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群众期待 凝聚发展合力 ——写在泉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 春华秋实。 发轫于1月,收官于这个金秋的泉州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应群众期盼、坚持上下联动、聚焦突出问题、强化建章立制,让全市13434个党组织、29.13万名党员普遍经历了一场灵魂深处的洗礼,写下了一份实实在在的作风建设成绩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风清气正的崭新气象。 这是一场撼动灵魂的大考。活动开展的9个月来,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以“为民服务走前头,深化改革当标兵”为活动载体,先后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7798个,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48976个。活动特色做法被《人民日报》、《求是》杂志、《福建日报》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报道近600篇(次)。 民心民意是检验成效的最好标尺。9月底举行的群众测评会显示,98.7%的群众对我市教育实践活动给出“好”的评价。 □本报记者 郑意凡 以上率下 严督实导 从“中枢”到“神经末梢”,注重发挥“头雁效应”,通过领导率先垂范,带动活动深入开展 中央、省委动员会议召开后,市委马上行动,成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黄少萍任组长;组建25个市委督导组,派驻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分别由厅级和正处级干部担任组长。活动一开始,市委就分7期对全市1322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轮训,组织县(市、区)党委书记集体赴东山县学习谷文昌精神,号召“争当焦裕禄式好干部”。在基层,泉州对2479名村级党组织带头人进行轮训,实施优秀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培养计划,选派优秀干部到100多个市级、县级贫困村驻村任职,实施村干部异地挂职锻炼,整顿了70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在最需动真碰硬的查摆问题环节,市委常委会带头查摆了政绩观存在偏差、决策部署落实未一抓到底等18个突出问题。6月底,市委常委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提出自我批评121条、相互批评意见180条,全程参会的省委常委陈桦评价:“这个会开出了‘辣味’,收到了红脸出汗、排毒鼓劲的效果!”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共确定整改项目21426个,领导班子成员确定整改项目92621个。 活动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鲜活案例比比皆是。 在活动各个关键节点,黄少萍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在《求是》杂志发表《在“四下基层”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福建日报》发表《以“三严三实”弘扬焦裕禄精神》等。对群众关注的东海新区教育资源配套、市区“停车难”等民生热点问题,她先后作出批示,推动破题。 半年多来,市长郑新聪定期抽出时间,带队前往安溪、永春、德化、洛江等地,专题调研了18个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谋划致富出路,带动广大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排忧解难。 每位厅处级党员干部至少从市委或单位查摆出来的问题中认领1项作为个人“立即改”项目,全市共认领“立即改”项目1243个,目前已整改完成99.7%。市级党员领导每人“1对5”挂钩联系县(市、区)、薄弱村(社区)、贫困户、重点工业企业、省(市)在建重点项目等5种对象,经常到基层一线接访群众,各县(市、区)科级以上干部100%联村挂企帮户。 开门纳谏 群众参与 让教育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支持、群众参与、群众检验、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月光座谈会”——活动中,惠安县黄塘镇建起一座独特的党群“连心桥”。当夜色降临,村庄步入“农闲时间”,县、镇挂钩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走进群众家中,一张板凳一杯茶,团团围坐话家常。“以前,白天干部找不到干活的村民、村民晚上找不着下班的干部,现在,村民当晚反映的问题,第二天就有了动静!” 不仅是黄塘镇,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刮起清新作风。 在农村和社区,“三访四解”和“四进五服务”活动走进千家万户。全市共有3万多名市、县、乡干部参加走村入户,走村入户率达100%。通过书面、座谈、接访、谈心、网络等渠道,共设置网络征求意见箱1239个,召开座谈会7444场,个别访谈干部群众13.7万人次,广泛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建议86919条。 为创造环境让群众讲出真心话,市纪委、市纠风办联手泉州晚报社、泉州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在全市各地巡回开展政风行风“面对面——听民意、解民忧、办实事”专场活动。晋江市开展“直通党代表”活动,将371名党代表统筹编排到36个党代表实体工作室,收集民意;石狮市引入了省社科院等第三方机构征求意见。 在“体制外”广开言路,在“体制内”则采取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法,查实找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委常委会先后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等6个专题讨论,带动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开展专题讨论7330次。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共查找问题18442个,领导班子成员查找问题89550个。 取信于民 立行立改 将边学边改贯穿始终,用实实在在、令人信服的整改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活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一开始,市委就确定社保医保办卡难、报销难等40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求“领导挂号立项、单位对号领办、定期销号督促”。各地参照做法梳理确定了1459个立即改项目,目前已完成95%。随着活动的深入,市委及时梳理群众反馈意见,就热点难点问题,决定在全市开展“立即改”、转变大操大办不良社会风气、支持企业创新在行动、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解决办卡难办证难问题等5个专项行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后,各级党委又针对“四风”突出问题,确定专项整治项目。 边学边改贯穿始终,带来了一系列群众看得见的变化: 针对社保卡办理难问题,市人社部门在一个月内将6.18万张未制作的城镇社保卡全部制成并发放到群众手中; 市住建局规范、压缩“二手房”交易办理手续,原来需往返8次办理,现在只要2次就能办成; 市公安、教育、综治等部门联合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在校园周边设立治安岗亭和“护校岗”2100多个,整治校园和周边安全隐患1400多处; 石狮率先在我省试行企业登记“三证合办”新型审批模式。“以前,申请开办企业,要找5个部门办手续,顺利的话也要11个工作日,提交35份材料,往返10次以上。现在,部门联合设置综合窗口,只要跑一次,5个工作日内就能搞定。” 安溪针对白濑水库建设影响学生就学问题,利用暑假,倒排时间,建设近4000平方米校舍,解决500余名小学生的就学难问题。 更多变化,通过数字有力呈现: ——给文山会海“瘦身”: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召开会议数减少25.63%,下发文件数减少13.98%,评比表彰活动减少40.93%,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机构减少了958个,“一票否决”事项减少16项。 ——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说“不”。取消行政审批职权554项,下放行政审批职权555项,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125件。 ——对奢侈浪费喊“停”。清理超标公务用车525辆、超标办公用房37831平方米。 ——对不正之风“零容忍”。针对四风问题,全市先后查处204件案件,组织处理372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209人,通过媒体点名通报27批56起典型案件。 建章立制 凝心聚力 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泉州实现“三大战略”打下坚实民意基础,注入丰沛精神后劲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泉州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破立并举”,推进建章立制,在全面梳理2007年以来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共废止不适用制度792个,修改完善制度4821个,新建制度5096个,为作风建设划出“红线”、标出“雷区”、架起“高压线”: ——用制度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市委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协党组出台《关于改进作风的意见》等,建立定期接访下访、问题协调解决、现场办公、领导挂钩联系点等制度。 ——用制度让工作更加务实,更有章法:市委出台《关于清理各类领导小组和市级考核检查、评比表彰及认定类项目的通知》,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满意度测评的办法》,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意见的通知》等。 ——用制度扎牢权力的笼子:市纪委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八方面规定》、《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多个县(市、区)出台新政策,规范“三公”管理和经费。 “四风”去则正气扬。9个月来,教育实践活动在泉州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为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当下,今年前8个月,全市GDP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国家级“金改区”、“综改区”建设扎实推进,“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凸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取得进展,实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