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两会

泉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于2017年1月7日至10日举行,泉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于2017年1月8日至11日举行。

 资  讯 

泉州出行引人关注:规划道路建设 丰富出行方式

即时 | 2017-01-09 11:30

出行问题引人关注——

规划道路建设 丰富出行方式

衣食住行,民生大计。继昨日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后,今天,本报继续为您呈现代表委员对出行问题的真知灼见。

□本报记者 殷斯麒 朱彩云 林铭珊 苏勇

关键词 公交亭

建议:建设绿色智慧候车亭

九三学社泉州市委会集体提案建议,逐步建设绿色智慧公交候车亭。根据提案,这些智慧便民候车亭将具有多种功能——炎炎夏日自动感应喷雾,降低局部温度;装置高清监控装置,与平安城市指挥中心相连,定时监控并做到信息保留,提升出行安全感。同时还应具有平安城市紧急可视呼叫对讲按钮,在紧急情况下,GPS已定位报警人位置,方便快速出警救援。

等公交的“等”很无奈。提案还建议,公交亭要装备公交车到站显示屏,可语音图像同步,方便出行的人们(包括视力不佳等残障人士),平时亦可播放轻音乐或新闻广播等节目。此外,作为温馨细节,公交亭最好还设有重力翻转座椅,始终保持椅面干净无水,方便老人、孕妇等候车出行。

关键词 自行车

建议:设立专用车道

今年我市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更为低碳环保作出贡献。郭培明委员建议,将自行车道路列入城市规划建设。“深圳城市建设初期曾有自行车道,后来认为社会要进入的是汽车时代,自行车落后,慢慢地专用道路被改造掉了,现在深圳投放的多家公司运营的租赁自行车系统,开始为缺乏自行车道烦恼了。”他建议,泉州新区组团规划建设应有前瞻性,规定主干道路配套设施中应有自行车道,人口密度大的居民小区周边环境建设也要将自行车道设计在内。人口流动大的区域,比如学校、医院、体育场馆、菜市商场和寺庙景点应设置自行车站点。借鉴摩拜、ofo等租赁自行车系统,釆用手机扫码开锁取还车,投放部分无固定停车点的公共自行车,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关键词 电动车

建议:整治学生骑乘不合规电动车

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并未接受过相关的公路行驶培训和测试,其本身并不符合骑乘电动车的要求,且有相当一部分电动车属于超标或者改装电动车,有很大的隐患。民革泉州市委会建议,职能部门联合执法,重拳整治学生骑乘不合规电动车行为。交警部门应加大道路执法力度,对于无牌电动车、改装电动车上路应处以相应的处罚。针对中学生违规违法事件,应及时联系其家长和学校,共同批评教育;工商部门应该对非法改装店铺进行督查,整改,加大处罚力度,遏止非法改装行为;公交公司提供更多途经学校路线的公交车,让学生更多地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学校应加大安全出行的宣传教育,不仅是针对学生,更应和家长沟通,从购买的源头遏制,杜绝此类现象。

关键词 路网

建议:加大相邻区域道路衔接

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对于推动城市发展至关重要。辛庆彬代表建议加快惠安县、泉州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区域连接道路规划建设,缩短同城道路距离。一要全面拓宽黄塘至洛江河市段的道路,黄塘至洛江河市于1996年硬化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7米,现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议帮助协调洛江区尽快启动虎窟至洛江河市段拓宽改造工程。二要全面拓宽岩峰至台商投资区张坂段。现有道路为双向四车道,没有中央分隔岛和边分带等市政功能配套,建议帮助协调台商投资区尽快启动后曾至张坂段拓宽改造工程。

庄永智代表提出提升“安南永德”区域交通基础设施联动发展水平的建议。他建议,一要规划布局一批区域联动交通项目,选择“安南永德”关键区域节点,规划布局一批铁路、高速、国省干线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同时规划布局城际轻轨向永春等山区县延伸,提升综合交通互联互通能力。二要争取提高交通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希望市委、市政府帮助协调中央相关部委争取按原中央苏区政策补助标准,可由原上浮5%提升为上浮10%,减轻地方的财力负担。

泉州“医改”进行时 让百姓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即时 | 2017-01-09 11:22

“医改”进行时——

让百姓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曾奕明(中)与陈摩西(右)在两会访谈室接受记者采访 (戴涵琦 摄)

核心提示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为缓解这一矛盾,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泉州紧跟国家步伐,启动了新一轮医改,并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综合改革。

改革推进至今,泉州的公立医院发生了哪些变化?群众从中得到哪些福利?昨日,记者邀请市人大代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曾奕明,市政协委员、解放军第180医院院长董少良,市政协委员、泉州市第一医院院长苏智军,市政协委员、泉港后龙卫生院副院长陈摩西四位嘉宾做客两会工作室,一同探讨“医改”的相关话题,并就如何提升我市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出意见、建议。

□本报记者 郭雅莹 吴宗宝 游怡冰

“医改”改变了什么——

药费变少了 医院定位更清晰

记者:这些年的“医改”,给医院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曾奕明:“医改”的积极变化有很多。一是医院的发展定位上,办医方向更明确了。“医改”提出实施分级诊疗,我们的医院主要定位于“急症、重症、疑难病症;高端技术、新技术、特色技术”。二是医院的管理上,机制更趋良性了。例如实施药品和耗材零差价销售后,医院不需要通过开药和大量使用耗材来获得医院日常运营所需利润,而要更加集中精力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服务品质。三是医院的评价体系更科学,新的评价体系已经出台,对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起到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

董少良:解放军180医院第一时间投身“医改”,可以说变化是巨大的,特别推行药品和耗材零差价销售后,我院每年仅药品收入就减少7000多万,此外,我们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也相应降低了,这就让老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苏智军:最大的变化的确是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零差价销售上,仅去年,我们药品支出费用就下降了5.8个百分点,节省了药品费用7000多万,为群众减轻了负担。“医改”改变了许多医护人员的观念,使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

陈摩西:“医改”实施后,随着政府投入加大,基层卫生院不论在医疗设备配备,还是医护人员的待遇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群众对基层卫生院的信任度,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为“分级诊疗”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医改”存在哪些难点——

医疗人才紧缺 医生价值难体现

记者:改革推进至今,您觉得有哪些重点、难点?

曾奕明:目前“医改”存在着不少挑战,例如在学科建设、医疗设备、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上,还需要政府、医院和社会共同克服。

董少良:“医改”的难点主要存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医疗价格体系改革,即如何让医生的医事服务费与劳动付出相匹配,充分实现的个人价值。另一方面是人事制度改革,如何突破现有体制,为真正实现医生多点执业打下基础。

苏智军:作为“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推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其中,单病种付费的病种数已经达到124种,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陈摩西:从目前来看,以往基层卫生院人才就紧缺,改革后实施分级诊疗,基层卫生院人员需求不断加大,但又很难招到人才,导致出现严重断层现象,使得群众没有办法享受到基层卫生院的服务。

如何解决医疗人才紧缺——

扶持特色学科 构建医联体

记者:长期以来,医疗人才紧缺是制约泉州医疗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短板,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曾奕明:人才队伍建设非一日之功,我院历任班子都给予高度重视,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主要采用“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注重梯队、优化结构;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等做法,取得较好成效,吸引了一大批留学归国人才、博硕士人才加入我院,形成了以博士、教授领衔、以硕士为基础的人才梯队,为医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董少良:我觉得,相关部门可以整合部分资源用来扶持名牌科室或者重点专科,比如每年培育一批特色专科,以三年一个周期,为医疗人才打造专业平台,形成辐射效应,以点带面。同时,应该建立泉州自己的医学院,为各大医院输送人才。

苏智军:培养专业医疗技术人才很难,周期很长。为了让人才能在医院里有进一步提高,我们开展了各种培训、继续教育、进修、学术交流,例如4年前启动的百人培养计划,当时我们遴选了150名医疗骨干,送到国内外最好的学科医院进行培训,目前已经有近100人完成培训计划。

陈摩西:我认为要实行医联体,更加重视基层医疗。通过医联体,整合省市级医院的专业人才资源,通过加强培训和“传帮带”,帮助基层培养医疗人才,强化基层人才力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怎样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人文教育 优化院区环境

记者:今年,泉州卫计委提出要在半年内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曾奕民:建议在院内成立专门的职能科室——服务中心。我院在成立优质服务委员会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服务中心,该科室着重从在人文教育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再造服务流程、信息化建设、内部监督回访等方面入手,多层面提升服务水平。

董少良:首先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争做“有温度”的医生。其次,医院要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例如,病房设施尽量人性化。第三,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奖惩机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第四,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医疗“云”平台,整合医疗资源,让患者享受更快捷、更方便的医疗服务。

苏智军: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方面,我院已经在增强门诊技术力量、优化门诊区域、强化窗口服务、增加志愿者服务、加强车辆管理、改善院区环境等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建章立制,将医疗服务水平纳入绩效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陈摩西:对于基层卫生院来说,要充分发挥签约家庭医生的作用,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群众的信任感,让基层卫生院真正发挥作用。此外,要注重中医发展,充分发挥这部分中医医生的作用。

代表委员持续关注 白濑水库先行项目有望首季开工

即时 | 2017-01-09 11:06

代表委员持续关注规划建设进展

白濑水库先行项目有望首季开工

2012年,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将王远东等11位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规划建设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的议案》列为“一号议案”。

历经五年,白濑水库规划建设进展如何?怎么更好更快推进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在一年一度的市两会上,这些问题引发代表、委员和市民关注。记者昨日了解到,为推动项目进度,市人大常委会去年年底组织了专项调研,此次市两会期间,也有不少代表委员围绕这一项目提出建议和提案。

截至目前,该项目可研报告及各专题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先行项目有望在今年第一季度开工,国家发改委还在2016年第三批重大水利专项建设基金盘子中安排15亿元支持项目建设。

□本报记者 林铭珊

项目进展

可研报告进入 国家发改委审批环节

2015年5月15日,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以来,原本需要3年甚至更久才能完成的白濑水库前期规划申报工作仅用不到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创造了水利项目报批的“白濑速度”。

目前,可研报告及各专题报告已一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先后两次召开会议进行评估,当前设计单位正根据评估意见抓紧对项目可研报告进行修编。环评报告批复方面,环保部评估中心出具评估意见报送环保部,环保部环评司已召开会议进行研究,现设计单位正在根据环评司的意见进行修改。

泉州市积极筹措项目资金。目前已筹集前期资金6亿元,并获得农发行10亿元、农业银行5亿元重大水利专项过桥贷款授信。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第三批重大水利专项建设基金盘子中安排15亿元支持项目建设。

