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委书记离世几十年了,为什么人民群众依然那样深情地怀念他、崇敬他?泉州市考察团同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大家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讲的一段话中找到了答案:“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泉州学习考察团深刻认识到,谷文昌能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丰碑,不仅是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更重要的是他的事迹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伟大而崇高的精神,谷文昌精神与焦裕禄精神一样,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具有穿越时空、亘古不变的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 通过学习,泉州市、县(区)两级领导同志深深感到,谷文昌事迹和精神与“为民务实清廉”这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高度契合,是一部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教材,为我们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 大家以谷文昌为镜,对标找差,自我拷问,感慨万千—— 感想一:为什么同样是县委书记,谷文昌能做到,而我们却做不到,或者没办法做得那么好呢? 是不是我们缺少谷文昌那种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尊重实践、尊重科学的求实作风,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 学习考察中,不少县(区)委书记表示,在推进泉州二次创业中,要学习谷文昌精神,不怕困难,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泉州从经济大市变为经济强市,为福建新一轮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感想二:为什么谷文昌能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摸索治沙规律,研究沙地种植木麻黄的办法,在逆境中完成了治服风沙、绿化东山的伟业,而我们面临的发展条件远远比谷文昌那个年代好,碰到一些难题却不能大胆去试、大胆去闯? 是不是我们缺少谷文昌那种执着探索的勇气? 那种敢啃“硬骨头”的冲劲? 那种持续攻坚的韧劲? 感想三:为什么谷文昌能扎根东山埋头苦干14年,做了那么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而我们干工作往往重显绩不重潜绩,顾眼前不顾长远,注重看GDP,跟经济有关的大力干,跟经济无关的、见效慢的不愿意干,做了很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不是民心工程? 是不是我们缺少谷文昌那种“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境界,考虑个人利益多了,考虑人民利益少了? 感想四:为什么谷文昌能实事求是,顶住压力,公正对待“兵灾家属”,敢于抵制浮夸风,而我们往往遇到矛盾困难绕道走,碰到群众诉求躲着行,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新官不理旧账”? 是不是我们缺少谷文昌那种担当精神,怕越权,怕越位,怕得罪人,怕担风险,怕能力不足担当不起,怕律己不严而底气不足? 感想五:为什么谷文昌在领导岗位几十年能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一身正气、公私分明、甘于清贫,从不以权谋私,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而我们在县委书记岗位上没干几年,没为群众做多少贡献,就产生了养尊处优、贪图安逸的思想,生活讲待遇,习惯于被服务、被照顾,有时还搞特殊? 是不是我们缺少谷文昌那种“不带私心干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情操,放松了自我要求、自我警醒,“两个务必”思想树得不牢? 大家对照谷文昌同志反躬自 问,问及党性,问及灵魂,问及根源,真正问出了自责,问出了压力,问出了汗珠,对“怎样当好县委书记?”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更深刻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兰考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在每位同志的耳旁反复萦绕:“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做一个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县里的领导,是非常光荣、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不简单、非常考验本领的”,“县一级领导同志要珍惜岗位,秉公用权,安身、安心、安业,多为老百姓造福”……此次赴东山学习期间,泉州各县(区)委书记纷纷表示,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以谷文昌同志为榜样,把县委书记这个岗位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广阔舞台,自觉担负起为人民谋福祉的重大责任,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拧紧“总开关”,坚定理想信念;在作风建设的路上始终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扎紧作风“篱笆”,保持清廉本色;在面向未来赶考的进程中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爱拼敢赢,敢于担当,树立正确政绩观,善谋打基础利长远之策,善接前任未竟之功,善创任上工作之新貌,善留后人成功之机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返程途中,回望夜幕下万家灯火的东山,大家依依不舍,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深深思索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