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为民根基 凝聚发展合力 ——写在南平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 □本报记者 罗勇安 春华秋实。 发轫于万物复苏的早春二月,收官于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历时9个月的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应群众期盼、坚持上下联动、聚焦突出问题、强化建章立制,让全市934个乡科级以上领导班子、7572个基层党组织、162544名党员普遍经历了一场灵魂深处的洗礼,写下了一份实实在在的作风建设成绩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风清气正的崭新气象。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南平市从今年2月起,集中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党员干部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把学习教育、开门搞活动、分类指导、从严从实、边整边改贯穿始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市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南平市高点起步的做法得到中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得到中央组织部赵乐际部长充分肯定,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在全省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打造“民生110”贯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法得到省委充分肯定。中央巡回督导组和省委活动办充分肯定南平市教育实践活动抓得紧、抓得实,有经验、有特色、有成效。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走过场、不摆形式;民生为重、取信于民。闽江之源,一种蓬勃向上的正能量,一股为民务实清廉的新风扑面而来。 敢担当,以上率下,亲力亲为 发挥好“一把手”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之一。与群众接触更紧密,更需要党委和“一把手”把责任扛在肩上,将活动抓在手上。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始时,市委就不等不靠、超前谋划,从实际出发探索推进“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着力先学先查先改,为活动开展营造氛围、奠定基础。第二批活动启动后,市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和每个环节具体方案,在各个重点阶段、对重点工作,多次召开工作座谈会、培训会、推进会、汇报会,精心组织推进。 市、县级党员领导干部都选择1个基层单位作为活动联系点,市委常委联系到乡、县委常委联系到村;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挂钩20个“三级联动、重心下移”工作机制联系点。各级领导多次深入联系点,市委常委到联系点调研指导3次以上,靠前指挥,面对面指导推动,着力把联系点打造成示范点,通过上级做给下级看、领导带着大家干,形成了无形的推动力量和强大的示范效应,使整个活动始终保持了高位推进的良好态势。 领导示范带头,传递信心力量。 在市委领导的带动下,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了市委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看到了一个讲认真、敢担当、作表率的班子集体。各级各部门纷纷以市委常委班子为榜样,贯彻整风精神,排查作风弊病,认真整改落实。一场触及灵魂的学习教育、自我教育、相互教育、正面典型教育、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也自上而下,全面展开。南平市各级党员干部充电、洗脑、提神,补足精神之“钙”,使群众路线进一步深扎于心,让践行宗旨进一步自觉坚定。 广开门,真剖实析,从严查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南平市把听取意见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敞开大门真纳谏,拓宽渠道纳真谏,采取座谈交流、“下基层拉家常”访民情、听民声等方式,广泛听取各层级、各阶层、各领域群众的意见建议,从活动伊始就让群众感受到言路广开、新风扑面。 各级领导班子聚焦“四风”,对照“三严三实”,对照先辈先进开展“六查六看”,深入查摆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多次对督导组反馈意见和征求到的意见进行“会诊”和“把脉”,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确保问题“像、准、实”。市委常委会共征求到各方面意见建议420条,经归并梳理汇总为161条,其中“四风”问题97条。全市共召开座谈会7085场,领导下基层调研5.67万人次,个别访谈6.73万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56135条,其中“四风”方面21330条。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做到真开门、开大门。召开“开放式”民主生活会64场,基层党组织邀请11699名群众代表、服务对象参与民主评议党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通过沉下身段,开门纳谏,干部在实践中磨砺、在磨砺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提高了“和群众交心、替群众操心、与群众同心”的群众工作能力。 反“四风”,动真碰硬,凝心聚力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突出问题导向,精准聚焦“四风”,抓住关键、找准要害,一批“四风”重点问题得到有力整治。 狠刹干部“吃喝风”、整治公车私用等现象,与去年同期相比,1-9月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4.59%,其中接待费支出下降45.01%,国家工作人员出国(境)批次和人数分别下降45.5%和50%,清理腾退超标办公用房14605平方米,清理超标公务用车148辆。 改进文风会风,1-9月全市会议同比减少22.6%,文件减少15.1%。全市撤销考核检查、评比表彰和认定类项目165项。 1-9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1个,处理256人,其中党纪政纪处分48人。 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及办事效率低下问题,市、县两级共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722项,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批服务部门入驻率100%,审批时限压缩在法定时间的60%以内,审批环节控制在5个以内。 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案件62件,为农民工追发工资610.4万元。 抓整改,真整实改,取信于民 只有找准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只有坚持标本兼治,才能巩固活动成果。