安溪县先行启动了移民安置试点工作,先期规划参内安置区417.9亩,完成首期5.5万平方米安置房的建设,208户951名移民对象完成选房,现已陆续搬迁入住。

专项调研 做好工程动工前期各项准备

五年来,当年“一号议案”的落实情况,牵动着市大人代表们的心。工程进展如何?有什么问题?下一步怎么办?带着疑问,市人大常委会就水库规划建设进展进行调研。

调研报告认为,白濑水库前期项目工作扎实推进,卓有成效。白濑水库库区移民人数高达3.7万人,综合考虑人口增长因素,至2021年移民人数将增至3.9万人,移民安置任务十分繁重。同时,项目前期工作应继续提速推进,确保工程早日动工。

“紧盯‘全力争取项目可研报告早日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早日开建’的目标,全力‘打通白濑前期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建议,要全力加快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招投标等有关工作,做好工程动工前期各项准备。此外,要通盘统筹协调,不仅要考虑库区移民“搬”的问题,更要帮助他们在新的土地上“活”得精彩。

多方献策 加快水库上游生态环境保护

事实上,代表和委员们的视线,并不仅仅盯在工程进度上。

“要加快白濑水库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这是致公党泉州市委会提交的提案。在这份提案中,委员们认为,白濑水库绝不能走先建设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工程实施前,要提前开展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措施。同时加大包括区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在内的环境保护,以及下游补助上游资金的比例。

此外,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因地制宜开展工程区域及汇水区上游茶园的水土流失治理,完善环境监管制度、推行河长制基础上建立库区流域环境保护联席制度等,也被委员们认为是避免库区流域出现环保问题的好办法。

与此同时,来自主库区安溪县剑斗镇的市人大代表、安溪县剑斗镇党委书记杨龙文,则更多考虑工程建成后的发展问题。“结合小城镇示范点建设,将剑斗镇建设成为休闲旅游胜地。”杨龙文建议。要把剑斗镇移民安置点建成小城镇建设的示范点,为移民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要让库区的群众搬得出来,而且要让他们在新的安置地住得下,以后还要发展好。

部门反馈 先行工程或在近期动工

记者从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筹建处获悉,泉州市将按照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的意见,继续集中精力,千方百计加快推进规划申报、资金筹措、移民安置、宣传发动、开工准备等各项前期筹备工作,力争项目早日上马建设。

“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对白濑水库建设是有力的补充,我们将更加注重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并持续关注库区移民后期发展问题,让他们在新的热土上安居乐业。”筹建处有关负责人说。

可喜的是,目前大坝左岸进场施工道路和县道340线两个开工项目已确定,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抓紧开展征地等前期工作,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后,最快今年第一季度即可动工建设。

民进泉州市委员会建议: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

即时 | 2017-01-09 10:52

向制造业强市转变 民进泉州市委员会建议

科学布局引入资源 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

工业机器人是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集中体现。目前,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智能装备产业也是泉州市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的重要途径。在今年泉州市两会上,民进泉州市委员会提交《关于大力发展泉州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提案》。

■早报记者 李波玲

现状

虽具一定规模

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在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领域已经拓宽到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

民进泉州市委员会介绍,泉州市工业机器人虽具备一定规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影响机器人产业发展。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方面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现阶段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还偏少。

建议

从三大角度出发

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加速智能机器人推广应用,促进泉州市装备工业转型提档升级,提升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显得尤为迫切。民进泉州市委员会建议,应从三大角度出发考虑。

首先,要科学布局和培育全市的机器人产业。可考虑成立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合理布局机器人产业创新总部、机器人产业创新研究基地和产业园,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培育国家级机器人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技术中心。

其次,政府可考虑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扶持一批机器人产业发展项目。打造以应用示范项目机制带动下的市场化运作体系,构建机器人应用推广机制,分不同重点方向,推出数个机器人示范工程项目,每个项目给予资金定向扶持。

最后,培育高端人才、构建机器人产业投融资平台。依托全市重点高校、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快中高端人才培养。

泉州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多 建议设微型消防站

即时 | 2017-01-09 10:50

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多,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建议

设立微型消防站 打通救援通道“最后一公里”

老旧小区因道路狭窄,一旦出现火情,消防车很难快速到达。为此,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在今年市两会上提交一份《关于规划建设城市微型消防站的建议》。

■早报记者 陈小芬 林福龙

现状 火灾高发损失严重

近年来,虽然全市紧抓消防安全防火工作不放松,但城市火灾险情仍处于多发态势。比如,去年11月市区中山路一店面起火,据悉这已经是去年中山路发生的第6起火灾。同月,市区东湖街一家企业也发生火灾。

城市火灾的高发,不仅给广大群众造成很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更给我们敲响警钟,加强消防安全防火工作刻不容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和城市的扩容提质,原有灭火救援体系难以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建议 设立微型消防站

微型消防站指的是依托单位志愿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开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工作的消防队伍。据悉,目前广东、北京等地就针对老城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消防工作基础较弱、城市交通拥堵的区域建起微型消防站。实践表明,这些微型消防站在城市灭火防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效显著。

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认为,微型消防站作为基层消防力量的有效补充,队员们承担了防火巡逻、灭火救援、消防宣传职责,能有效缓解基层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为此建议泉州尤其是老城区也可建城市微型消防站,根据市区小街小巷多、道路狭窄拥堵等现状,优先在老城区建设城市微型消防站,并逐渐全面推行,打通灭火救援通道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要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的职能,对微型站建队标准、场库设施、装备配置、人员编排、训练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中山公园塑胶跑道破损 建议设立专项维护金管养

即时 | 2017-01-09 10:48

尽快修复中山公园跑道 设专项维护金加强管养

针对市区中山公园塑胶跑道老化问题,多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建议

中山公园内橡胶跑道破损

■早报记者 陈小芬 林福龙 吴嘉晓 文/图

近日,市民林先生到市区中山公园散步时,发现公园内塑胶田径跑道老化很严重,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出现破损的现象。“公园里有这么多人在散步或跑步,不早修补,破损会更严重。”为此,在今年泉州市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建议:尽快启动中山公园塑胶跑道的修复工作。

现场走访 中山公园休闲好去处 塑胶跑道已破损严重

“每天那么多人在跑道上跑步或散步,若不注意,很容易被这些破损的洞绊倒。”市民林先生告诉记者,来这里的市民很多是街坊邻居,大家除了健身锻炼外,还可以互相联络感情,希望破损的塑胶跑道能早日修复。

据介绍,中山公园最早是体育场。2000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其修建改造成一座集休闲、健身、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后来田径跑道面层破损严重,平整度很差,凹凸不平并裸露出下面的沙石混凝土,容易给跑步锻炼的市民造成运动伤害。2012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又列出专项健身资金对跑道实施塑胶化改造,改造后的田径跑道备受前来休闲锻炼的市民的欢迎。

然而多年过去了,如今的中山公园塑胶田径跑道已经明显老化,许多地方面层破损或分离脱落的情况严重。

代表建议 跑道塑胶化受欢迎 及时修复加强保养

市人大代表黄丽玲说,在中心市区的公园中,中山公园是市民主要的一个休闲活动地方,当时塑胶跑道建设后,受到很多市民欢迎、称赞。如今跑道破损,势必给市民的休闲、健身活动带来不便,建议相关部门及时修复、修补。“这个塑胶跑道修建也不是很多年,这么快就破损,今后应该加强维护、保养。”

委员建议 尽快修复设维护资金 让百姓运动更为舒心

市政协委员黄冬玲建议,要高度重视公共场所体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为市民提供安全合格的健身设施器材;加强公共场所体育设施器材的日常管理维护,及时排查破损故障的设施器材,防范健身运动伤害;尽快开展中山公园塑胶田径跑道的修复工作,避免塑胶跑道出现更大面积破损,造成更大损失;加强中山公园及其塑胶田径跑道的管理,对一些不爱惜公共设施器材的行为给予及时制止和处理;建立公共体育设施设备专项维护资金,及时做好维修更新工作,确保各类体育设施安全有效使用。

市政协委员严捍东也表示,中山公园的塑胶跑道亟须更换,让老百姓休闲、运动更舒心。

2017年泉州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五个泉州扬帆启航

即时 | 2017-01-09 09:59

海丝艺术公园被誉为泉州“城市之眼”

东南网1月9日讯(海峡都市报两会报道组 文/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五个泉州扬帆启航。如何让800多万泉州人生活更幸福,昨日,康涛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各个方面做了解答。

“坚持把七成以上地方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康涛说,泉州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泉州市“十三五”规划目标基础上,迈向万亿经济强市行列、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共建共享美丽幸福泉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第一年,各项工作都要开个好头!

“泉州人有精神,企业有根,社会有活力!”新的一年重点要抓好七方面工作,康涛市长都说清楚了:让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五个泉州,16(一路)有你;七彩未来,17(一起)同行。我们以此为题,从民生视角解读今年的泉州政府工作报告,与您分享。

□民生2016

救灾:及时出台实施灾后重建“1+11”方案,落实财政救灾资金4.8亿元

扶贫:完成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脱贫3.3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33户,造福工程搬迁8659人。

就业: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救助困难群众42.4万人,惠及低保对象8.6万人。

教育: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200个;51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平等教育权利。

医疗:新增医疗机构床位2000张;完成医保的管理经办“三保合一”,创新联合办医模式和“公建民营”办医体制。

文化:建成泉州木偶剧院,完善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27个;成为央视春晚、元宵晚会分会场;建立非遗生产性基地29个,建成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130个;承办第八届亚洲世界语大会,举办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农村:建设环境整治村184个、示范宜居村42个和美丽乡村景观带10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小黄人骑行在古榕巷,路过西街保存最完整的出砖入石墙

创新

报告摘要:“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经验在全国推广,获批“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出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1+X”政策体系,引进设立石墨烯产业研究院、哈工大工研院、南洋研究院等高端平台。

人才政策助力 产业创新转型

2016年1月,我们研究院成立,3月份顺利挂牌,7月份团队进驻,创下了一个“泉州速度”!我们现有的80多人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福建省“百人计划”1人,高级职称6人,博士10人,硕士37人。这主要得益于泉州对创新平台的重视,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助力人才引进。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发力,助力泉州产业转型升级。

——市政协委员、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蔡宇祥

智造

报告摘要:新增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63家,发明专利1350件;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计划,新增中国驰名商标8件、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件;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17个,全市完成技改投资850亿元。

