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龙山片区石结构房屋改造算好三笔账

qzlx.fjnet.cn 2014-08-20 11:12:5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泉港龙山片区石结构房屋改造算好三笔账——

政府“不争利”让群众“得大利”

龙山片区石结构房屋的成片改造,既改善了人居环境,也提升泉港城区的城市化水平。

“政府不争利,开发商少得利,群众得大利。这种石结构房屋改造模式很少见,是由龙山片区地处泉港城市中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的的确确给群众带来了实惠!”泉港区山腰街道办事处主任柯明好说。“我们群众是比较满意的,解决了各种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龙山社区居委会主任郭庆来这样评价改造。

什么样的改造模式,让泉港龙山片区石结构房屋改造项目得到如此的好评?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本报记者陈淑华 通讯员庄国辉 文/图

账目一

政府不争利 空壳村将跃升亿元村

龙山社区是一个少数民族(回族)社区,总人口2700多人。近几年来,因城市发展的需要,该社区历经了多次拆迁改造,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原村落石结构房,处在城市高楼大厦的合围中。

为提升人居环境,泉港区引进福建坤禾投资有限公司对龙山社区的石结构房进行成片改造,分期开发。该项目被列入全市十大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示范片区之一,总用地252亩,涉及群众1800多人。记者在项目一期看到,原本杂乱的石房屋村落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机器轰鸣的建设工地。

取名“永嘉天地”的一期工程,用地约77.8亩,计划在两年内完成5幢18层安置房建设并交付使用,两年半完成一座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并交付使用,在三年内完成5幢32层高尚住宅区建设并交付使用。对于这些情况,龙山社区不少群众能随口说出。因为按照该项目“政府不得利、获形象”的开发原则,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扶持该项目的一切优惠政策如地方税收留成部分,将全部返还。“返还总额的40%中一部分用于龙山社区以优惠价购买本项目的写字楼、商场等实物资产,以发展壮大社区的集体经济,部分用于优化社区环境等。其余60%用于本项目的公用设施投入。”柯明好说。

返还总额的40%,具体数目还待项目建成后当地税务部门的核算。关注该项目的拆迁户有粗略算过,按照目前的房地产税收收取法,将来返还社区的资金,仅一期就有数千万元。三期下来,返还社区的将超过亿元。

“改造前,社区连办公楼都是利用废弃的小学危房,村集体收入为零。项目开发完成后,预计有上亿元让社区购置固定资产。靠租赁固定资产,社区每年几百万元的收入没问题。”龙山社区居委会对该项目的前景充满期待。

账目二

开发商少得利 设公益基金回馈居民

龙山片区改造后,原先的旧村落将变成一个集教育、居住、酒店、购物、娱乐、文化广场于一体,富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和现代化气息的宜居宜业新型城市社区。用地功能改变,难免会影响原本靠农业为主的群众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也亟待考虑。

通过此次片区改造,泉港区委、区政府将努力解决龙山社区所有群众的后顾之忧。“到时有两块收入,一块是前面所说的出租社区固定资产租金收入,估计一年有几百万元;另一块是开发商于2012年12月捐献1680万元成立的‘龙山回族慈善公益基金’,每年收益约100万元。” 柯明好介绍。

每年多达数百万元的固定收入,将给龙山社区居民全方位的保障:6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享600元社区养老金,7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700元;实行免费教育,社区学生从小学至高中阶段学费由社区承担;社区居民因病住院治疗,除政府医保统筹金报销支付外,其余部分由社区协助最大限度地予以解决,同时对大病、大灾困难户给予适当补助;人均住房低于20平方米的可享受社区廉租房;户籍属龙山社区并长期生活在本社区的居民每年可享受福利分红。

记者获悉,目前“龙山回族慈善公益基金”的慈善资助范围,龙山社区正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力争年内发挥作用。其余力度更大的居民福利,有待项目整体开发建设的推进。

账目三

群众得大利 住高楼却不离乡亲

郭云阳是龙山片区第一期石结构房屋改造户,现租住在建设工地附近。他时不时到工地现场看看进度,“看着工地一天天的变化,心里感觉很踏实!”

龙山社区绝大多数居民为郭姓回族群众,祖上于唐末来此建居,定居历史已有1100多年。对于这片土地,改造户充满眷恋。让群众满意的是,此次安置的5幢楼房就建在社区原址的东南面,且先行开工建设。房屋建成后,住上高楼的他们,乡里乡亲依然住在一起,走到哪都是熟悉的脸孔,民俗民风不变。“如果要说改变,最大的变化是居住条件变好了,改造前我家的石头房一下雨就漏水,改造成钢筋水泥的房子,抗震性能也提升了,我们安心多了。”郭云阳说。

据介绍,龙山片区改造三期涉及群众1800多人。第一期主要是建设安置房,建成后可解决所有改造户的安置问题。今后第二、第三期的改造户群众无须租房,可直接入住安置房。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