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立足中国田野 研究中国实际 发展中国理论——来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的声音

2024-06-04 09:15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题:立足中国田野 研究中国实际 发展中国理论——来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的声音

新华社记者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2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共同交流学术研究成果,对于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很有意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李文堂认为,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文化发展道路上避不开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论述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了思想指导,充分展现了自信自立、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文化主体意识与文化生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认为,只有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实践,才能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思想内涵,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共同塑造了其整体特征,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常委李国强认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内在要求、必由之路,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始院长、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意味着社会的全方位变化,也意味着人的思想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文明大融合,其规模之巨大、内容之深刻是前所未有的。

历经千年、具有独特魅力的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典范。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表示,敦煌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要不断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敦煌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学阐释”“‘第二个结合’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当天举行的5个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讨论。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敦煌文化,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