自动化信息化 扶持先试先行

我们引进了先进的数控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可减少20%的人力资源,提高15%的生产能力,缩短20%生产周期;开辟2层楼厂房,一层是临界氧节能技术烧成窑炉,一层是陶瓷成型全自动生产线:产品不良率由8%降到2%以内,企业运营综合成本减少30%,能源利用率高达95%以上。政府的扶持有利于先行先试,并向行业推广。

——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泉州顺美集团公司总经理郑鹏飞

海丝

报告摘要:牵头推进海丝联合申遗,开展14处遗产点、1处关联点的修缮保护和环境整治,泉州首部实体法《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获批,首发海上丝绸之路特种邮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超120亿美元。

力争今年5月 完成本体保护

海丝申遗各项重点工作都在全速推进,力争今年5月1日前,所有的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展示阐释、遗产监测、利益相关者协调等全部高质量完成。12处遗产点的环境整治方案,国家文物局已批复11处。清源山文化史迹、泉港土坑2处遗产点环境整治方案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核。按照“能改立即改”的要求,先行实施153项能立即整治的项目,目前已完成近三分之一。

——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出宝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美丽

报告摘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41个重点流域、跨境流域污染整治项目完成投资14.9亿元,小流域“赛水质”活动整治河道69公里,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主要干流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优良率98.3%,完成植树造林5.9万亩。

针对违法排污查处力度空前

去年,泉州市和10个县(市、区)都获得国家级生态市(县市区),建成了11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占全市80.4%)。查处违法排污力度空前,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万余人次、检查企业11502家,立案处罚1002家、同比增加73.9%,罚款4186.55万元、同比增加91.73%,排污费征收11514.9万元、同比增加36.4%——这三个指标都是全省第一。

——泉州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郑天助

幸福

报告摘要: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开工,有轨电车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中心市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入使用,建站280个,投用9000辆,骑行超500万人次;山线示范段、滨江北路水线等加快建设,“2+2”生态景观提升基本完成。

上下班更方便 逛古城更透彻

我住在美食街,上班在丰泽街东段。没有公共自行车前,我都是走路的,“小黄人”可以租用之后,我马上去办了卡,现在上下班都非常方便。公交到不了的小巷子,骑着“小黄人”基本走透透了!听说市委、市政府今年将扩大“小黄人”服务范围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要增加七八千部自行车、200多个站点,真好!

——骑行“小黄人”近千次的市民方郁莉

养老

医养结合,老有所养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今年出台实施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业。

推动健康养老、文体娱乐、休闲养生、家政护理等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积极引进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构建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

突出医养结合,抓好养老服务工程包,推动江南老年颐乐园提升运营,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晋江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引导社会力量兴建养老机构。

医疗

新增病床2500张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扩建续建福医大附属二院东海院区、第一医院城东新院、人民医院、光前医院、儿童医院,新建老年医院、妇产医院、颐和医院,支持社会办医,要实现新增医院床位2500张以上。

医保支付,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建立完善院长年薪制和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推行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五大核心专科和五大薄弱学科建设。

让市民就近看病,开展基层综合医改,推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市;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教育

新扩建公办园30所

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新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抓好中小学建设工程包,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50所。同时,将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

深化职业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培育一批特色专业群,设立一批职业院校联盟、职教集团、校企深度合作公共实训基地。

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广现代学徒制,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要继续抓好老年教育,建设老年大学新校区;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

经济

创新驱动 壮大实体

实体经济是泉州的根基,在“综改区”、“金改区”、“海丝”先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多重加持下,今年要“给你好看”!

把传统优势产业作为百年基业,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例如,在持续推进“机器换工”的同时,跟进新技术扩散应用,率先进入石墨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前沿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泉州将加快规划建设泉州“芯谷”,以晋华集成电路、三安系列项目为龙头,培育设计、制造、封测、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建好晋江、安溪、南安三大园区。

今年开展的“第三产业提升年”,将突出“生产基地+物流+互联网”和“海丝+古城+旅游”,把制造业大市、深厚文化底蕴等优势,转化为服务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方面,也有好多大事,例如新建智能化车间18个、培育示范产品70个以上、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00个以上、规上企业数控化率提升至45%等,还要举办第三届“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

交通

打通环湾 解堵城区

为了出行更便捷,这三个大方向您可得盯紧了:

首先是环湾大动脉将加快打通,泉厦漳城市联盟路、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要推进建设;兴泉铁路、福厦客专、有轨电车,要开工建设;厦沙高速德化段、安溪段,要建成。

城市解堵,发展城市交通微循环,将选择一些重要节点,进行渠化改造,让交通动起来。

还有正在完善的:城际公交、社区公交、公共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公交一元票价制,公共停车场……

海丝

全域化发展 古城旅游

“清新福建·海丝泉州”将成为主打旅游品牌,以“一城、一山、一港、一馆、一镇”为抓手,策划实施一批海丝旅游项目、路线、产品,全域化发展古城旅游。

“海丝+古城+旅游”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即培育美丽乡村旅游、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和工业、商务、宗教、探亲旅游。这几个重点项目被点到了:台商区大型海洋生态、南安冰雪大世界、惠安闽台影视基地、安溪新奥北部湾、永春乡愁公园、德化石牛山。

古城方面:城南、府文庙、龙头山、华侨新村四个片区的规划设计、修缮整治和业态活化,要集中力量;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泉州美食城、东亚文化创意产业园、八卦沟景观提升等项目,要抓好抓实;第二届“海丝”古城徒步穿越活动,要举办。

海丝申遗:抓好《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宣传和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海丝”遗产点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各项申报任务,启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办好第三届“海丝”国际艺术节。

生态

投10亿 治水环境

强化市区的城中山保护管理,基本建成山线示范段、滨江北路水线,实现泉州植物园部分开放。

晋江下游整治,重点提升“两江”沿岸、城市门户廊道、主干道景观,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袖珍公园,各种公共配套也将跟上、提升。

全市流域水环境整治项目100个,将投入10亿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工业粉尘、餐饮油烟、建筑施工等污染源,要狠抓;加快工业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中心的投用;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活化海丝基因风生水起 古城保护要留形留神留人

即时 | 2017-01-09 09:49

活化海丝基因风生水起 古城保护要留形留神留人

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实施千年古港复兴计划,进一步活化“海丝”基因,保护“海丝”文化遗产,做好牵头“海丝”申遗工作。坚持古城提质,实施整体性保护、微扰动改造、低冲击更新、家园式管理,让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古城具有丰富的历史层次感

■记者 张素萍 麦彬彬 王柏峰 文/图

回眸2016,“海丝申遗”+古城“穿越徒步”,奏响一曲激荡人心的泉州交响曲。

针对泉州牵头的海丝申遗,泉州市人大代表、晋江市安海镇党委书记唐春晓建议,既要保护海丝遗迹文物,也要挖掘弘扬海丝遗迹所包含的精神理念、生活方式和文化商贸传统,还要大处落笔、长远规划,“一个中心多点布局”,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全市“多点开发、风生水起”的局面。

古城保护则将继往开来,实施古城保护发展“126计划”,即以构建古城保护发展规划体系为统领,以文化创意和社区营造为推手,大力实施古城风貌保护、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古城基础设施提升、古城旅游提升、古城家园共造、古城业态活化“六大工程”,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做到留形、留神、留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正在修缮的泉州东西塔

海丝申遗

现状回访

领衔海丝申遗 市民盼早日成功

去年以来,泉州联合广州、宁波、南京等城市共同签署《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遗中国城市联盟章程》《关于保护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去年8月底,国家文物局公布共31个遗产点列入首批海丝申遗点,其中泉州有14个,申遗点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数近一半。

不少市民都盼海丝申遗早日成功。今年1月1日凌晨零点,早报金牌读者陈建国参加“助力海丝申遗·新年撞钟祈福”活动,他还特地打了横幅——“衷心祝愿泉州牵头的海丝申遗成功!”

目前,泉州海丝遗产点的文物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进。记者获悉,目前泉州已经编制12处海丝文物修缮方案、获批施工;编制12个遗产点环境整治方案;设于泉州海交馆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展示总中心进展顺利,整个展陈设计方案预计于2017年2月1日前完成,布展于2017年5月1日前完成……

【代表委员】

保护海丝遗迹 挖掘文化传统

“泉州将全力打造海丝重要门户城市,这是振奋人心的大事。泉州的海丝遗存遍布各县(市、区),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泉州市人大代表、晋江市安海镇党委书记唐春晓说,保护遗迹并不是为了封存历史。在岁月长河中,海丝遗迹所包含的非常有价值的人文精神、和谐理念及生活方式等,包括文化传统、商贸传统,都需要在保护中挖掘弘扬。

“一个中心多点布局”

遗迹保护应长远规划

唐春晓建议,对海丝遗存的保护和现代城镇建设,应更注重工作统筹,注重着眼长远,注重系统规划。“目前泉州层面保护的重点落在首期14个海丝遗产申报点上,综合考虑了价值、布局、现状、财力等因素。但还有不少价值较高的点有待纳入,应同步谋划第二批、第三批保护目录,并有路线图、计划表,协同各地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

“眼下,泉州各地海丝申遗意愿强烈,保护自觉性高。”唐春晓说,比如安平桥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下一步将继续提升运营管理服务工作;龙山寺正展开区域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前期工作,今年将正式启动推进该项目。

“希望泉州层面强化统筹规划布局,引导各县(市、区)协调联动,形成全市‘多点发力、风生水起’的局面。”唐春晓表示,可以“一个中心,多点布局”,从大处落笔,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比如共享政策、专家、人才、信息等资源,把海丝文化建设大格局落实到各地激活民资民智民力参与文化保护发展、策划生产文旅项目的生动实践中。”

建造文化平台和家园

提升海丝泉州国际声誉

致公党泉州市委员会结合当前“海丝泉州”工作推进要求,以及“一带一路”政策支撑,在《关于进一步提升海丝泉州国际声誉的提案》中建议:第一,通过形成一套经典著作、形成一类视觉符号、形成一部系列视频,开启清晰视窗,让世界了解泉州;第二,通过将华侨文化打造成多元文化交流节、将海峡文化打造成大陆台湾新纽带,打造文化家园,让泉州走向世界;第三,建设各文化平台,让世界青睐泉州。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老西街的年味

【部门回应】

邀专家评审海丝史迹 将编制首批保护名录

2016年12月初,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这是泉州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报请批准的首部实体性法规,意味着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获立法保护。

市文广新局相关人士介绍,泉州还将对各相关海丝史迹进行梳理,并组织海丝专家委员会对各县申报的海丝史迹进行统一评定,结合海丝申报世遗工作编制推荐公布第一批《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送审稿)。

与此同时,泉州文化部门将会同当地规划等部门,对《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规定列入保护名录的三类海丝史迹组织编制保护规划,并根据各史迹相应等级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摸清海丝史迹底子 每年分期修缮文物

泉州海丝申遗办介绍,今年起,泉州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海丝史迹普查行动,摸清泉州海丝史迹底子。届时,各县将抽调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文博干部,对本辖区各文物点开展地毯式田野调查,对与海丝有关遗址、遗迹等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做好全面普查登记工作,为推动保护工作提供更为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泉州市文广新局将与各相关单位签订《海丝史迹保护管理责任书》,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海丝史迹保护管理体系。建立海丝史迹修缮项目库,每年分期分批对列入海丝史迹保护名录的文物本体进行修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修缮后的泉州西街116号宋宅后座洋楼

古城保护

现状回访

原有住户搬离 古城活力缺失?

