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8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新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抓好中小学建设工程包,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50所。……”今日上午,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康涛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解民忧、惠民生的事情慢不得、省不得。要把民生投入作为首要保障,扎实抓好养老、教育、卫生三大民生建设,不断刷新惠民高度和群众幸福指数。 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创新 大力发展以家居为基础的养老服务。出台实施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业。积极引进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构建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突出医养结合,抓好养老服务工程包,推动江南老年颐乐园提升运营,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晋江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引导社会力量兴建养老机构。 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新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抓好中小学建设工程包,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50所。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深化职业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培育一批特色专业群,设立一批职业院校联盟、职教集团、校企深度合作公共实训基地,创建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抓好应用型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建设。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广现代学徒制,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继续抓好老年教育,建设老年大学新校区。发展特殊教育、终身教育。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 新增医院床位2500张以上 加快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全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扩建续建福医大附属二院东海院区、第一医院城东新院、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光前医院、儿童医院,新建老年医院、妇产医院、颐和医院,支持社会办医,新增医院床位2500张以上。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完善院长目标年薪制和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大力引进培养卫生人才。推行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五大核心专科和五大薄弱学科建设,开展基层综合医改,推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防控。创建全国中医药先进市。落实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推动计生服务管理转型发展,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实施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推动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推进全民参保登记,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石结构房屋、农村危房改造,推广征迁安置货币化补偿。推行低保保准、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深化泉港、晋江“救急难”试点。重视发展社会救助、慈善事业。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完善留守儿童保障体系。 |
东南网1月8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今日上午,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康涛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7年将更加注重全域集聚,做大做强环湾中心城市。 古城要做好“留”的文章 坚持全城保护、修旧如旧,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做到“留形、留神、留人”。集中力量推进城南、府文庙、龙头山、华侨新村四个片区的规划设计、修缮整治和业态活化。抓好中山路步行化改造、泉州美食城、东亚文化创意产业园、八卦沟景观提升等项目。举办第二届“海丝”古城徒步穿越活动。推广社区营造示范试点,建立家园共造机制。 新城要做好“聚”的文章 强化统筹意识,做好拼图作业,全力打造“东海会展中心——滨海公园(公共文化中心)——后渚片区——城东”的沿江滨海城市展示面,集中力量建设“海丝”新城。 实施综合交通提升行动。加快打通环湾“大动脉”,推进泉厦漳城市联盟路、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建设,开工兴泉铁路、福厦客专、有轨电车,建成厦沙高速德化段、安溪段。发展城市交通微循环,推进重要节点渠化改造。完善城际公交、社区公交、公共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推行公交一元票价制,加强公共停车场建设。 实施生态景观建设提升行动。强化市区城中山保护管理,基本建成山线示范段、滨江北路水线,实现泉州植物园部分开放。深化晋江下游生态整治,提升“两江”沿岸、城市门户廊道、主干道景观,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袖珍公园。 实施公共配套设施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供水、供气、排水系统,开工建设金鸡水厂;推进内涝防治工程,抓好海绵城市试点;加强污水收集处理,做好中心市区内涝河截污,逐步建立雨污分流体系;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利用。同步配套教育医疗、公共文体、社会保障等设施。 管理要做好“精”的文章 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制定环湾规划负面清单,落实规划审批报备制度,完成“多规合一”试点。实施城市管理提升行动,整合市容环卫、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综合执法等职能,构建“大城管”格局。 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强化中心市区文明施工,规范道路开挖修复,建设西街、中山路等管理示范街,开展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确保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突出数据交换共享,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水平。 