无论是班子还是个人,对梳理出来的问题,既问诊又开方,逐一分析原因,承诺整改举措、明确完成时限。 着力抓好群众关注的信访突出问题和“两违”整治。市委会同省委督导组先后召开5次协调会,逐案研究、督办到县,成功化解了38个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和积案,有的甚至是10多年的涉法涉诉积案。切实维护稳定,建立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开展信访事项公开听证评议等,全市解决信访突出问题123件,省上交办信访积案57件已全部落实到位,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9.7%,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93.39%,位居全省第四。 坚持“正人先正己”,由纪委和组织部门牵头,对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参与“两违”行为进行专项清理,保持高压态势,深入推进“两违”整治工作。全市完成318万平方米的“两违”整治任务,在全省第二位完成年度任务。 落实大抓基层要求,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切实加强村、社区、机关、事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改进作风的各项举措落实到“末梢神经”。 对全市46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行“一支一策”和“销号式”动态管理,对其中20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按不强、不和、不富、不稳四种情况因村施策,实行一村一挂点领导、一村一整改方案、一村一帮扶单位、一村一整顿队伍。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点帮扶15个软弱涣散村,每人到村调研指导2次以上;每个软弱涣散村都安排1名县级领导挂点帮扶。全市共调整71名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村党组织书记1885人次;组织269个市直、县直单位和247个党建示范点村与软弱涣散村结对帮扶,实施帮扶项目281个,落实帮扶资金1993万元。 目前,全市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面转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党员日常管理、基层民主管理、对基层扶持保障得到切实加强,南平特色的“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深入推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在村(社区)等基层组织普遍开展,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有效提升,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集中打好专项整治攻坚战,截至目前,24个专项整治项目中,22个已基本整改完成的项目正在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序时推进的2个项目将于年底前全面完成。 随着一大批群众关切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回来了。民意调查显示,群众对南平市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满意率达到95.48%。 管根本,建章立制,常态长效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长远。 制度管平常、管根本、管长远。制度是准则,是约束,更是保障。 为避免活动成效“昙花一现”,在切实解决好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的同时,南平市注重从体制上、机制上、源头上解决问题,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把中央和省委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把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防止短期效应,致力形成一批转作风、治顽疾、惠民生的制度成果,确保反“四风”、转作风常态长效。 市委常委班子带头制定改进作风的意见,并就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定期听取和研究解决干部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等相关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 市本级制定出台了《中共南平市委关于市委常委会改进作风的意见》、《南平市市级领导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工作的有关规定》、《关于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31项制度,并切实强化制度执行,推动改进作风常态长效。 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逐步建立起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的制度体系。全市共废止制度172项,修订完善制度1021项,新建立制度1081项,有效促进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民情工作机制得到持续深化,提升了联系服务群众水平。进一步深化落实“三级联动、重心下移”、“民生110”、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民情工作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拉近了机关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受理群众反映事项24.8 万件,办结率96.8%;全市1630个村实现乡镇干部驻村全覆盖,驻村干部累计住村8.25万天,为群众解决问题1.6万件;市、县机关干部蹲点调研3.2万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98万条,现场解决问题5600余件;“民生110”服务热线累计受理电话3.2万个,办结3.16万个,办好事实事7500余件。 制度规定的不断健全完善,为转变作风划出“红线”、标出“雷区”、架起“高压线”,规范了权力运行,管住了干部行为,堵塞了滋生“四风”的漏洞,成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行为准则和刚性约束。 一场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一次次真诚主动的开门纳谏,一个个抓铁有痕的作风锤炼……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作风建设成果,正在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后劲活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省第一。 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人民的期盼,正是广大党员干部所要努力的方向。我们相信,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将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