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 六大理由
相关报道>>>
泉州代表中国 当选的6大理由
屹立在泉州湾石湖港畔的千年石塔六胜塔,在历史上起着海上航标的作用,如今正见证着亿吨大港的崛起复兴。
按照2012年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声明,根据第四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签署的《上海行动计划》,中日韩三国举行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在三国范围内选出一国一市即三个城市共同当选“2014东亚文化之都”。评选工作于2013年上半年启动。
“东亚文化之都”是我国立足长远与日韩在文化领域共同推进务实合作,重点打造的东亚区域文化合作品牌活动,是中日韩三国中长期文化合作的战略性项目。宗旨是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本着“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精神,突出“共生·创新·和谐”的共识,推动东亚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人民的认同与共享。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我国古代著名港口,开元寺、清源山等名胜众多,此次代表中国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可谓实至名归。
□早报记者 蔡紫旻/文 潘登/图
当选理由1 文化传统
这项条件要求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城市风貌、人文遗产能够体现东亚文化传统,具有鲜明城市或地方特色文化。
古代东方第一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往来
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与东亚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公元9世纪前后,泉州与日本、古代韩国(即高丽王朝)的贸易关系就已非同寻常,大量从高丽和日本进口的货物从泉州进入中国。
历史上,泉州与日本、古代韩国的文化交流是以贸易往来为基础的,丰富的贸易史料留存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交流中心作用。泉州与古代韩国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进而带动了文化交融,出现了许多以“新罗”、“高丽”为名的事物和地方。泉州与日本最早的文化交往可追溯到唐天宝年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当时追随这位高僧东渡的十四名弟子中,和尚昙静就来自泉州。在日本大宰府,保留有一份我国宋代的官方证明文件——公凭,这份公凭见证了泉州客商李充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日本贸易的历史,也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备的宋代贸易凭证。
北宋期间,中国同高丽王朝的贸易活动中,泉州海商不仅人数最多,商业实力也最为雄厚,扮演重要角色。《宋史》载:(高丽)王城有华人数百,多闽人因贾舶至者,密试其所能,诱以禄仕,或强留之终身。宋代时,高丽王就曾通过泉州人傅旋来泉求借乐艺等人。
在漫长的东亚交流史中,泉州与东亚各国在文化上互通有无,也促进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