新型城镇化要做好“人”的文章 围绕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科学布局“一湾两翼”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突出产城融合,坚持产业聚人、功能留人,高标准规划建设南北翼新城,抓好石井半导体园区、泉港石化园区安全控制区等项目;推进县域大城关扩容提质,统筹引导山区生态经济连片发展。 深化试点小城镇建设,制定特色村镇培育政策,加快创建一批“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特色小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东南网1月8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实体经济是泉州根基,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并进,让实体经济始终扎根泉州、更好发展。”今日上午开幕的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康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说。 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 坚持“一图一策”,全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始终把传统优势产业作为百年基业。突出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持续推进“机器换工”的同时,跟进新技术扩散应用,率先进入石墨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前沿领域;突出优化产业组织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代工、定制、配套等,抓好泛家居联盟、品牌工业园、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等项目;突出营造产业生态,强化供应链管理、融资保障、公共技术平台等支撑,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在国内外的话语权。 着力壮大重化产业。抓好中化乙烯、天佑能源、天骄化学材料等重大项目,加快向精细化工等下游产业链延伸,建好泉港、泉惠石化园区。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集成电路、光电光伏、高新材料、微波通讯、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实力的产业集群。加快规划建设泉州“芯谷”,以晋华集成电路、三安系列项目为龙头,用心培育设计、制造、封测、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建好晋江、安溪、南安三大园区。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扩量。开展“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致力把制造业大市、深厚文化底蕴优势,转化为服务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一是突出“生产基地+物流+互联网”。立足庞大制造业货源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智能仓配一体化园区;抓好中农批国际物流港、泉港石化物流贸易基地、菜鸟智能物流园区等项目,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扶持建设优势产业垂直供应链电商平台,运营好“泉州购”“跨境通”。加快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工业设计、金融服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突出“海丝+古城+旅游”。主打“清新福建·海丝泉州”旅游品牌,以“海丝”申遗为契机,以“一城、一山、一港、一馆、一镇”为抓手,策划实施一批“海丝”旅游项目、路线、产品,全域化发展古城旅游;培育美丽乡村旅游、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和工业、商务、探亲旅游,抓好台商区大型海洋生态、永春乡愁公园、德化石牛山等旅游项目。实施服务业“品质革命”,推动健康养老、文体娱乐、休闲养生、家政护理等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编制实施泉州片区发展规划纲要,致力在创新和示范上下功夫,让各种创新要素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泉州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创业创新乐园。 一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示范区配套政策,实施重点项目20个以上,不断创新科研经费使用、科研评价考核、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用等体制机制,努力在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科技创新上树立典范。 二是突出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引导传统产业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开展高新区争先进位行动,力争高新区工业产值增长15%以上。 三是突出汇聚创新资源。继续采取“一院一策”“实体办院、投管分离、专业化运营”等方式,引进国内外院校来泉设立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与本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乃纳百川”高端人才集聚计划和引进人才精准政策包。深化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计划,重点支持新生代传承创新,培育众创空间、孵化器10家以上。 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 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和支撑政策体系,主动承接国家重大工程和试点项目,努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一是加快推进智能化数控化改造。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创建工程,抓好九牧智能制造、恒安智能化生产(二期)等项目,新建智能化车间18个,培育示范产品70个以上;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00个以上,规上企业数控化率提升至45%。 二是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轻工装备基地。立足纺织、鞋服、食品、建材等产业升级需求,引导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抓好嘉泰数控(二期)、通达智能制造(二期)、正丰数控等项目,建设洛江、晋江、南安智能装备产业园。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装备制造产业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化联网相结合,推动企业由单一产品制造,向成套设备集成、生产线设计、供应链服务等提供商转型,建设制造云平台。 三是树好“泉州制造”品牌形象。大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计划,开展“泉州制造”品牌认证,推进泉州商标馆建设。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争创国际品牌,打造“百年老店”。举办第三届“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 |
