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艳蓉 “三明职教园区动工需要解决城市快速通道绿化带苗木迁移和用电问题。”“施工单位材料申报程序复杂,希望能进一步简化相关程序。”“工程款的审批时间过长,请求能做到按月及时支付。”……生态工贸区管委会干部在了解到项目业主的想法后,马上形成意见,提交到周例会上研究解决。目前,管委会已建立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和“绿色通道”制度。园区内业主办理土地招拍挂等相关审批程序比原来缩短3到7天时间。管委会还在一定额度工程款项和一定范围内事项中启动了“授权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财务报批流程。 像这样深入基层发现问题立刻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做法,在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已经形成一种制度。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生态工贸区党工委在总结提升“一线工作法”等做法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开展“三进三解”服务项目零距离活动的通知》,号召生态工贸区管委会和所属的九大重点产业园区管委会党员干部进征迁村、进工地、进企业,立说立行,在一线解决群众需求问题,一线化解项目难点问题,一线解决干部作风问题,实实在在为所属园区、入园企业、施工单位办实事。今年来,生态工贸区管委会班子已为园区协调解决土地农转用、林地报批、融资、项目启动资金、高压供电线路迁移等问题17个。 调研、民主评议、座谈、意见箱、网络邮箱和专线电话这些方式,都是管委会机关征求群众意见的途径。通过这些方式,管委会机关收集意见建议128条,梳理出“四风”方面问题17个,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17个,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10个。 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管委会领导班子专门针对过于注重客商人数和场面、跟踪项目落地不够、缺乏担当意识、工作抓落实不够等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明确整改措施、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和整改时限。比如,针对过于注重客商人数和场面、跟踪项目落地不够问题,管委会要求,今后不再组织大型招商会,采取“一对一”项目跟踪对接,讲求招商实际效果;对项目用地已挂牌的项目,实行一名分管领导、一名项目负责人,按序时进度抓好落实;针对会议较多问题,提出不开没有实际内容的会议,少开形不成决议的会议的倡议,将班子成员的“领头羊”作用体现在推进项目工作中,深入工地现场解决问题。 各项整改都取得明显成效。 与此同时,生态工贸区管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八个方面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在今年12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按照边整边改的要求,生态工贸区管委会以廉政风险排查为切入点,全面开展制度建设,现已修订完善制度21个,新建立制度16个。管委会根据机关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全面查找个人岗位以及机关各办、局、中心的廉政风险点,并针对可能存在廉政风险点的职能部门、工作岗位,进一步梳理原先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基础上,重点制定完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重大项目挂包制度、入园项目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服务项目“零距离”制度5个方面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规矩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并于年内对党工委、管委会、集团公司有关制度进行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