“希望古城破旧房屋能做基础性装修,租金方面给予优惠”;“原有住户搬离,我觉得原生态的人文居住环境会破坏掉。如果想保留整个人文环境,基础设施要配套跟上”……每年,关于泉州古城保护的呼声总是不绝于耳。

泉州人谢志坚在承天巷开了家客栈,“古城保护要留住的是城市的精神而不是躯壳”。谢志坚举例说,西街沿街立面没有太多保护价值,并已经严重制约西街的发展,当务之急是立即进行统一的立面整体改造,并对目前的营业业态进行干涉,重新规划,打造一条以泉州特色为主的小吃特产街。

据介绍,由于各种原因,古城许多古民居被出租,变为外来人口生产和生活的场所,致使原先的宅院不堪重负,而且随着原有住户的离去,古城原有的传统文化氛围也随之被现代的商业氛围所取代,从而失去古城生活的原真性。

【代表委员】

复原古城精神文化

提升古城生活环境品质

“古城居民的生活是古城的生命之源,如果没有了古城生活的原真性,古城将成为一个生命的空壳。”泉州市政协委员吴梅菁说。

吴梅菁建议,古城文化复兴在注重古城经济效益发展模式的同时,还应特别强调非经济意义上的文化价值的保护,避免古城成为丧失精神文化灵魂,而仅仅徒有古城外表的商业大卖场。她建议,在古城经济效益发展模式的制定中,对古城过度商业化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考量。

据了解,目前古城房屋老化,市政设施严重不足,生活环境恶劣,电力电讯线路乱拉乱设,违章房屋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古城的景观质量和环境质量,也迫使原有住户离开古城。对此,吴梅菁建议提升古城生活环境品质,为居民提供一种共享性质的生存体验场所。

适当减少古城居住人口

腾出空间发展古城配套

泉州市人大代表、鲤城区浮桥街道延陵社区党委书记吴建川建议,保护区规划后,将保护区内的企业、政府机关、学校等搬至新区,腾出来的空间用于发展古城配套设施,这对古城的保护性发展尤为重要。

此外,他还建议应适当减少古城居住人口。他认为,当下,古城居住人口过多,造成嘈杂、交通拥堵等现象,这对古城发展十分不利,而且严重影响了游客到古城游玩的心情。适当减少古城居住人口,腾出空间给游客,不仅能推进古城保护,而且还能推动新区的开发。

【部门回应】

贯彻“126计划” 活化古城业态

“未来五年,泉州实施古城保护发展‘126计划’,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做到留形、留神、留人。”泉州市古城办相关人士说。

泉州市古城办介绍,未来五年,泉州实施古城保护发展“126计划”,即以构建古城保护发展规划体系为统领,以文化创意和社区营造为推手,大力实施古城风貌保护、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古城基础设施提升、古城旅游提升、古城家园共造、古城业态活化“六大工程”,以“低冲击”式的有机更新,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化古城,提升古城形象,增强城市功能,做到留形、留神、留人、活化古城文化和业态,激发古城活力。

此外,2017年重点以城南片区作为古城成片保护利用的突破口,以老范志古大厝项目作为古城文物保护、文化挖掘的突破口,以金鱼巷微改造、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作为古城街巷改造的突破口,以华侨新村作为社区营造工作的突破口,从中充分挖掘培育古城业态,发挥引导示范效应,活化古城业态。

力争通过五年时间,使古城核心区风貌得到基本保护和恢复,古城危旧房修缮管理机制基本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古城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提升,民众自发性参与家园共造、自我管理的机制基本建立,社区自治、共建共享成为常态;古城商业业态经多轮引导、筛选,分布更加合理,文创产品更加丰富,成为非遗展示创新、传承的新平台,成为海丝城市旅游新亮点。

泉州中山中路今年将试水步行街 总长约240米

即时 | 2017-01-09 09:29

中山中路今年将试水步行街

古城要做好“留”的文章。抓好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泉州中山路是老城区最著名的街道之一

作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形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泉州中山路是老城区最著名的街道之一,两边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精华。然而,中山路的廊柱式骑楼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近些年来火灾、坍塌事故时有发生。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样关注中山路及古城的保护工作。记者从泉州市古城办了解到,泉州今年将启动中山中路(涂门街至打锡街段)步行化改造项目,改造路段全长240米。

■记者 张素萍 林书修 王盼琛 王柏峰 文/图

【现状调查】

近些年来中山路火灾事故频发

去年11月10日下午,中山南路指挥巷口发生火灾,382号电动车店与380号餐饮店被烧塌,相邻的店也遭受损失;

11月1日凌晨,中山南路民生巷旁边一电动车店发生火灾,店里电动车全被烧毁;

6月25日下午,中山南路往惠存巷入口处旁,一电动车店二楼突发火灾,二楼楼顶烧塌;

5月22日凌晨,中山南路与义全街交叉路口附近,一电动车行发生火灾,三间店面被烧毁;3月13日13时,中山南路指挥巷一间民房起火,三间平房烧成废墟……

其实,不仅仅是去年,最近几年,中山路频频发生火灾事故。

记者走访中山路,沿街电线杂乱外露、骑楼吊顶破损严重等问题突出,不少骑楼成了危房。中山路的隐患成为不少市民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早报持续关注,将市民声音、部门声音传播出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破解中山路“困局”的队伍中。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代表委员】

一座古城应该有条步行街

□市人大代表 曾玉云

“电线乱拉、电路老化等问题,在中山路和老城区普遍存在,安全隐患极大。”市人大代表、鲤城区金山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曾玉云说,但这方面又涉及电力、网络专业服务公司等,加之权属不清等原因,问题复杂,但靠基层社区、街道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建议由区政府牵头,对电路管线乱拉乱接展开现状调查,再召集相关直管部门、单位,统一改造、规范老城区的管网线路。”

“一座古城应该有条步行街。”曾玉云建议中山路或西街试行步行街,“我从小在老鲤城长大,古城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中山路是闽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保护也比较完整的全街骑楼、连续列柱两层式传统特色商业街,如果能将其从繁忙的交通职能中解放出来,将其改造成步行街,相信能成为泉州甚至东南沿海地区传统民族特色商业街的典范。”

危旧房、老旧线路改造很关键

□市政协委员 魏文枢

“探索规避危旧房改造的法律风险,简化危旧房翻建审批程序,适度放宽危旧房翻改建审批政策,提高审批通过率。”市政协委员魏文枢关注中山路危旧房改造项目多年,他表示,中山路危房的改造,大多数中山路的居民都是支持的,但是由于权属问题和审批,使得改造速度缓慢。他建议,可以尽快出台中山路改造统一方案,科学设置翻建规划设计要求,调动居民解危积极性。

针对老旧线路问题,市政协委员林海云表示,由于线路老化、过载等现象是肉眼无法识别的隐性故障。故障查找难度极高。所以需借助用电安全监控系统,准确查找出存在故障的具体店面及线路。他建议,可以通过安装用电安全监控系统,查出存在隐患的具体店面及线路。同时,委托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定期对中山路各店面用电安全情况进行巡检,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

【部门回复】

中山中路将改造为全封闭式步行街

“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大多有知名步行街,这些步行街不仅人气旺,而且已经形成品牌影响力。遗憾的是,泉州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至今没有一条步行街。”泉州市古城办副主任黄团峰说,每年泉州市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均呼吁在泉州中心市区设立步行街,而且建议集中在西街和中山路。

在综合考虑原住民的交通出行、道路复杂程度、背街小巷历史文化底蕴等多种因素后,在经过专家论证、群策群力后,泉州将于2017年启动中山中路(涂门街至打锡街段)步行化改造项目,项目属于古城保护发展“六大工程”中的“古城风貌保护工程”之一。

“我们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制定方案,并且已经召开两次专家评审论证会,目前初步方案已经出炉,正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优化。”黄团峰介绍,根据方案,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项目,改造的路段为中山中路涂门街至打锡街段,总长约240米,改造后将成为全封闭式的步行街,若试点成功再考虑铺开。

金鱼巷“微改造” 发展特色业态旅游

“这段路不长,人流量相对较少,道路两侧的店面经营状况也相对一般,而且地理位置特殊,东侧是府文庙、西侧是金鱼巷,支路较少……”黄团峰说,泉州府文庙作为央视猴年春晚东部分会场后,不少国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然而很多人参观完府文庙后觉得无处可逛。

为此,泉州市将以金鱼巷微改造、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作为古城街巷改造的突破口,从中充分挖掘培育古城业态,发挥引导示范效应,活化古城业态。

“届时我们将根据步行化改造,引导植入泉州特色小吃、伴手礼等相关业态,游客们可先游览府文庙、泮宫,后转到中山中路步行街,一路边逛边吃边感受骑楼特色建筑,然后再沿着金鱼巷深入,到背街小巷参观名人故居、闽南古大厝,以及泉州水系八卦沟。”据透露,金鱼巷里的八卦沟,届时将对其进行市政基础改造和景观提升。

将推进中山南路电线落地改造项目

去年11月14日,鲤城区政府召开由区安监局、住建局、经信局、国电泉州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中山路整治工作会议。会议要求,针对中山路目前存在的问题尽快形成整改方案,全力消除中山路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并启动消防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彻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严防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泉州市古城办介绍,2017年将推进中山南路电线落地改造项目,继续对中山路进行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并在推动古城危旧房屋修缮政策和队伍培育方面有所突破。

此外,还将以开展核心区危旧房屋修缮设计竞赛为突破点,推动完善中山中路骑楼修缮奖励补助办法、核心区沿街商铺修缮的补助政策和管理细则、669幢历史风貌建筑修缮奖励措施以及其他常规管理办法。加强与本地区具有古建筑施工资质的企业沟通联系,积极培育若干专业的古城危旧房屋修缮队伍。

泉州规划打造海丝新城 环湾交通大动脉呼之欲出

即时 | 2017-01-09 09:21

泉州规划打造海丝新城 环湾大动脉呼之欲出

泉州动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将拔地而起

东南网1月9日讯(海峡都市报两会报道组 文/图)康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除了古城要留外,新城也要聚。新城要如何做好“聚”的文章?