会议现场 东南网1月8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今日上午,泉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康涛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今年以及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 过去五年,泉州经济在科学发展中跨越前行。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610亿元(预计,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784亿元、外贸进出口1652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62%、75%、148%和48%;经济总量连续18年居全省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7万元;三次产业比重由3.6:61.5:34.9调整为3:58.6:38.4。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拥有上市公司101家、中国驰名商标152枚。过去五年,泉州改革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泉州城乡在统筹融合中绽放新颜、泉州文化在传承弘扬中彰显独特魅力、泉州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康涛说, 2016年泉州市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8%、9.2%和11.1%,“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康涛作《政府工作报告》 康涛表示,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是:在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一是迈向万亿经济强市行列;二是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三是共建共享美丽幸福泉州;四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第一年,是“稳中求进、突围攻坚、注重长远”的关键一年。2017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农业总产值增长2.5%,工业增加值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出口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一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积极构筑现代产业版图;二是更加注重强农惠农,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三是更加注重试点牵引,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攻坚;四是更加注重全域集聚,做大做强环湾中心城市;五是更加注重文化引领,着力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六是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七是更加注重补齐短板,不断强化民生托底保障。 |
针对泉州海域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市政协委员纪世贤建议 制定法规 加强海岸线环境保护
晋江大桥下,生活垃圾堆积,沿岸滩涂受到污染。(柏峰 摄) ■早报记者 陈小芬 泉州有着美丽的海岸线,海域水产资源丰富,已初步形成船舶修造、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制药等较为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然而,随着泉州海岸线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岸线与海洋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市政协委员、石狮市乐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纪世贤建议,泉州要尽快制定法规加强海岸线环境保护和规划。 问题 岛礁随意开挖 企业随意排污 纪世贤说,海域环境被破坏最为明显的是,一些海域,岛礁被随意开挖破坏,湿地被人为占用,红树林急剧减少,海漂垃圾逐年增多,造成海岸平直化、岸线缩短、湾体缩小、浅滩湿地消失;一些企业随意排放污染物,岸线垃圾成堆,环境脏乱差,生活、生产污染呈增大趋势。纪世贤表示,这些年政府虽花大力气进行整治和加以防范,但是泉州沿岸港湾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人为破坏,如炸鱼、毒鱼、电鱼、用小网目拖鱼,致使整个生态链被严重破坏。 建议 制定法规 加强保护与规划 鉴于泉州海域存在这些问题,纪世贤建议,泉州尽快制定法规,加强海岸线环境保护和规划,为泉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政府可以邀请专家、有关部门就泉州湾海床变化、淤积等进行科学有效的整治,对沿岸的污染源予以打击,杜绝污染物排放到海里;海洋及渔政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加大巡逻力度,督查捕捞者是否违规;严惩炸、毒、电鱼者;对沿海大通道部分段落进行投入施工并贯通;沿岸湿地予以保护,如种植红树林等。 |
政协委员呼吁—— 扶持中医药发展 泉州本地祖传、秘制的传统中药,如永春的“养脾散”、西街的“白塔膏”、东门的“秋石丹”、南门的“柯世德药膏”等,相信很多市民不会陌生。今年市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台盟泉州市委会副主委苏耿聪提交了一份《关于扶持我市中医药发展助力“幸福泉州”建设的提案》,呼吁扶持泉州市中医药发展,助力“幸福泉州”建设。 □本报记者 许雅玲 吴宗宝 【两会关注】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苏耿聪委员认为,泉州市中医药的发展有群众基础,有传统特色优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扩充中医医疗资源、夯实中医药服务基础、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都有了突破。 他建议,继续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好泉州市中医院二期,做大做强全市中医院龙头和标杆,努力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中医医院。督促泉港区、石狮市加快中医院建设,完善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设备。扶持泉州市正骨医院、泉州市中医外科医院等中医特色专科医院加快发展。提升社区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把“中医馆”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争取实现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 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呼吁,加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继续推进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教育,同时开展市级名老中医评审工作,并给予荣誉奖励和相应待遇。 