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民生 > 正文

红土地上的绿色蝶变——南平市推进绿色发展创新纪实

2019-07-15 08:23:59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多样模式

践行“两山”理念,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关键是找准合适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通过有效盘活自然资源资产,建立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用集约、循环、可持续的方式实现“青山”变“金山”。

“按照南平‘生态银行’建设试点要求,我们成立了‘森林生态银行’,并于去年底正式运营。”顺昌“森林生态银行”负责人赵刚源感触很深,通过林权抵押、赎买、合作经营、租赁、托管等模式,将碎片化、分散化林业资源收储存入“银行”,再引入资本、产业、项目,整体性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花卉苗木繁育、原料基地建设、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康养等经营业务,林农得了实惠,林业经济综合效益也有效提升。

作为“森林生态银行”的首位受益“客户”,家中缺乏劳动力的当地林农夏六华,将自家9亩杉木幼林托管给了“森林生态银行”。现在,她每月都能领到310元的预期收益,20年托管期满后,根据山场林木价值,还能再拿到除了预付收益成本外的六成纯收入。

今年,顺昌持续创新探索,组建成立顺昌县绿昌林业融资担保公司,并与工行南平分行顺昌支行签订协议,希望通过融资渠道创新,借助“森林生态银行”,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林业建设,助推林业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底,顺昌累计办理林权抵押、托管、赎买等业务252笔,“存入”林业资源面积14.8万亩,计划开发实施包括森林精准提升、生态旅游、林业碳汇等项目9个。

南平“生态银行”建设试点“点绿成金”的实践模式中,“森林生态银行”只是其中一个缩影。林业集约提升、旅游连片开发、政企联合带动、景区带乡村振兴等,在南平更多的地方,依托自身资源特色,探索着“生态银行”建设的不同模式——

武夷山市五夫镇探索“文化生态银行”,以朱子文化开发运营为主线,整合零碎分散的山、水、林、田、湖、茶、古民居等生态资源作为文化业态的具体载体,形成“文化统领、IP运营、全域全资源门类承载”运作模式;

建阳区探索“建盏生态银行”,围绕建盏原材料资源、工艺、文化、创意、品牌等五要素资源集中整合,探索开展建盏矿土资源开发;

延平区巨口乡探索“古厝生态银行”,成立巨福旅游投资公司,依托“国家生态镇”品牌、大量明清古厝、众多游乐业乡贤等优势,打造乡村”789“,加快推进古厝资源开发;

与此同时,南平市还在探索建设“水生态银行”,充分利用南平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的优势,打造产业联盟,延伸水产业链,全面谋划优质水资源开发;

……

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现实效益,在全国首创“生态银行”的南平,将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途径,让蕴含于“绿水青山”之中生态资源、产品的价值,源源不断地变为地方发展、百姓手中的“金山银山”。

1  2  3  4  5  6  7  8  9  10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