打造200平方公里的海丝新城,在泉州市第十二届党代会提出的这一概念,已经指明了未来的发展发向。所以,请记住这个名字,海丝新城。

两会期间,我们将围绕这个名字推出系列报道,从环湾交通动脉、沿江城市展示面、现代服务业等角度,解读、探索海丝新城的现状与未来。

要建设海丝新城,必定要打通各片区、组团间的交通联络,环湾交通大动脉呼之欲出,并初现雏形。海都记者从泉州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提升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中心市区城市综合交通提升行动、环湾新城集聚行动方案均已出台,正在加快组织实施。

泉州将从路网体系、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入手,重点实施七项工程,逐年分批分期推进一批项目,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市民出行难、停车难等交通难点问题得到改善。

“十三五”期间,泉州还计划投资约835亿元发展综合交通,打造环湾“369”快速交通圈,通过快速路实现主城区内30分钟、中心城区内60分钟、城市规划区内90分钟通达,基本形成环泉州湾“一环三射”快速路主骨架。

180多个项目 提升中心城区交通

为顺利推动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提升行动各项工作,泉州市政府成立了泉州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提升行动协调组,主要负责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提升行动方案及计划实施的领导决策,协调解决综合交通提升工作的全局性问题,推进各项工作的总体开展。

协调组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协调组进一步细化了《泉州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提升行动方案》,包括如何进一步提升泉州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已策划生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整治提升项目,但还需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单位,建立三年行动项目库,对中心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切实可行解决的方案。

目前,具体的细化方案还需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他还介绍,泉州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提升行动涉及的项目有180多个,总共用三年进行,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立说立行,即一些投资少见效快、容易建成的项目,可以马上做;当年启动当年可完成项目;当年启动,之后用3年周期完成项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打通大动脉 做大做强环湾中心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认为,去年,泉州抓好了城市关键点、精品点,501个环湾规划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14亿元。在建设城市交通线方面,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泉州动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陆续开工,有轨电车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中心市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入使用,建设站点280个,投用自行车9000辆,骑行超500万人次。

今年,将坚持新城集聚,推动环湾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协调衔接,加快建设海丝新城。按照省域三大中心城市定位,下决心推动行政区划调整,统筹“一湾、两江、两翼”空间发展。

另外,还将注重全域集聚,做大做强环湾中心城市。不仅古城要留,新城也要聚。海都记者了解到,市政府已研究决定实施综合交通提升行动,按照市党代会要求,要加快海丝新城“点线面”综合提升,加快环湾路桥通道、视觉通廊、活力街区、文化连廊、公共交通建设等。

具体说,就是要加快打通环湾“大动脉”,推动泉厦漳城市联盟路、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泉州动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兴泉铁路、福厦客专、有轨电车等项目,建成厦沙高速德化段、安溪段。并在发展城市交通微循环方面继续推动社区巴士线路的优化和增开新线路,还要完善城际公交(环湾公交)、社区巴士、公共自行车和步行系统的无缝衔接和接驳,并推行公交一元一票制改革,加强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

建设环湾主干线

打造环湾复合快速通道

海都记者从市交通委了解到,在《泉州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中,环湾交通体系建设是重要一笔。

为此,泉州将建设高品质环湾主干线,争取建设联通惠安的东快速放射线、联通南安的西快速放射线和联通晋江、石狮的南快速放射线,到2020年确保相邻组团至少有2条以上主干路连接。未来五年还将打造环湾复合快速通道,尽快形成以福厦高铁、福厦快铁、兴泉铁路、漳泉肖铁路、泉南高速、沈海高速、厦漳泉联盟高速、G324、G358、G228组成的对外联系通道,基本建成由高速公路、现代铁路、国省干线、城市快速路组成洛秀新城—城区—晋江—石狮—秀涂的闭合环湾内部联系通道。

另外,还将开行泉州市区至北翼湄洲湾南岸区域(主要包括泉港和惠安),和南翼环围头湾区域(主要包括安海水头组合)的环湾城际快速公交。并计划开行至少5条连通枢纽快线公交,推动客运枢纽“零距离换乘”。到“十三五”末,主城区主要区块都可通过轨道交通或快速公交联通客运枢纽,每个县市城区都有快速公交联通客运枢纽。

接下来,泉州公路建设重点将转向优化调整路网结构。具体说,将完成厦沙高速安溪段、德化段建设,实现厦沙通道全线贯通,缩短泉州至三明和南平的高速出行距离,并加快实施泉三线扩容工程,对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部分路段(永春互通—汤城枢纽互通)实施扩容工程或新建复线,有效分流疏解泉三、莆永和厦沙现有共线段的交通拥堵问题。还将加强与厦门高速路网互联互通,建成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到2020年,泉州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预计将超过680公里。

泉州刺桐公园噪音扰民多年 提案:禁带音响设备

即时 | 2017-01-09 08:28

前晚,跳广场舞的队伍在刺桐公园中高音播放着音乐

东南网1月9日讯(海峡都市报两会报道组 文/图)2015年5月29日,海都报推出“泉城降噪 清静高考”策划以来,数名家长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反映,泉州市区刺桐公园内跳广场舞、唱歌的娱乐队音响声音过大,影响到孩子备考。中高考期间,海都报同时联动丰泽派出所和丰泽环保局一起前往刺桐公园调查、劝阻。

海都报持续关注的刺桐公园噪音问题,在前天上午,得到了政协委员朱林果的提案关注,她建议刺桐公园管理处应当禁止市民携带高音、扩音喇叭和音箱等设备入园;任何单位、团体、组织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在园内使用高音、扩音喇叭和音箱等设备,违者应当被依法处罚。

委员提案:

公园是休闲场所

禁止携扩音设备入园

刺桐公园周边有市第九中学、丰泽实验小学、丰泽机关幼儿园、几十栋居民楼,是学校、居民居住密集区,其中经典名门小区距刺桐公园最短距离仅20米。近年来,陆陆续续有十几支广场舞、街头KTV等文娱队长期在公园内组织活动,甚至有些廉价的娱乐舞厅搬到公园内,开设非法收费的交谊舞娱乐点。而且每支队伍都存在使用高音喇叭和音箱的现象,产生的噪音严重干扰了周边学校、居民的正常学习、生活。公园里的这些“噪音制造者”与周边居民的矛盾越来越大。

为此,政协委员朱林果提了5点建议:

1.刺桐公园管理处应当禁止市民携带高音、扩音喇叭和音箱等设备入园;任何单位、团体、组织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在园内使用高音、扩音喇叭和音箱等设备,违者应当被依法处罚。

2.泉州市公园管理中心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公园管理,否则应被追究渎职行为。

3.公园是供市民休闲的公共场所,不能被当做非法经营的场所。公园管理处、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应当取缔在刺桐公园南大门非法经营的交谊舞营业点。

4.为保障九中晚自习学生和周边学生居家做作业的需求,保障周边居民中婴幼儿和老年人的夜晚休息的权益,在刺桐公园内跳舞、唱歌、演奏乐器者,应当在晚上9点半前停止活动,否则应当给予相应处罚。

5.公园周边公安派出所民警应认真履职,及时出警,防止发生冲突的双方激发矛盾,引发更大的冲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记者走访:

一晚18摊唱歌跳舞 队队配有大音响

前晚8点,海都记者在刺桐公园北门广场看到,三四十个身戴“小蜜蜂”的大妈大叔,在集体高歌。海都记者沿着刺桐公园走了一圈,发现园区内共有18支文娱队伍在进行活动,每个都接着大音响。“这边的声音大了,那边的声音被盖住就不服气了,两边‘斗气’,声音越调越大”,刺桐公园的保安,只好一直跑上跑下,劝文娱团队把音量控制一下。

“在公园休闲娱乐,这本无可厚非,但声音越开越大,这就过分了。”陈女士家住在经典名门内,靠近刺桐公园的3号楼,阳台正对着公园。“关上窗户也没用,声音听得清清楚楚”,大约晚上7点开始,10点左右结束,有时会唱到11点多,几乎天天如此,读五年级的女儿晚上都没法写作业,75岁的老母亲也被吵得睡不好觉。

晚9点10分,经典名门小区几名业主前来公园与戴着“小蜜蜂”的文娱队伍沟通,希望大叔大妈们唱歌时能够降低音量。双方沟通了十几分钟,大妈们坚持公园是公共场所,他们不需要减小音量,争吵很快吸引其他文娱队伍加入,现场陷入激烈的争吵,就连公园的保安和出面协调的工作人员都被大骂了一通。

一位经典名门的业主说,她们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面协调解决噪音扰民问题;唱歌的大叔大妈们,能关掉音响,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又不影响附近几十栋的居民。

公园管理中心:

无执法权 建议借地方立法权出台公园管理办法

“经初步统计,白天加黑夜,在公园娱乐的各种队伍多达二三十支”,说到噪声扰民的问题,刺桐公园的工作人员头疼不已。从2013年10月接手管理刺桐公园开始,他们用了各种方法整治噪音污染问题,都没什么用。

“利用地方立法权,出台公园管理办法,从源头上禁止市民携带扩音设备入园,才是治本之道。”泉州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建议。她说,公园管理中心无执法权,只能采取宣传、劝阻、引导等措施加以提醒,收效不大。

泉州市丰泽公安分局治安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场舞、商铺音乐等高音喇叭噪音扰民,并不需要测量分贝,只要影响到他人正常生活,市民就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第一次被举报,民警会以教育警告为主,若同一地点同一噪音被多次举报,民警可依法对其进行罚款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规定: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以警告;警告后不改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政府工作报告看泉州:今后五年 迈向万亿经济强市

即时 | 2017-01-09 08:15

政府工作报告看泉州

编者按 昨日,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市长康涛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过去五年,泉州蛮拼的。使出“洪荒之力”,全力推进“五个泉州”建设,有为应对严峻挑战,经受住了重大考验,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放眼今后五年,泉州有愿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与泉州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期,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未来可期。

□记者 蔡紫旻/文 黄海明 曾绍洋 李立兴/制图

[过去五年]使出洪荒之力 泉州迈上新台阶

形成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政府工作报告》

改革有突破

——具有泉州特色的改革体系

组织实施4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农业农村、科教文卫、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政府职能转变等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初步形成具有泉州特色的改革体系。

