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四风”、改作风的深入,从严治党成为政治新常态,一些干部身上的“不适应症”也越来越明显。比如,机场贵宾厅关闭后,有人就犯了难。河北一名县委书记感叹:虽然坐了无数次飞机,但取消贵宾厅等细致服务后,我比刚进城的农民还懵懂,订票、取票、换登机牌等,不问就不知道,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11月3日《人民日报》) 从新闻下面的跟帖来看,对于这位县委书记的感叹,许多网友表示不屑甚至愤愤不平:才当了个七品芝麻官,就这副德行了,再升上去那还了得。如果你也这么想,那么恭喜,还真被你说中了。记得浙江省财政厅原厅长翁礼华曾经说过,当官是一个逐渐变傻的过程。因为“什么东西都有人准备好了,不用动脑筋,下雨有人打伞,天晴有人提包,吃饭有人付钱,智商也就越来越低”。可见,类似“四体不勤”的情况在如今的官场并非个别现象。 平心而论,组织上给予领导干部一定的生活照料、出行保障也算其来有自。毕竟,领导干部公务繁忙,不可能样样琐事都亲力亲为,由秘书、下属代劳一部分,可以让他们更加集中精力地去处理政事,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过,这种照顾必须得有个度,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权力不受约束、特权思想泛滥,类似优待常常超出“必要”的范畴,沦为身份的象征、官员的特权,不仅虚耗公帑,引发民怨,对于工作的开展也是有害无利。 试想:一个连讲话稿都不会自己写,连乘公交怎样刷卡都不会的官员,如何担当得起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任?事实上,这些年一些地方之所以屡屡出台各种脱离现实、违背民愿的政策规划,与领导干部自身脱离实际、四体不勤有着莫大的关联。 要想整治官员的“骄娇二气”,一方面必须从制度上着手,清理、规范、削减官员原先享有的各种不当“特权”;另一方面,则应该加强对于官员日常生活的监督与管束,防止相关“坏习惯”继续以别的借口变相存在。须知,制度和监督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制度而无监督,则制度势必沦为一纸空文;有监督而无制度,那么相关曝光就最多只能算是“隔墙扔砖头”,砸中哪个算谁倒霉,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部分官员工作生活能力“退化”的问题。 所幸的是,十八大以来,针对部分官员“四体不勤”的问题,中央接连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又是强力推进车改,又是取消机场贵宾厅,同时对官员超职数配备秘书的问题进行了清理,官场风气为之一振。我们看到,近段时间以来,许多官员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吃自助餐能亲自去取了,冒雨视察能亲自打伞了,坐飞机能亲自换登机牌了。 但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部分官员的不良习气,纠正官场的不正之风,江湖庙堂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作为官员自己,与其一直这么别扭下去,不如努力适应“新常态”。否则,即便不被群众抛弃,也会因为跟不上官场形势而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