【权威回复】 今年将新建中医馆66家 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为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泉州市早在2014年就启动开展建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工作。目前,泉州市已建成“中医馆”36家,在建14家,今年准备新建设66家。 根据日前出台的《泉州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泉州市将加强市、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泉港区、石狮市各新建1所县级中医医院。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中医药科室建设。引导中医资源下沉,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以“中医馆”为主要形式的中医药集中诊疗区建设,加强中医药人员、设备和中药的配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此外,还将开展“名中医”评审活动,建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培养基层中医骨干,建设中医重点专科和省级示范中医院。 【场外声音】 中医药和中医师要两手抓 在泉州市中医院原副院长林禾禧看来,目前泉州的中医院规模在不断扩大,中医人才队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以传统的中医药诊治疾病呈现出越来越少的窘状;中药店越开越多,但部分药店药物质量下降,有的甚至过期变质却仍在使用,影响着中医的疗效。也因此,对于部分仍在坚持运用中医治疗的中医师,如何扶持他们,让他们的技术传承下来,更加值得重视。 |
谱写政协事业新篇章 共创“五个泉州”新局面 陈灿辉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作常委会工作报告 本报讯 7日,在政协泉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市政协党组书记陈灿辉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五年工作回顾 陈灿辉在报告中说,五年来,在中共泉州市委领导下,市政协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扎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围绕工作大局,服务全面改革发展 推动创新转型。围绕加强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升级议题,三次召开政协常委会议,就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控一代”提质扩面、企业兼并重组、“泉州制造2025”等方面提出500多条意见建议,相关建言被市委《关于加快创新转型推动长远发展的决定》吸纳。针对企业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多次召开企业界委员座谈会,共商创新商业模式,实现转型发展的措施办法。精心选择“加快产业转型创新步伐”等15个课题,深入调研,摸清企业反映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形成调研报告100多篇,《加快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建设》等调研成果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促进综合改革。围绕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组织委员就“推动金改区、综改区和产业集群建设”等课题,开展调研视察,形成60多篇调研报告,并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在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完善民间投融资扶持政策等方面建言献策。召开县(市、区)政协主席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服务金改区、综改区的经验做法,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围绕农村改革创新、新型城镇化规划、工商登记改革等工作,通过开展调研、专题协商和提案督办,促进工作落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加快推进环湾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专报件被全国政协采用。 服务海丝建设。围绕助推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等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文化建设”“海丝史迹保护情况”等调研和视察,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加快实施泉州港复兴计划》《加大“海上丝路”史迹保护及申报“世遗”力度》等课题成果。连续三年组织部分委员、体育界专家开展调研论证,提交了《筹办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采纳,此项赛事于去年成功举办。协助全国政协、省政协围绕“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助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等议题开展督办活动。《关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缔结“友好港口”的建议》等50多篇建言,被《人民政协报》等媒体报道,相关建议得到全国政协和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二、注重务实创新,积极实践协商民主 探索协商民主机制。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向市委汇报市政协工作机制。协助市委召开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文件座谈会,配合市委制定《实施意见》。完善与市委、市政府联合制定年度协商计划的工作机制,去年政协年度协商计划首次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制定执行。创新重大民生决策事前协商机制,《关于重大民生决策事前协商的实践与探索》在全省政协主席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修订完善《泉州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建立健全专题类提案集中面商、同类提案“整合”督办、难点提案多轮反复协商机制,强化“提”“办”双方协商交流,推动提案办理落实。总结形成的《把握“四性”特点,实践协商民主》经验被省政协转发。 拓宽协商民主渠道。积极开展全面协商,每年全会期间组织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大会发言摘报》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积极开展专题协商,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创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重要议题协商建言。持续关注晋江、洛阳江保护整治,提出“两江”景观整治规划建议,市政府与市政协开展“两江”景观整治决策前专题协商,推动“两江”融入环泉州湾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相关工作的落实。积极开展界别协商和对口协商,围绕 “农产品质量安全”“房地产业去库存”等近100个议题开展协商,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增强协商民主实效。