文化显魅力

——全国唯一拥有三大类别非遗名录城市

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海丝”国际研讨会、中阿城市论坛,“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成为国务院确定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

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三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

城乡展新颜

——全市城镇化率64.5%

环湾建成区面积达214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64.5%,比2011年提高5.2个百分点。

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城高速闭合成环,实现县县通高速,迈入亿吨大港、国际机场行列。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人民有收获

——城乡医保养老保险走向人群全覆盖

累计统筹8.6亿元资金,帮助12.6万人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9%、10.5%。

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新增中小学学位9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7.5万个。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1万张。

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加快从制度全覆盖走向人群全覆盖。

这些“国字号”属于泉州

〇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国家生态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保持国家级科技、卫生、环保、园林等城市荣誉。

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列入国家战略。

〇获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

〇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和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

给这些地方点赞

〇晋江新型城镇化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

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永春被国家列入标准样板。

〇德化获评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

〇永春、德化获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〇晋江、石狮成为国家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永春成为国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〇泉港入选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〇安溪获评中国藤铁工艺之都。

〇永春获评中国生态文明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

在市委领导下,我们坚持稳增长、控风险、谋长远,全市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8%、9.2%和11.1%,“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政府工作报告》

这一年,泉州有拼劲

打好“组合拳” 出台10多份专项政策

出台稳定工业、企业技改、兼并重组、降低成本等10多份专项政策,兑现企业扶持资金40.3亿元;争取国家和省级补助110.7亿元。

“五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942亿元

实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活动年”,组织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753个“五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942亿元,25个补短板工程包完成投资185亿元。

这一年,泉州有创新

“无间贷”模式全国推广

抓好国家“金改区”建设。银行主渠道作用更加有为有效,“无间贷”模式在全国推广。全省首家金融租赁公司开业。

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

实施“民综”改革。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效应,设立运营产业投资基金及新兴产业、集成电路、高新技术等子基金;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意见;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国有林场改革深入实施。

首部实体法聚焦“海丝”

加快“海丝”先行区建设。牵头推进“海丝”联合申遗,开展14处遗产点、1处关联点的修缮保护和环境整治,我市首部实体法《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获批。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超120亿美元。综合保税区通过考核验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这一年,泉州有行动

“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经验全国推广

深入实施“泉州制造2025”。“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经验在全国推广。出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1+X”政策体系。

纳入全省“政民外”项目682个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晋华集成电路、天电光电、中科植物工厂、安踏一体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通达智能制造、晋江高效太阳能电池等32个制造业重点项目投产。深化产业链招商、定向招商,累计纳入全省“政民外”项目682个,总投资7205亿元。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深化“第三产业发展年”。404个项目完成投资631亿元。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新上线“泉州购”“跨境通”和油化品航运电商平台。

这一年,泉州有温度

财政七成以上用于民生

坚持把七成以上的地方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

受灾群众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

抓好超强台风防抗和灾后重建。及时出台实施灾后重建“1+11”方案,落实财政救灾资金4.8亿元,农村住房、交通水利、工农业生产等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受灾群众春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

实现脱贫3.3万人

精准推进扶贫工作。出台强化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完成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实现脱贫3.3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33户,造福工程搬迁8659人。

解决农村5.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七库连通、山美生态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彭村水库、向金门供水工程(大陆段)主体完工,农村5.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主要干流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优良率98.3%。

外来工随迁子女享平等教育权

全市51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平等教育权利。推进“一校多区”“小片区管理”和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等改革。

“明厨亮灶”经验全省推广

基本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这一年,泉州有颜值

推进城市精品点

501个环湾规划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14亿元,泉州科技与规划馆、东海工人文化宫、大剧院、图书馆、东海大厦及泉州植物园等加快推进。

“小黄人” 骑行超500万人次

有轨电车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中心市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入使用,建设站点280个,投用自行车9000辆,骑行超500万人次。

古城保护提升有规划

系统谋划推进古城保护提升,修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成开放古城规划设计展示馆、古城会客厅;开通古城语音导览系统,举办首届“海丝”古城穿越徒步活动。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22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实施项目675个,完成投资383.3亿元,新增国家和省级特色小镇6个。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新办理居住证59万张,同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这一年,泉州有态度

清理规范行政审批申报获国务院表扬

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压缩项目推进全过程的自由裁量度,减少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124项,取消各类证照证明材料541件,清理规范行政审批申报得到国务院表扬推广。

完成公车制度改革

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完成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任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今后五年]抓住难得机遇 迈向万亿经济强市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泉州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期……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经济扩量提质、城市内涵集聚、民生事业提升,加快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 ——《政府工作报告》

万亿经济强市: 建成7个百亿千亿新集群

巩固提升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4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食品、工艺制品、纸业印刷3个特色产业,培育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半导体、交通运输装备、金融服务、大旅游、大物流、大健康7个500亿—1000亿元的新集群。

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制造业基本形成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重化产业三大板块格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

“海丝”重要门户城市: 实施千年古港复兴计划

实施千年古港复兴计划,进一步活化“海丝”基因,保护“海丝”文化遗产,做好牵头“海丝”申遗工作。

坚持古城提质,实施整体性保护、微扰动改造、低冲击更新、家园式管理,让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

坚持新城集聚,推动环湾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协调衔接,加快建设“海丝”新城。

按照省域三大中心城市定位,下决心推动行政区划调整,统筹“一湾、两江、两翼”空间发展。

美丽幸福泉州: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普惠共享

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普惠共享。

落实扶贫攻坚“六个精准”,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流营商环境: 建设企业运营成本最低城市之一

发挥“五区叠加”的改革效应,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不断赋予“泉州模式”“晋江经验”新内涵,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把泉州建设成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能最高、企业运营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7年:撸起袖子加油干 实现这七个目标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第一年,是“稳中求进、突围攻坚、注重长远”的关键一年。“稳中求进”是总基调……“突围攻坚”是军令状……“注重长远”是着眼点。 ——《政府工作报告》

全市经济社会 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农业总产值增长2.5%,工业增加值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出口增长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产业——

构筑现代产业版图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把传统优势产业作为百年基业,壮大重化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质扩量现代服务业);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

抓项目 促投资

实施在建重点项目396个、总投资82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8亿元,开工重大项目70个、竣工70个。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话语权

突出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优化产业组织,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代工、定制、配套等;突出营造产业生态,强化供应链管理、融资保障、公共技术平台等支撑,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在国内外的话语权。

规划建设泉州“芯谷”

加快规划建设泉州“芯谷”,以晋华集成电路、三安系列项目为龙头,培育设计、制造、封测、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建好晋江、安溪、南安三大园区。

全域化发展古城旅游

开展“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把制造业大市、深厚文化底蕴优势,转化为服务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主打“清新福建·海丝泉州”旅游品牌,以“海丝”申遗为契机,以“一城、一山、一港、一馆、一镇”为抓手,策划实施一批“海丝”旅游项目、路线、产品,全域化发展古城旅游。

打造智能轻工装备基地

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和支撑政策体系,主动承接国家重大工程和试点项目,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加快推进智能化数控化改造。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轻工装备基地,建设洛江、晋江、南安智能装备产业园。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农——

开工白濑水利枢纽工程

实施水利项目150个,开工白濑水利枢纽工程,推进七库连通、马跳水库、南安“两溪一湾”整治等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农村饮水、海堤加固、水库除险等民生水利。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市财政统筹1.15亿元,扶持30个市级扶贫重点乡镇、300个扶贫重点村发展。帮扶一批重点村脱贫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创收,努力解决大病致贫、大病返贫问题。实施造福工程搬迁4000人,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改革——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放大“金改”“综改”等国家级改革试点的示范效应。

抓好泉州(东海)金融供应链集中区、晋江金融广场、泉州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项目。

争取获批移动互联网支付牌照。

发挥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的综合投融资服务功能。

实施“海丝”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和发展规划。

推动泉州开发区新老园区连片发展。

增开内外贸航班航线,争取更多货源从泉州港进出。

实现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

城市——

古城全城保护

古城做好“留”的文章。坚持全城保护、修旧如旧,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做到“留形、留神、留人”。推进城南、府文庙、龙头山、华侨新村四个片区的规划设计、修缮整治和业态活化。抓好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泉州美食城、东亚文化创意产业园、八卦沟景观提升等项目。

集聚“海丝”新城

新城做好“聚”的文章。全力打造“东海会展中心—滨海公园(公共文化中心)—后渚片区—城东”的沿江滨海城市展示面,集中力量建设“海丝”新城。

规划建设南北翼新城

新型城镇化要做好“人”的文章。围绕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科学布局“一湾两翼”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产城融合,坚持产业聚人、功能留人,高标准规划建设南北翼新城;推进县域大城关扩容提质,统筹引导山区生态经济连片发展。

加快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文化——

全力以赴申报“海丝”世界文化遗产:发挥牵头城市的引领作用,抓好《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的宣传和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海丝”遗产点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各项申报任务。启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办好第三届“海丝”国际艺术节。

生态——

完成12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任务

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确保完成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等12项综合试验任务,努力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成果和经验。

投资10亿元实施100个整治项目

加强全市流域水环境保护,实施重点流域、跨境流域、小流域“赛水质”整治项目100个,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深入推进“河长制”管理,促进河道管护常态化、制度化,完善下游对上游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安全生态水系。

民生——

新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

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新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抓好中小学建设工程包,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50所。

继续抓好老年教育,建设老年大学新校区。

扩建续建医院 支持社会办医

扩建续建福医大附属二院东海院区、第一医院城东新院、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光前医院、儿童医院,新建老年医院、妇产医院、颐和医院,支持社会办医,新增医院床位2500张以上。

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完善院长目标年薪制和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大力引进培养卫生人才。

推行分级诊疗模式,开展基层综合医改,推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接下来,泉州新目标

〇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

〇实施泉州老字号振兴计划

〇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〇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

〇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市

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〇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〇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017年泉州要做好“7件事”

即时 | 2017-01-09 08:15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逐梦未来5年 泉州 撸起袖子加油干!

