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绿色蝶变——南平市推进绿色发展创新纪实
2019-07-15 08:23:5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
分享到:
|
|
“管”,重在突破各自为政。南平建立了”1+N“的工作模式,即市里构建一个平台、创建一个团队、提出一个方向、制定一个目标,促进从水利工程单一功能到多功能发展,从单一部门资源投入向多部门资源整合转变。特别是建立部门会商协调机制,水利部门牵头抓总,规划、住建等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形成合力推进。 “治”,重在实施生态治理。结合全面推行河长制,南平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河道清淤。全市拆除生猪养殖场11445家,削减生猪402万头,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全市国控、省控考核断面目标达标率均为100%。 “护”,重在实施水、城设施的长效管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保障建成设施及绿化管护到位。同时,整合质监、交通、城建、水利技术力量,对工程项目进行常态化巡查,确保工程质量。 目前,全市首批12个水美城市项目已完成投资137.7亿元,并向水美乡村拓展延伸,发展水缘产业,建设水美南平。水利部正在以南平为样板,编制《水美城市建设规划导则》,为全国推广定标准、树标杆。 产城融合 发展水美新业态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旅游产品,实现了城乡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互促。不仅实现了对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商、居、文、游”一体的水岸经济模式,既不断完善了城市设施、功能,又打造一批亲水旅游等新业态,实现了“水美城市”向“水美经济”的跃升,推动“单纯自然产品”的水资源向富有经济价值属性的水美经济模式转变。 顺昌县借助水美城市建设,带动了余坊新城规划开发,城区面积拓展了3平方公里,吸引了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富力地产等大型企业入驻。邵武市以“水美城市”加速推进4个入城干道建设,新增市区发展面积3900亩,成为城区新的增长极。 顺昌、邵武“水美城市”建设是南平着力构筑水岸经济模式的一个缩影。南平市水利局局长周靖介绍,通过两年多的建设,“水美城市”得到市民的普遍认可,都希望政府继续把城市做精、做美。“因此,我们做足做活做巧‘水文章’,着力构筑‘商、居、文、游’一体的水岸经济模式,进一步提高城市颜值,增强产业素质,推动山水增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阳区按照“山、水、园、城”的理念,把建盏文创产业区、花海旅游区与考亭公园区、城市居住区有机融合,拉开了城区框架,撬动了城市经营。延平区“水美城市”从“居”突破,自开展“三江六岸”项目建设后,恒大、象屿、正荣等大型房地产商纷纷入驻,拓展了城市框架,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生活空间……南平各地通过水美城市建设,都不同程度实现了土地溢价增值:建瓯市5.5万平方米的地块溢价1.81亿元;武夷山市209亩地,拍卖增值2.96亿元;光泽县城区坪山片区一地块,实现了翻3倍的升值。 值得一提的是,南平各地“水美城市”项目注重从“文”提升,把历史、地域、民俗、自然等文化元素嵌入每一个项目和环节,将自身历史人文与自然山水、生态水利相结合,体现独特的“水美”文化气息。 |
相关阅读:
- [12-07] 打造南平绿色发展政策洼地 ——《南平市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解读
- [09-06] 借“智”提升南平绿色发展文化软实力
- [11-26] 学习经验加强合作 推动南平绿色发展 许维泽在深圳参观考察
- [05-20] 百位专家学者共话全域旅游 助推南平绿色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