召开“促进科技提案成果转化”等专题类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委员提出的“打造创客群体、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意见建议被科技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吸纳。针对委员和群众反映的老旧小区安装天然气管道等难点问题,开展专项视察,召开对口协商会,相关协商成果被市政府“三年推进计划”采纳。五年来,共举行18次专题协商、165次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提交提案2800多件,大会发言216篇,有9件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提案,61件提案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大会发言摘报》《重要提案摘报》《泉州政协专报》作出批示300多件次,有效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三、加强民主监督,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促进公平正义。围绕“加强法治泉州建设”议题,召开常委会议,就“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等提出意见建议。坚持每年听取市纪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的工作通报,就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打击违法犯罪、促进司法公正等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发挥委员调解息诉、化解矛盾的作用,形成的《泉州市政协委员参与诉讼调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得到省领导的批示肯定。 关注民生改善。将食品药品安全、农村饮用水安全、养老服务等提案确定为重点提案,由市政府、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简化公维金管理使用程序”“加快医疗卫生床位建设”等督办意见得到落实。“推进旧楼加装电梯的建议”“加强问题电梯管理的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社区物业管理、中心市区中小学扩容”等课题的视察意见,有关部门认真办理落实。针对中心市区的停车难和出行难问题,督办《进一步解决市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加快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重点提案,市政府认真办理,在中心市区增设15000多个停车位,投入9000多辆“小黄人”,受到群众好评和欢迎。 反映群众呼声。认真贯彻市委“四下基层”部署要求,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反映民意,解决问题。加强与党派团体、政协委员和县(市、区)政协的沟通联系。在调查研究、专题视察、督办提案、协商建言等履职过程中,注重了解收集第一手民意信息。就“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等群众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五年来,共编发1000多件《社情民意》专报,120期《政协信息》,其中25件被全国政协采用、500多件被省政协采用。《关于宗教活动场所法人地位的意见和建议》等12件信息得到俞正声主席等中央领导批示,《多措并举健全我省创业教育体系,构筑“双创”生态链》等120多件信息得到省市领导批示。 四、坚持履职为民,助力全面小康建设 协力扶贫攻坚。坚持每年帮扶一个贫困民族村,组织部分市宗教团体、宗教界委员和有关市直单位深入少数民族村开展视察调研和帮扶活动,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市政协持续帮扶民族村的经验做法在《人民政协报》作典型报道。积极打造政协“爱心”品牌,五年来,发动政协委员和各界爱心人士共募捐3600多万元爱心助医基金,捐助“许书典教学楼”“泉商爱心楼”等10多个医疗卫生项目;筹措资金500多万元,慰问孤残儿童200多人次、资助贫困学生500多人次,医卫界委员和宗教团体义诊施药15000多人次;筹措帮扶资金结对帮扶68户贫困户。 助力生态宜居。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和“生态市建设”重点课题调研;组织视察环湾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督办“加强晋江、洛阳江下游河道环境整治修复”“加强晋江水资源保护管理”等重点提案,推动相关问题解决。组织委员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提出的建议被市委出台的《泉州市中心市区交通秩序常态化管理细则》等4个配套文件采纳。深入开展“治理水土流失工作情况”等20多个专项视察,“农村小流域污染治理应由表及里”等专报得到省市领导批示。 助推文化繁荣。围绕“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协力建设文化强市”“加快‘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与发展”等课题深入调研,召开常委会就“推动古城文化复兴、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等开展议政建言,提出200多条建议。配合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开展“加快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建设”等调研视察,提出打造海丝文化名片的建议,被国家“十三五”专项规划吸纳。 五、突出两大主题,凝聚力量推动发展 加强合作共事。坚持市政协领导联系走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五年来,与党派团体联合开展履职活动300多次,提交调研视察报告350多篇,大会发言150多篇,党派团体提案800多件。党派委员提出的《加快我国快递绿色物流开放发展》的提案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有关建议被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若干意见》吸纳。 促进联谊交往。组织港澳台侨委员参加座谈会,共叙乡谊、共谋发展。积极倡导委员开展助医、助学、扶贫帮困等慈善活动,五年来共捐款700多万元。深入走访港澳台侨同胞在泉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泉台民间交流协会作用,促进泉台两地民间经贸文化交流。《泉州台商呼吁推进两岸同业交流》等50多件信息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批示肯定。开展友好访问,致力扩大海丝朋友圈。积极参与重大活动外事侨务接待服务工作,五年来共接待海内外重要社团和人士50多批、1200多人次。 凝聚发展合力。加强与异地泉籍商会的联系沟通,坚持市政协领导走访异地商会制度,组织异地泉州商会2300多名泉籍企业家专题座谈,广泛发动回归创业。坚持开展异地商会委员返乡考察和年度主题活动,鼓励引导泉籍异地商会积极参与家乡建设、支持家乡慈善事业。充分发挥泉商发展促进会作用,增进泉商交流,促进共同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密切与民族宗教界人士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反映他们的愿望和呼声。积极协助省政协督办重点提案,经过各方多年努力,花巷天主教堂房产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六、激发工作活力,持续提高履职能力 加强学习宣传。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政协履职实践,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为推进泉州发展献计出力。