今后五年目标:迈向万亿经济强市行列 建设“海丝” 共建共享美丽幸福泉州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昨日,市长康涛代表泉州市政府,向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及2016年政府工作,展望未来五年,泉州将实现迈向万亿经济强市行列、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共建共享美丽幸福泉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四个宏伟目标,奋力开创“五个泉州”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过去五年·泉州成就

◆经济

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610亿元(预计,下同),比2011年增长62%;

经济总量连续18年居全省首位;

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改革

初步形成具有泉州特色的改革体系;

获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列入国家战略。

◆城乡

环湾建成区面积达214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64.5%;

晋江新型城镇化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

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永春被国家列入标准样板;

环城高速闭合成环,实现县县通高速,迈入亿吨大港、国际机场行列。

◆文化

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

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海丝”国际研讨会、中阿城市论坛,“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

成为国务院确定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

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三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

◆民生

五年累计统筹8.6亿元资金,帮助12.6万人脱贫;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9%、10.5%;

新增中小学学位9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7.5万个;

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1万张。


未来五年 泉州逐梦

未来五年,泉州将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经济扩量提质、城市内涵集聚、民生事业提升,加快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实现四个梦想。

梦想1

迈向万亿 经济强市行列

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致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坚持路线图引领,巩固提升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4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食品、工艺制品、纸业印刷3个特色产业,培育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半导体、交通运输装备、金融服务、大旅游、大物流、大健康7个500~1000亿元的新集群。

梦想2

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

实施千年古港复兴计划,进一步活化“海丝”基因。

坚持古城提质,新城集聚。

下决心推动行政区划调整,统筹“一湾、两江、两翼”空间发展。

梦想3

共建共享美丽幸福泉州

致力补齐民生短板,落实扶贫攻坚“六个精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梦想4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发挥国家级“金改区”“综改区”“海丝”先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等“五区叠加”的改革效应,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不断赋予“泉州模式”“晋江经验”新内涵,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把泉州建设成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能最高、企业运营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


2017年 泉州要做好“开门7件事”

如果把泉州比做一个大家庭,这个家有了仰望星空的梦想,还要有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

康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第一年,是“稳中求进、突围攻坚、注重长远”的关键一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要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对于一个家来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一不可。要当好泉州这个家,新一届政府要做哪些工作,如何烹制一道美味大菜呢?早报今天为您详细解读。

激情燃烧:柴

想要火旺需添柴,正如创新驱动之于泉州的产业转型升级。

2017年,泉州市政府将——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积极构筑现代产业版图

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始终把传统优势产业作为百年基业。突出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率先进入石墨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前沿领域。着力壮大重化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扩量,一是突出“生产基地+物流+互联网”,二是突出“海丝+古城+旅游”,抓好台商区大型海洋生态、南安冰雪大世界、惠安闽台影视基地、安溪新奥北部湾、永春乡愁公园、德化石牛山等旅游项目。

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编制实施泉州片区发展规划纲要,让各种创新要素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泉州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创业创新乐园。

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加快推进智能化数控化改造,规上企业数控化率提升至45%。树好“泉州制造”品牌形象,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争创国际品牌,打造“百年老店”。

富足安康:米

米代表富足安康,是三农发展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2017年,泉州市政府将——

更加注重强农惠农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推进标准生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种植业标准化示范片147个。二是推进品牌建设,打造更多名牌农产品,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三是推进专业经营,新增农民合作社300家,扶持示范社30家,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000名;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四是推进融合发展,扶持30家生产加工和流通型龙头企业,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扶持发展林下经济、渔港经济、休闲农业和田园风光。壮大农产品电商平台,培育10家农业物联网示范企业。

实施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突出农村卫生保洁和污水治理,抓好一批环境整治村、示范宜居村和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

市财政统筹1.15亿元,扶持30个市级扶贫重点乡镇、300个扶贫重点村发展。实施造福工程搬迁4000人,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润滑增效:油

油能浸润艰涩的食材,有润滑的作用。政府转变功能,推行试点,能有效减少改革阻力,推动改革前行。

2017年,泉州市政府将——

更加注重试点牵引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攻坚

紧紧抓住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放大“金改”“综改”等国家级改革试点的示范效应。争取获批移动互联网支付牌照。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国家级电子证照共享平台建设。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

深入实施“海丝”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和发展规划。更加注重外贸发展质量和内涵,坚持走出去营销和引进来采购相结合,增开内外贸航班航线,争取更多货源从泉州港进出。

深化与台港澳侨交流合作。高标准开发建设台商区,深化对台民间交流交往,实现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密切与港澳侨经贸文化交流,加快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平台建设,涵养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资源。


生活必须:盐

生活的必需品,没有人能离开盐而存活。民生保障之于所有市民,正是如此不可或缺。

2017年,泉州市政府将——

更加注重补齐短板 不断强化民生托底保障

大力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服务,出台实施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创新,积极引进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突出医养结合,引导社会力量兴建养老机构。

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新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抓好中小学建设工程包,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50所。

扩建续建福医大附属二院东海院区、第一医院城东新院、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光前医院、儿童医院,新建老年医院、妇产医院、颐和医院,支持社会办医,新增医院床位2500张以上。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

实施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广征迁安置货币化补偿。

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实施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浓郁醇厚:酱

传承古法,遵从每一道精细工序,不断改进技法,才能成就浓郁独特的味道。泉州的城市建设,同样需要秉持这样的“匠心”。

2017年,泉州市政府将——

更加注重全域集聚 做大做强环湾中心城市

古城要做好“留”的文章。坚持全城保护、修旧如旧,做到“留形、留神、留人”。集中力量推进城南、府文庙、龙头山、华侨新村四个片区的规划设计、修缮整治和业态活化。抓好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泉州美食城、东亚文化创意产业园、八卦沟景观提升等项目。举办第二届“海丝”古城徒步穿越活动。推广社区营造示范试点。

新城要做好“聚”的文章。全力打造“东海会展中心—滨海公园(公共文化中心)—后渚片区—城东”的沿江滨海城市展示面。加快打通环湾“大动脉”,推进泉厦漳城市联盟路、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建设,开工兴泉铁路、福厦客专、有轨电车,建成厦沙高速德化段、安溪段。发展城市交通微循环,完善城际公交、社区公交、公共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推行公交一元票价制。

管理要做好“精”的文章。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完成“多规合一”试点。构建“大城管”格局,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突出数据交换共享,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

新型城镇化要做好“人”的文章。围绕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科学布局“一湾两翼”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产城融合,坚持产业聚人、功能留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清新爽朗:醋

醋,在百味中清新爽朗,最能解腻。对于泉州人来说,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期盼能拥抱清新舒适的绿色生活。

2017年,泉州市政府将——

更加注重绿色低碳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

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确保完成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等12项综合试验任务,努力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可复制推广的成果和经验。

深化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全面落实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快工业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中心投用,实现危险废物快速、安全处置。加强水土保持、造林绿化,抓好矿山、海岸线修复,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突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落实项目能评制度,完善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监测、审计和管理体系,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

回味悠长:茶

好茶,总让人回味悠长。茶,也是泉州文化的代言人之一,代表着更有品位的文化生活。

2017年,泉州市政府将——

更加注重文化引领 着力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

传承千年的多元文化、闽南文化,是泉州人最美的乡愁。要用“活化”保护的方式,让千年文化更生动地活在古街古巷中,活在市井生活中,活在旅游经济中。

全力以赴申报“海丝”世界文化遗产,发挥牵头城市的引领作用,抓好《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的宣传和实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海丝”遗产点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各项申报任务。启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办好第三届“海丝”国际艺术节。

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深入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建设,抢救保护濒危非遗代表性项目,改造提升泉州非遗馆,推进非遗数字化。实施泉州老字号振兴计划。落实文物平安工程,做好东关桥等受损文物修复。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开展文化惠民“万千百十”工程,抓好市公共文化中心、泉州歌舞剧院等项目建设。支持体育用品企业抢占细分市场,培育发展体育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层次和影响力。

泉州启动交通“微循环” 中山中路拟步行化改造

即时 | 2017-01-09 08:06

泉州启动交通“微循环” 中山中路拟步行化改造

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东南网1月9日讯(海峡都市报)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泉州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世人研读和保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古城要留”,“留形、留神、留人”。那么,怎么留,才能不辜负泉州这座千年古城的馈赠?

两会期间,我们将以“活力古城 家园共造”为主题,从交通、旅游、社区营造等方面,探讨古城的保护和发展,挖掘并讲好古城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古城,爱上古城。

北京王府井、天津和平路、上海南京路、武汉江汉路……在中国许多城市,有的步行街名字比城市还出名。泉州人眼中,中山路和西街以其天然的条件,可以称为“准步行街”了。从今年泉州的政府工作报告看,泉州有自己的步行街,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报告提出,古城要做好“留”的文章。其中,“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等项目写入报告里,“爱国路拓改”已成为鲤城区2017年在建重点项目。发展城市交通微循环的目的,其实是为古城保护与发展谋篇布局。

中山中路

长度:约240米 措施:步行化改造 效果:发展古城深度游,串珠成链

泉州市古城办黄团峰副主任介绍,“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项目已在设计方案阶段,2017年计划组织实施,准备将步行化改造的路段锁定在涂门街至打锡街一段,长约240米。

选择对中山中路进行改造,是因为它是古城的核心街道之一,目前车流人流都相对较少。这段路东侧就是府文庙广场,加上2016年春晚东会场设在此处,外地游客到泉州都会到此一游。但接下来去哪里,很多游客都会迷茫。今后,就可以将客流引导至中山中路步行街,再穿过金鱼巷等古城街道进行深度游。

黄团峰说,金鱼巷微改造、南侧八卦沟的市政景观提升方案,也都在委托设计中。通过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等项目,可以对古城部分街区进行“串珠成链”。改造后的中山中路,将引导适合的业态入驻,吸引客流和人气。至于改造后的交通是采取全封闭式,还是分时段限行,还没有确定。不过将来的政策一定会尽量考虑减少对居民和商家的影响。

中山路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精华。泉州市政府于2000年启动实施“中山路整治与保护”项目。以“洗脸式”、“嵌牙式”的整修方式,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使中山路恢复了历史原貌。2002年12月12日,泉州市政府将中山路步行街改造工程摆上议事日程,当时就提出采用地砖铺设路面较符合中山路的传统风格,并拟在当年年底动工,后来因考虑到中山路两侧商家正处于生意旺季,为减少工程改造给两侧商家造成影响而没有动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华侨新村爱国路将拓改,贯通直达新华北路

爱国路

长度:770米 措施:打通断头路 效果:与西街平行,疏解古城交通

华侨新村与北门街交叉路口,有一段路叫爱国路。当地居民张女士告诉海都记者,爱国路是上世纪50年代华侨新村建设以后命名的。

爱国路目前是出入华侨新村和通政小学一条主要的交通要道。骑着自行车、电动车和步行的市民,还可以选择从连接西街的裴巷、后孝悌巷,穿过爱国路,直接到北门街。走这条便利快捷的小道,可以避开西街拥挤的人流、车流,节约不少时间。

