委提出“百姓富生态美 ”,我们进一步提出“组织强”的活动。通过“组织强”,来保证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就是把我们机关里的党员、机关里的专业技术等各种资源能够用一个桥梁配置到我们农村去,帮助他们的发展。从政策上、项目上、技术上、思路上帮助农村发展。我们100个机关挂钩了94个村。通过开展这个活动,原来农村的集体经济薄弱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全市农村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有比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大大的提高,达到15008元,比上年增加了11.5%,这就达到了农民增收,集体经济的壮大。通过这样的壮大改变农村的面貌,同时又进一步改进了群众的生活,也让他们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