加大对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履职实践的宣传,修编《泉州政协志》。 发挥主体作用。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引导委员履职尽责。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各界关注热点举行政情通报会,邀请党委政府领导与委员面对面沟通交流,拓宽委员知情明政渠道。修订出台《关于加强委员履职服务与管理的暂行办法》,建立完善委员履职档案,对委员履职严格要求。五年来,各专委会组织界别委员开展视察200多次,与有关部门对口协商60多次。在 “双联双进”活动中,组织百名委员联系百家企业、帮扶百名困难群众,共为群众办实事800多件,帮助300多家小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服务水平。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整治“四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协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以来颁布实施的党内重要法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落实“1263”党建工作机制,机关党委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认真实施机关绩效考评工作方案,连续5年被评为市绩效考评先进单位。加强对县(市、区)政协工作的指导,推动全市政协工作同步协调发展。修订完善市政协机关规章制度。市政协机关先后荣获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 在十一届市政协常委会五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新时期政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发展不放松,必须始终坚持履职为民不间断,必须始终坚持务实创新不懈怠。 今后工作建议 陈灿辉说,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奋力推进“五个泉州”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政协工作主动作为、多作贡献的重要时期。常委会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总体部署,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主题,认真履行政协职能,为促进“新福建”和“五个泉州”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坚定正确方向,贯彻落实市党代会部署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把省、市党代会的精神实质和决策部署,贯穿履行职能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建设政协智库,提升政协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和水平。探索创新监督机制,拓展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不断提高民主监督实效。 二、坚持协商民主,助推创新协调绿色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泉州市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共同制定年度协商计划的工作机制,促进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围绕“培育要素市场,助推泉州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议题,组织委员开展重点协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聚焦创新转型等重大问题,提出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围绕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落实和重要政策实施积极开展专项视察,汇集委员意见建议,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坚持主席、副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强化提案办理协商,提升办理实效。 三、发挥政协优势,凝心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切实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协作。发挥侨乡优势,密切与港澳委员的联系交往。充分发挥泉台民间交流协会的作用,积极拓展同台湾有关团体的联系沟通,深化泉台民间交流。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华侨华人社团和重点人士的交流交往,做大海丝朋友圈。继续组织宗教团体开展民族村帮扶活动,促进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充分发挥泉商发展促进会的作用,继续加强与异地商会的联系沟通,推动回归工程建设。 四、关注民生事业,助力群众幸福指数提升 坚持履职为民,密切关注民生改善。加强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促进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切实做好联系点工作,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发展难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部署,组织引导政协委员、社会力量开展精准帮扶活动。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大局履职能力 充分发挥政协党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健全市政协常委会议事规则,完善民主协商制度。创新专委会工作方式。加强政协机关建设。深化与县(市、区)政协的联系互动。加强委员学习培训,激发履职积极性和创造力。 |
如何提升垃圾处理水平?九三学社委员集体提案建议—— 倡导生活垃圾分类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泉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31.11万吨,日均6300吨;中心市区生活垃圾量为1200吨/日。减少和避免垃圾产生,已经成为垃圾管理的第一要务,其中,推进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市两会,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员会提出了“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助推泉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集体提案。 □本报记者 苏勇 现状 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成效不明显 2011年以来,泉州市区有30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小区与单位。2016年11月,市政府印发《泉州市中心城区公共配套设施提升方案》,提出未来3年提升泉州市垃圾处理水平。