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零时10分左右,湖南临澧一中两名高一男生相约从学生宿舍5楼跳下。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确认,游某当场死亡,龙某仍有微弱呼吸,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警方通报称,已查明两名学生系因“不堪学习压力”相约跳楼自杀。目前,校方及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事发时两学生心理状况,尚无明确结论。(9月23日《京华时报》) 两名花季少年因为高中学习压力大相约自杀,听罢这样的消息让人痛心不已。两个家庭从此阴阳两隔,家长撕心裂肺的痛苦我实在不忍描述。应该说,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教育体验是两名孩子跳楼自杀的重要原因。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学习环境变了,课程难度增加了,特别是重点中学,尖子学生如云,学习竞争更为激烈,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产生心理落差在所难免。问题是,面对孩子的心理波动,家长尽到了责任没有?老师做了心理疏导工作没有?家长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学校重视学生心理疏导、调适工作,打开学生的心结无疑很重要。 但是,换个角度看,学生不堪学习压力自杀不仅是心理问题惹的祸,更是对当下应试教育体制的控诉。应试教育误导了孩子,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少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减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教育部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不少“减负令”。应该说,在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也有所改观。但学校对减负到底会重视到什么程度呢?再说,学校不抓升学率了,家长也未必买帐。因此,给孩子减负的关键不在于下达多少减负令,而在于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扎实推进减负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 其实,教育者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不是不懂,为孩子减负的办法并非没有。从中央到地方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推进减负政策。改革中考制度、高考制度……一些减负令描绘的愿景很美好,但是“减负令”再漂亮,关键还在落实。如果没有配套措施跟进,再好的减负令也可能事与愿违、变调走样。 正如某教育官员所言:“由于减负牵涉的问题和环节涉及到教育最深层的内核和导向问题,改革起来相对困难。”尽管国务院最近提出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比如,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等等。但是,高考不分文理科,也意味着学生整个高中阶段文科、理科知识都要学习,而且高考也要参考高中三年学业水平成绩,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增加还是减轻,有待观察与验证。在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还要依靠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当下,孤立地谈减负殊为不易。不仅是学校与老师不愿意“减负”,家长也普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体方面只考虑增加营养,至于孩子的课业负担,即使家长心疼孩子太累,学校嚷嚷为孩子减负,但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并不愿意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一道道减负令的实际效果往往被应试教育消弭得所剩无几。 在我看来,学生不堪学习压力自杀,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的真实写照。在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当下,考试成绩是一名普通学生升学的通行证:考试成绩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学生的命运,也是老师身上难以摆脱的紧箍咒。学生成绩,还是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老师,家长对学校进行教育评价的硬指标。特别是高中学生,面临三年以后的高考,功课任务更重。学习成绩跟不上不仅心理有落差,也意味着三年以后很难上一所心仪的大学。 因此,面对学生“不堪学习压力自杀”的“血泪”控诉,如何减负是一个具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减负令如何契合教育现实,减负指标如何执行,如何监督与问责,都应有周到的制度安排。除了出台减负令以外,教育部与地方教育部门还应健全教育监督机制,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淡化升学率宣传,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应试教育压力下解放出来,让每一名学生都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快乐、健康成长。 |
相关阅读:
- [ 09-15]减负,让厦门经济蓬勃发展
- [ 09-02]简易书袋“减重”难“减负”
- [ 09-01]为企业减负,就是为发展加油
- [ 08-28]“删诗”如何为小学生减负
- [ 06-23]取消一二年级英语课真的“减负”了吗?
- [ 06-12]以医院分级治疗给医患关系“减负”
- [ 06-03]给企业减负,老话题要有新思路
- [ 04-30]引导依法讨薪需程序“减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