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老照片 看厦门港飞跃轨迹
2023-11-23 09:11:45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透过老照片 看厦门港飞跃轨迹 厦门港向改革要动力,从支线小港蝶变为国际枢纽港,成为城市向海图强的动力源 厦门日报讯(记者 汤海波)今年76岁的陈廷枢老人,1980年从外地调回厦门,2007年退休,在厦门港工作了27年。其间他记录了不少港口建设生产和工人劳动的珍贵画面,张张烙印对改革开放、港口发展的宝贵记忆。 翻开这些珍贵“史料”,厦门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综合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的轨迹跃然眼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曾经的支线小港蝶变为世界排名第十四位的集装箱干线强港,成长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更是厦门“以港立市、以港兴市”的底层优势和竞争优势。 日前,陈廷枢带着老照片与记者故地重游,再度聊起那段“燃情岁月”时,他感慨万千:“改革开放中,有厦门港‘化蛹为蝶’的秘密,更有乘势而上的动力。作为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厦门港始终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取得瞩目成就。”退休后,他仍时刻关注厦门港,感知其在全球航运版图中越来越重的分量,“我感到相当自豪,因为这是一代代港口人拼搏奉献的积淀,当中也恰好有自己为之打拼的身影。” 港口兴 向经济引擎转型 多个现代化码头加速崛起 陈廷枢的相册里,有张海天码头(东渡港区二期)兴建之初的老照片,摄于1989年底,照片中一群工人站在大片滩涂上,肩扛手拽、挥洒汗水的劳动场面令人印象深刻。“大伙心很齐,干劲非常足!”他说,改革开放带来更大机遇,港口事业渐入佳境,厦门市委市政府和港务局有关领导敏锐地意识到,港区扩容势在必行。 这里有个背景,厦门港的建设略早于改革开放——1973年,党中央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同年,中央有关领导主持国家十部委考察组在厦门港实地考察,确定厦门港要“商、军、渔港并存,以商港为主”。 正是这个“以商港为主”,让厦门港向经济引擎转型。1975年,东渡港区一期4个深水泊位动工兴建,1982年7月试投产,改变了厦门没有万吨级码头的状况,此后一段时间,厦门港货运主要作业区集中于此。 “1989年底,厦门港一边在东渡一期大搞生产,一边大举兴建二期的海天码头。”彼时陈廷枢常到海天码头建设现场,用镜头记录下其一点一滴的变化。从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老照片中,记者看到,海天码头已经试投产,边生产、边建设。 之后,厦门港成功启动从支线港、喂给港至干线港、枢纽港的转型升级,集装箱码头建设从东渡港区拓展至海沧港区。如今厦门港拥有海天、嵩屿、海润等多个现代化集装箱码头、上百个生产性泊位,频频接泊20万吨级全球最大集装箱船,是城市发展当之无愧的动力源。而作为厦门港口业务“鼻祖”的东渡港区一期业已因应城市发展“腾笼换鸟”,成为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的大本营,是厦门旅游经济的新兴亮点和动力引擎。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