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为公共自行车注入活力 万株凤凰木扮靓车道

qzlx.fjnet.cn 2014-08-29 09:59:01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刘玮  

大事记

2013年

●9月1日海沧公共自行车项目启用,诞生首位办卡市民张爱国。

●10月1日总骑行人次突破1万。

●11月13日全省首个公务自行车启动。

2014年

●1月31日诞生第10000位办卡市民张霖。

●1月10日总骑行人次突破10万。

●6月1日单日骑行人次首次突破1万。

●6月6日全国首个针对公共自行车的道路管理规定《海沧区公共自行车系统车道管理规定》颁布。

●7月1日总骑行人次突破100万。

●7月11日诞生第25000位办卡市民刘晓雨。

在海沧骑行上班,就像穿梭在大公园。(林广明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杨继祥 林岑)

运营一年,海沧公共自行车获赞连连。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声音:公共自行车在国内成功者寥寥,海沧公共自行车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靠什么来永续经营?

在全程参与建设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工作人员陈柏延看来,“全民参与是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成功的关键,共同缔造是活力的不竭之源。”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A

4万多条意见逐一落实

去年12月办卡,至今已骑行超过700次。退休后定居海沧的市民傅象清是海沧公共自行车的超级“粉丝”。傅象清说,公共自行车就像自己的好朋友,每次与它“亲密接触”都能想出新点子。“几天前我建议自行车站点可以装遮雨棚,延长车辆使用寿命,一眨眼工夫遮雨棚建设已经开工,款式、颜色都是根据市民的喜好设计的。”傅象清开心地说。

在海旅集团负责人的办公桌上,有这样一叠厚厚的材料,详细记载着4万多条市民、企业对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议意见。“我们每天都要翻看这些记录,添加新意见,同时确保每个意见都落到实处。”海旅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

去年7月,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海沧“落地生根”。从那时起,一张张设计美观的“海沧公共自行车意见征集表” 现身大街小巷,一个个“金点子”纷至沓来。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媒体等八大顾问团齐聚海沧,建设方案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日渐明晰。

与此同时,项目负责人前往株洲、杭州、上海、太原等地考察学习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经验。当年9月,广纳民意、广集民智的海沧公共自行车上路了,刮起一阵“两轮旋风”。

运营一年来,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始终坚持广泛征集民意,145万次的骑行量表达了市民的喜爱和热情。社会各界纷纷点赞,业界领先的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负责人说,“海沧公共自行车运用共同缔造的方法,取得非常好的成效,令人钦佩。”

B

2100辆车都来自捐赠

“海沧的公共自行车是名副其实的'爱心单车'!”日前,市民李伟强自豪地告诉记者,身边很多朋友都认捐了公共自行车,自己和女儿也一同捐了8辆。

海沧公共自行车的认捐热潮不曾停歇,目前2100辆“爱心单车”全部来自社会捐赠。去年以来,海沧区领导带头捐赠自行车,广大党员干部主动加入,融信集团、海投集团、海旅集团、城建集团、港丰集团、中烟公司、石室禅院慈善会、泉舜集团、环海华公司、乐海百货等单位也纷纷认捐。

其中,融信集团认捐200辆公共自行车,负责人陈女士说,“海沧公共自行车为企业搭建了共同缔造的平台,许多员工通过参与共建共管找到了归属感、幸福感。”

为了让社会各界共同缔造,海沧区启动了公共自行车站点保洁、车道认养、志愿服务、车辆维修、自行车认捐、站点建设等8大共建共管项目,实现“政府+社会+居民”的建管模式。

在共同缔造的过程中,海沧区创新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划出专门的自行车道,保障骑行安全;在全省率先出台《海沧公共自行车道路管理规定》,禁止乱停放;志愿者轮值制度,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其中的台胞义工轮值制,逐渐成为两岸义工文化交流和精神融合的最佳平台……

美国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研究科学家、公共自行车系统研发专家吴海平说,海沧公共自行车缔造了一种全民建设、全民管理、全民共享的公共自行车运营新模式,在国内外反响甚好。

C

万株凤凰木扮靓车道

近日,公共自行车绿道在美化升级中。万株凤凰木在海沧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一辆辆凤凰花色自行车穿梭其间,美不胜收。

在海旅集团董事长汪宁看来,只有生态环境好,公共自行车系统才能得以永续经营,而绿色出行的复兴,也必将进一步造福生态。

每天上午,一辆辆凤凰花色自行车在绿道上穿行而过,绿道一旁,4辆穿梭在100个站点间的自行车调度小车引人注目。与以往不同的是,每辆调度车上加装了一部小型平板电脑。有了它,司机能实时监控责任区域站点情况,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调度车辆的反应能力。

据了解,海沧公共自行车手机APP“曲奇单车”即将上线。未来,市民可通过手机查询自行车站点分布、周边商业情况等,软件还能自动生成骑行路线供市民参考。

厦门著名人文学者彭一万认为,海沧公共自行车通过共同缔造,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诚信、互助、友爱,提升道德水平,文化影响深远。

业内人士表示,希望海沧区通过不断完善,使公共自行车迸发出更大生机与活力,引领市民骑向更加生态、文明的美丽“新家园”。

更多>>中央精神
更多>>福建动态
更多>>视频新闻
更多>>热评要论
更多>>学习体会
更多>>学习园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