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新华时评丨“水果自由”,“甜蜜”的中国机遇

2024-06-06 15:55 作者:高文成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题:“水果自由”,“甜蜜”的中国机遇

新华社记者高文成

最近有关榴莲的话题有点“热”,“榴莲盲盒”“榴莲自由”“榴莲降价”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与来自东南亚的榴莲一样,智利车厘子、新西兰奇异果、肯尼亚牛油果……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时令“洋”水果,跨越万水千山,不断丰富中国普通消费者的“果篮子”。水果吃起来是甜的,共“飨”中国机遇的各国果农和果商心里也是甜的。

中国是水果生产大国,也是水果消费大国,生产以苹果、柑橘、梨等温带水果为主。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的需求,更多品质优且具有特色的水果进入中国。2023年,中国水果进口金额168.5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进口数量752.4万吨,同比增长3%,其中进口鲜榴莲67.2亿美元,同比增长66%。榴莲是中国第一大水果进口品类,进入今年“榴莲季”,价格走低让不少消费者感叹实现了“榴莲自由”,这是准入条件放开、通关便利化提高、东南亚各国竞相争夺中国市场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国鲜榴莲主要自泰国进口,2022年以来,越南等其他东盟国家也开始对华出口鲜榴莲,不同产区的榴莲满足了中国不同季节的市场需求。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进口鲜榴莲82.5万吨,其中近95%来自泰国。2023年,中国进口142.6万吨鲜榴莲,其中92.9万吨来自泰国,49.3万吨来自越南。这场“市场争夺赛”受到了泰国总理赛塔关注,他回答媒体提问时说,在中国市场,越南榴莲对泰国榴莲造成压力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我们应该致力于在榴莲品种、质量检测和监控、物流运输效率方面不断优化和提升”。

“市场争夺赛”的结果是在良性竞争中实现各方共赢:中国消费者吃上了更具性价比的榴莲,越南榴莲打开了中国市场,连感受到压力的泰国也因为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而在榴莲出口方面创历史新高。据泰方统计,今年前4个月泰国向中国出口22.5万多吨鲜榴莲,5月份的出口势头依然强劲。

中国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止,新准入的水果品种不断增加,税率逐步降低。与此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不断推进,区域内冷链、冷库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更加密切。不仅是东南亚,相隔2万公里的智利,当地新鲜车厘子最快3天就能到达中国市场。今年1月,2500吨车厘子抵达天津港,京津冀自此开通首条直通南美洲的海上“车厘子快线”。如今,90%以上的智利车厘子都销往中国。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主席伊万·马兰比奥说,巨大的中国市场为智利水果产业链创造机遇,智利优质农产品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选择。

共享“甜蜜”的还有非洲水果业。2022年8月举行的鲜食牛油果对华出口首发仪式上,时任肯尼亚工业化、贸易与企业发展部国务秘书戴维·奥西亚尼说,向中国出口鲜食牛油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增加肯外汇收入,提振经济活力,让相关产业参与者,尤其是广大牛油果种植户受益。奥西亚尼的话正成为现实,中国从肯尼亚进口牛油果去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近年来,中国积极建立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准入品种越来越多,埃及橙、牛油果、火参果等非洲水果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劳伦·约翰斯认为,中国决心在中非之间培育新的出口市场,特别是在农业领域,因为“这不仅可能有助于非洲国家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提高国内的农业生产率以供消费,还有助于提高农村收入,相应促进减贫”。

“水果自由”,是中国消费者的向往,更是全球水果生产国的巨大机遇。随着中国扩大开放,低关税、快速检验检疫等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广交会、进博会、消博会等交易平台不断搭建,比利时朱樱红啤梨、秘鲁沙漠蓝莓、厄瓜多尔麒麟果等特色优质水果从各国农场走上了中国餐桌,中国大市场日益为世界所共享,而“甜蜜”是市场两头共同的感受。

关键词:不同产区,水果生产,水果品种,中国出口,中国海关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