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福祉——蕉城区洪口乡脱贫致富纪事

qzlx.fjnet.cn 2014-08-11 09:54:33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杨洋颜凑郑振忠陈力

沿着霍童溪溯流西行,一路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在洪口乡政府所在地大道头村口,两块分别题刻着“瀛洲仙境”和“洪口人民欢迎您”几个大字的巨石,让人眼前一亮。步入村中,只见街边的房子装饰得古色古香,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新修的防洪堤更是把溪流和岸上的村子连成了一幅山村美景。

逝水东流,岁月如梭。曾经作为我市四个“省定特困乡”之一的洪口,经过二十五载扶贫攻坚,如今面貌焕然一新。

富而思源,当年习近平同志的深情关怀,以及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重视一直是洪口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在远山近水写下了动人的篇章。

仲夏的一天,记者深入洪口乡,去触摸那强劲有力的脉搏,去感受那美丽嬗变的历程。

关键时刻解民忧

洪口,古称“瀛洲”,地处蕉城区西北部偏远山区,与屏南、周宁两县交界,人们常把“偏僻”、“落后”、“贫困”等字眼与之相联系。

洪口乡于1987年经省政府同意设立,下辖洪口、大道头、莒洲上村、下村、花兰等10个行政村。建乡初期,这里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公路不通、电灯不明、广播不响、电视不显、电话不灵,无办公楼、无校舍、无自来水,是宁德地区四个“省定特困乡”之一。

时任洪口乡党委委员、现任三都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谢绍宽,日前向记者描述了洪口建乡之初的落后景象:“建乡初期,洪口乡10个行政村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一部电话,喝的是井水,点的是煤油灯……”

家住大道头村的汤细凤也回忆起不堪回首的往事:“二十多年前,我从洪口回一趟霍童镇柏步村娘家十分艰辛,不仅肩挑手提,还要走山路坐船,箩筐里一边是孩子一边是衣物。当时,从洪口到霍童兴贤村,要步行20分钟的山路到泸金潭,然后再乘船摆渡到大道头村,运气好可以坐上拖拉机到霍童,不然就得徒步8公里的砂石路。”

“要致富先修路。”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洪口乡党委、政府集思广益,决心打通发展的瓶颈。面对一穷二白,全乡干部群众形成共识,奋发图强。经过干群共同努力,一条从洪口大道头村到霍童兴贤村的8公里砂石路于1989年初开通,但后续的建设资金犹如一只“拦路虎”,挡在路中央,让乡干部们一筹莫展,工程由此不得不中断。

就在这时,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洪口调查研究。

“在闽东,提倡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闽东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差,基层工作存在很多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比较艰苦。这就更需要我们到基层去倾听社情民意,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出于这一初衷,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政策宣传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他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民解忧。

调查研究下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四下基层”的重要内容。

1989年4月初的一天,习近平一行轻车简从来到洪口乡调研。

“当时洪口乡没有办公楼,借用洪口村群众的一座旧民房,办公条件很差。”谈起当年事,谢绍宽依然心潮澎湃。那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习近平从乡主要领导的工作汇报中,得知洪口乡因地域偏远,工作条件艰苦,不仅资金紧缺,还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前来工作时,立即交代随行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解决道路建设的后续资金,要求县里要为在边远贫困地方工作的干部提高待遇,使他们安心为百姓造福,为改变洪口贫困乡的面貌创造条件,并嘱咐大家要充分发挥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的资源优势,做好科技兴农和旅游开发文章。

听汇报察实情,解难题促发展。习近平顾不上休息,便徒步前往花兰、莒洲上村、下村等村实地调研,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及当地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

谢绍宽回忆说,一路上,习近平与当地干群亲切交谈,当行至莒洲下村尹公宫路口时,他得知对岸山头还住着一些畲族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再叮嘱县、乡干部一定要关心群众的疾苦,努力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尽快脱贫致富。

随后,地、县相关部门按照习近平同志的指示,积极为洪口乡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县里还专门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为洪口做贡献,如:为洪口乡干部上浮一级工资待遇,大中专毕业生到洪口乡学校、卫生院工作满三年可以优先进城,解决洪口乡干部家属农转非待遇,将洪口籍初高中、退伍军人充实到干部队伍中。

四月春风润心田。习近平一行的到来不仅为洪口解难题、促发展,还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为脱贫致富注入一支强心剂。

洪口乡党委、政府不等不靠,致力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出了“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确定了“打响古瀛洲品牌,建设生态旅游乡”发展规划,使洪口这个穷乡僻壤,开始随着滚滚向前的发展大潮跨步前进。1990年,大道头到洪口的砂石路修通,洪口人民终于有了一条梦寐以求的出乡公路,同时也为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接着,灯亮了,学校和卫生院也建起来了……历经多年努力,洪口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旅游搞起来了,山地开发起来了,群众生活逐步好起来了。1999年,洪口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1元,是1987年建乡时的11.2倍。

这一发展变化引起了媒体的关注。2000年9月14日,《闽东日报》头版刊登了长篇通讯《走进特困乡——来自闽东最后一个省定特困乡洪口的报告》,反映了洪口乡干部群众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引起反响。

“从贫困到富裕是广大农民的千年夙愿,洪口乡发生的变化只是初步的,希望全乡干部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立足本地实际,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尽快将昔日贫困落后的洪口乡建设成为富裕兴旺的社会主义新洪口。”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阅后欣然作出批示,在肯定洪口成就的同时,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使洪口干群深受鼓舞,成为洪口脱贫致富的新动力。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