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事宜《暂行规定》落实到位,今年中秋节—— 大操大办少了 慈善风气浓了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是《泉州市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生效后的首个公众假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暂行规定》落实有成效,这个中秋,全市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的少了,文明简办的多了,“拼操办不如拼捐赠”的观念日渐风靡。 □本报记者 孙灿芬 从忙于赴宴到舒心过节 市民感慨节日回归 和国庆相连的2012年中秋,市民林先生收到7张喜帖,而今年中秋,他一张都没收到。作为党员干部的他分析说,《暂行规定》的出台是重要原因。“规定对于婚丧喜庆宴请的桌数、场所、礼金、出席人员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原则上不邀请非亲戚关系的人员参加,也不参加非亲戚关系人员举办的婚礼等,规定很清楚,颇具威慑力。” 轻松的不仅仅是林先生。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各大酒店、餐馆,婚宴少、家宴多的现象,反复验证了这一变化。不用忙着到处赴“人情宴”的市民,阖家团聚、共赏月圆,过了一个舒心的节日。 从身心受累到一周出游 新人庆幸选择更多 对于新人们来说,文明简办婚礼也意味着有更多合意的选择。 孩子已上幼儿园的市民沈女士回忆,当初自己的婚宴有四五十桌客人,从晚上6点多开始迎宾,到11点多送完宾客,脚都站肿了。 这个中秋节前后,沈女士在公职单位工作的弟弟小沈选择了旅行结婚,让沈女士十分羡慕。“以前要控制婚礼规模,老人那关比较难。有了《暂行规定》,情况改善很多。”小沈说,最终婚宴只在亲友间开了不到十桌。第二天,小两口就轻松愉快地踏上了巴厘岛一周之旅,“节省下不少开支,也是一种孝顺”。 这样的改变,本土知名婚庆司仪苏三同样感受明显。他告诉记者,以往婚宴超百桌并不鲜见,但是今年以来,不仅公职人员控制规模,就连企业界,桌数也压缩了下来。“而且以往赶场主持的业务多,现在轻松不少。” 从拼聘礼嫁妆到拼捐赠 城市慈善风气更浓 从大操大办到文明简办,婚丧喜庆事宜改变的背后,更带来慈善风气更浓的新气象。 就在《暂行规定》生效后不久,晋江三斯达塑胶公司老总丁金山,就简办其母82岁生日,拿出100万元捐给当地江头村老人会。在晋江大埔村,村民简办婚丧喜庆已实行五年,节约下百万元做慈善。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深入贯彻落实,特别是市委提出转变大操大办不良社会风气后,大埔村又在村规民约中纳入了“文明餐桌”、“准时开席”等新主张。更大范围,全市许多企业家,在嫁娶儿女的大事上,开始了从拼聘礼嫁妆到拼慈善捐赠的转变。 这样的新风潮,还吹到了山区。“出殡当天,只设点心粥,不得设宴招待。”为减少铺张浪费,安溪县参内乡田底村出台了这样的新村规民约,同时加大敬老爱老力度,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