爱国路拓改呼声已有多年,但一直未进入实质阶段。2016年五一期间,西街试水步行街,各界反映良好。不过大伙担心西街变成步行街后,原住居民的出行会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爱国路拓改再次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多数人认为,爱国路与西街平行,将来拓改后可将车流引入爱国路,减少西街的拥堵状况。

开元街道华新社区居委会黄主任表示,之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将校址移交给通政中心小学(北校区)时,特意在南校门处留下了一条道路。打通爱国路,就是要穿过这条预留的道路,然后连接平水庙,一直到跟新华北路接通。

目前鲤城已确定爱国路道路拓改作为2017年在建重点项目,确定了片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范围,成立了工程指挥部。规划片区改造总用地面积58.45亩,需征收房屋面积1.69万平方米(此前由鲤城区政府出资征收民宅2栋,征迁4户居民)。拟拓改爱国路全长770米、路宽14米,路旁还将配备停车场,解决华侨新村周边停车难问题。

1月6日,鲤城区召开会议,研究爱国路拓改及片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按照今年的工作目标,5月份拟动工建设,年底道路建成。

□各界声音

泉州市人大代表姚良铸:对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很是期待。我之前曾专程去过厦门的中山街、成都的宽窄巷及杭州的步行街,他们都做得很成功。中山中路步行化,就是要让它成为游客和市民晚上爱去的地方。成为步行街需要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具备比较好的商业环境,二是有较强的文化底蕴,三是对商业进行一定的规划,比如引进一些民间、民俗的东西,让游客可看、可玩,又可体验。

至于中山中路步行化改造后如何缓解交通上的压力,我认为在中山路南北走向对车辆限行的基础上,横向连接中山路的道路可向车辆开放,甚至可以打通新华路、温陵路等。

泉州市政协委员董玉雄:古城一带居民比较多,中山中路是出行的主要交通要道。如果中山中路可以实行步行化,两边的商铺加以业态规划,如此城市慢生活生态空间的形式,会让泉州的阳光更加明媚。

西街裴巷居民张女士:爱国路虽然今后不再断头,但引入的车辆要经过学校密集的区域,对上学放学孩子们的出行安全会有一定的影响。今后爱国路与北门街相通后,附近街巷的交通也应一并规划,提前考虑如何解堵。

泉州召开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座谈会

即时 | 2017-01-09 08:04

东南网1月9日讯(海峡都市报两会报道组)昨天下午,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座谈会。郑新聪、康涛、陈万里、陈灿辉等市领导出席。在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中,委员们积极为泉州发展建言献策。

来自澳门的委员张志民在会上提出,应该借助政府的力量,发展泉州美丽乡村,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他建议出台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结合环境、人文、住宿、景点等优势,突出乡村更多亮点,使城市人真正感受到乡村的风情,体验到纯粹旅游的价值和意义,实现“城市—县城—乡村”的多元化旅游综合发展。

政协委员、西安泉州商会会长吴振奋说,泉州与西安有着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渊源,人文历史互补,人口、GDP相当。泉州传统行业轻工业发达,而西安是古都,交通战略地位不同。同时西安也是农业大省,矿产丰富。政府宜搭建平台,制定政策,打通彼此深入交流共同发展的通道。

有委员对泉州企业转型升级提出建议,认为企业不是转行,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升级。也有委员认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应在用地、用人、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表示,对于委员们提出来的企业发展问题感同身受,听完既亲切又感动。郑新聪回顾了五年来泉州企业转型升级、城乡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肯定了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在泉州城市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虽然泉州目前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泉州有基础,有各界对泉州发展的关心,展望未来五年,郑新聪充满期待。他同时要求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委员们的建议,并抓好落实。

大盘子

今年全市GDP预期增长8%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怎么走?受市政府委托,市发改委主任陈文堃向大会递交《关于泉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报告提出,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8%,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5%、工业增加值增长7.6%、建筑业增加值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建筑业将组织实施一批建筑安装业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抓好泉州图书馆等试点项目建设,2017年全市装配式建筑新开工试点面积,将达到50万平方米以上。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今年将实施“第三产业提升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加快推动中农批国际物流港、晋江五里电商产业园建设等。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期为13%,今年储备的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重大项目,将于2017年陆续开工,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300亿元,完成新开工建设项目70个、竣工投产项目70个。

此外,备受关注民生改善预期目标,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每千人口职业(助理)医生数1.8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15张、每万人接受高等教育数730人等。

钱袋子

今年市本级财力67.33亿元保民生

政府都把钱花哪了?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受泉州市政府委托,市财政局局长李清景向大会递交了《关于泉州市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解答。

根据报告,2017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为116.64亿元,比上年增长0.9%。

综合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转移支付等各项补助、调节基金、上缴、债券转贷还本支出等,市本级可以安排的财力为93.46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8%;其中,用于服务保障民生支出67.3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9.3%,占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

这笔钱,重点支出项目安排为以下几个方面:农林水支出7.73亿元,比增1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5亿元,比增19.6%;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9.45亿元,比增12.5%;教育支出17.07亿元,比增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82亿元,比增16.5%;科学技术支出3.23亿元,比增10.6%。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相关报道>>>

突围攻坚 携手发展

市委市政府召开市政协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座谈会

本报讯 (记者谢曦)昨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市政协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座谈会。

座谈会上,市领导和百余名市政协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齐聚一堂,畅叙乡情、共话发展。委员们高度评价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深化税制改革、发展乡村旅游等积极建言献策。

市委书记郑新聪代表市四套班子和泉州人民,向广大乡贤长期以来对家乡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站位高、立意远、很中肯,饱含了对家乡的赤子之情。我们将认真梳理、研究吸纳、加以落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郑新聪指出,过去五年,泉州经受住了严峻挑战、重大考验。全市上下合力共为、砥砺奋进,在适应引领新常态、倒逼创新转型、战胜自然灾害中,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凝聚着海内外乡亲的鼎力支持和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五年,我们充满信心、充满期待。”郑新聪指出,泉州将深入贯彻省委“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政企合力干事的优势,勇于担当、奋力拼搏,力争到2021年迈向万亿经济强市行列,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建设。迈入新的一年,泉州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突围攻坚利长远,推动经济增长步入新一轮上升通道。

郑新聪表示,希望广大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发挥事业有成、人脉广泛、眼界开阔等优势,一如既往地关注泉州、融入泉州,积极协商议政,以更大的热情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一如既往地推介泉州、投资泉州,多为家乡的发展鼓与呼,带动更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在泉州集聚,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市委、市政府将矢志不渝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广大乡亲内引外联、抱团创业、项目回归等,搭建更多合作共赢平台,提供更加贴心、高效、便捷的服务。

市长康涛主持座谈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万里,市政协党组书记陈灿辉,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杨俊峰,市委副书记陈奕辉,市领导翁祖根、林万明、张永宁等参加座谈。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凝聚海内外力量助推“五个泉州”建设

——市政协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为泉州发展建言献策

本报讯 (记者游怡冰 王宇)昨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市政协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座谈会,大家齐聚一堂,积极为泉州发展建言献策。

2016年,泉州发展成绩单亮眼,经济总量连续18年位居全省首位。如何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更好地推动泉州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市政协港澳委员、异地商会委员、特邀嘉宾们带着各自的智慧与经验,广开思路,为加快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五个泉州”提出真知灼见。

大力发展专业服务业

泉籍全国政协委员 许明金

家乡的发展成绩让长期在外打拼的泉州人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泉州制造业发达,但也面临着交易成本高的困扰,因此,首先建议大力发展专业服务业,包括国际会计准则、法律服务、居间服务、金融外包服务等等,让专业服务推动“泉州制造2025”,助力传统产业的二次腾飞。

其次,建议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新的产业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深圳聚焦发展未来产业,逐渐成为当地发展的新增长点,如果泉深两地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相信一定会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第三,建议发挥文脉在城市驱动中的作用,引进一些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人才,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重塑企业综合竞争力

泉籍省政协委员 傅森林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调整周期,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发展环境也发生变化。只有彻底深化改革重塑企业综合竞争力,企业才有生存和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近年国内员工工资不断上升,这是好事,也体现国家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产业工人中能工巧匠比例很少;加上工人频繁跳槽,增加企业成本,也影响企业发展。我建议完善企业员工教育制度,培养、培训出有良好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此外,泉州可发展高科技产业,如航天、航空、军事、电子、化工等,以带动民用工业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政府各部门要改进管理办法,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企业运营负担,降低整体成本。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加强转型迎接“新零售”潮流

市政协港澳委员 许清水

转型不是转行,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与升级。转型必须先转观念,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潮流,准确把握消费者观念和习惯的改变,为消费者持续创造价值,转型才能最终成功。

近期,马云提出了“新零售”理论,对此,我认为泉州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端到端”的信息化、可视化运营平台,促进公司从传统的金字塔形管理管控模式,转变为扁平化、平台化的服务模式,以迎接乃至引领“新零售”潮流。基于信息化平台,企业的线上业务会得到急剧增长,线下渠道也将为线上业务提供订单受理、信息反馈等服务,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与提升。

同时,建议政府多给企业一些指导,对积极转型升级的企业从财政奖励、银行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支持德化陶瓷产业跨界创新

市政协港澳委员 郭金发

德化陶瓷产业产值逐年增长,2015年实现陶瓷产值达到188亿元,但也存在着科技主导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少,企业技术创新及对名优产品的带动力不足,高技术陶瓷人才引进较为困难等问题。

我建议充分发挥现有陶瓷产业优势,利用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将陶瓷产业与互联网、健康保健、光电信息、环保等领域相结合,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实现陶瓷产业跨界创新转型,走“传统陶瓷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道路,这样将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发展美丽乡村带动乡村旅游

市政协港澳委员 张志民

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旅游业为依托,第三产业为辅助,借助政府的力量发展美丽乡村,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是当下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建议政府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委员会”,推动各地打造相应的特色旅游卖点,并多渠道宣传,做到美丽乡村年年都美丽、处处有亮点、时时有心意。

建议政府建设“互联网+扶贫旅游”平台,利用网络平台优势,促进乡村旅游产品和传统工艺发展,利用扶持政策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更好地推介乡村当地的特色产品。同时,建议出台乡村旅游相关扶持政策,突出乡村旅游更多亮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挖掘“一带一路”城市论坛潜力

市政协异地商会委员 吴振奋

泉州、西安分别为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有着相似的丝路文化和经济渊源。国家制定“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又为两个城市在经济、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提供难得的机会。

我建议两地建立完善“一带一路”城市合作论坛,为两市的企业界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人才调剂和经验交流。加强两地产学研合作深度广度,借助西安高校和科研机构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端人才底子厚的优势,为泉州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动力和高新技术研发支持。

来源:泉州晚报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