据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委员的调查了解,目前,泉州市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垃圾基本上是混合收集,大部分市民不作分类投掷,试点小区的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 其次,即使居民把垃圾分类了,部分环卫人员收运时,又将垃圾混合在一起,如环卫工将一整车垃圾倒入中转站,并未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再者,泉州市目前无垃圾分类处理厂,设施配套亟待完善。中心市区每日产生的大量垃圾部分运送到洛江垃圾填埋场,剩下的送到南安、石狮、惠安、安溪等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有报道称,泉州市区室仔前垃圾填埋场2年后将堆满,这显然警示着解决中心市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已迫切地摆在大家面前。 另外,大部分居民对于垃圾分类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充分,对于在自己家中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不够高。 建议 出台相关措施营造社会参与氛围 我国一直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市民及小朋友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效果却仍不尽如人意。如何让生活垃圾分类尽快落到实处? 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员会的集体提案建议:第一,政府应先出台有关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目标。如出台相关措施,明确垃圾分类的实施范围、工作原则、部门职责和分类方法等,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以某个区作为试点区,先行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其他区在具备条件的物业小区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在若干年后,市区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第二,加大市、区两级财政投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前端的垃圾分类、中端的垃圾运输,还有末端的垃圾处理组成。而前端、终端分类处理设施均需要建设和完善,这些都必须有资金作为保障。 第三,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和有毒有害垃圾单独处理系统。后端处理设施需要提前规划和建设,否则将造成前端投放分类、后端混合处理的“前分后混”现象,如建设标准化回收站点,使纸类、废塑料、废金属等基本进入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实现资源化利用;建立专业的回收公司,对居民分类出的电池、灯管以及家用化学品等有毒有害垃圾进行专业回收处理。食品药品部门要注重通过社区及沿街的“医药店”,将过期的药品进行回收处理。 第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培养其垃圾分类意识,营造垃圾分类的社会氛围。 |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满一年,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呼吁 完善医疗教育配套服务 让“二宝”来得更幸福 ■早报记者 郭晓冰 石勇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至今已满一年,在泉州,不仅产妇和新生儿数量有所提升,高龄、高危孕产妇数增加、妇产床位紧张、产儿科挂号难、医护人员连轴转等情况也相继出现。不少市民不禁想问:“政策已经落地,医疗、教育等配套公共服务准备好了吗?”这一问题,也是今年泉州市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关注焦点之一。 【现状调查】 孕检难约 彩超检查排长队 李女士已怀孕7个月,比起自己生育一孩时,她发现孕检变得不容易了,“之前有一次,本来想预约最近那两天的孕检,没想到网上的预约号全满了,好在我都是提前准备,不然还真有可能错过最佳检查时间”。 “孕检人数明显增加,的确难约了,以前临时来孕检都没问题,现在很有可能就调配不过来。”解放军第180医院妇产科陈婉红医生介绍,尤其是彩超检查,常排起长龙。 据悉,孕妇在孕期一般有4—5次彩超检查。“医院彩超设备有限,普通彩超还好,如果是三维彩超,一次要耗时半小时以上,设备负荷能力有限。”陈婉红说,孕妇需要定时孕检,提醒孕妇及其家人关注孕检时间,提前预约安排,留出一定的灵活时间,别挨到最佳检查时间快过了再来医院临时孕检,很可能会出现排不上、错过检查时间等情况。 一床难求 走廊升级变病房 不少孩子会问:“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对这个问题,待产的胡女士有了新的答案:“以后我就告诉孩子,他是医院走廊上拾到的。”胡女士的玩笑是有原因的,预产期今年1月的她正在医院走廊待产,期待他们家的“二宝”,陪伴她的家人时不时就问经过的护士,“病房有床了吗,能不能搬进去?” 当下,走进医院妇产科,几乎每个病房里都住满了待产或者刚刚分娩的产妇;走廊上,加床也排得满满当当,俨然升级成病房。 记者随机采访一些准妈妈,她们都对日趋紧张的产科床位表示担忧。“要到明天早上才有床位,大家都排着队呢。”一名待产的孕妇说。 “产妇变多了,而且生两孩的不少属于高龄产妇,高危因素也多,医护人员连轴转、加班成了常有的事。”一位忙碌的护士头也不回地说,“有时候下班看看手机,上班期间计步软件显示都有一两万步呢。” 儿科拥挤 还要担心入学挤 2016年,除了“全面两孩”,还有一个词非常热,那就是“儿科医生荒”。 孙先生的小孩最近感冒了,让他着实体验了一把儿科的拥挤。“人多不说,大家都很着急,喜欢围着医生。”孙先生说,他们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和医生说上两句,时不时就有其他病人家属走进来,要么拿着检查单问情况,要么拿着药反复问该怎么吃。 “这个季节呼吸道疾病增加,儿科医生简直一个人要拆成好几个人用,我们常呼吁家长们要相互理解,提高看病效率,但家长们一担心就慌了,儿科本来就人满为患,效率还提不上去。”福医大附属二院的一名儿科医生说 “现在看病不容易,以后小家伙读书,到时候还不知道堵成什么样子。”孙先生感慨。 【建议提案】 基层医疗服务急需补充提升 ●市人大代表 张嫚嫚 作为丰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治医师,张嫚嫚在对孕产妇进行保健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无法满足现有的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工作需求。 张嫚嫚建议,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地,解决目前场地受限问题;二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保障基层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工作有效开展,做好“全面两孩”基层医疗配套服务。 提前规划完善医疗教育配套 ●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 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和社会保障的建议》,指出要实现“全面两孩”政策的预期目标,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妇幼医疗、卫生防疫建设等民生重点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有效措施来加以推动。具体可以从8方面着手: 1.加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2.政策扶持,可增加生育津贴、完善医保体系、改革完善生育保险制度,降低生育成本;3.调整教育规划布局,合理均衡地统筹城乡数量和布局;4.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新核定教师编制,统筹调剂师资力量,缓解“产假式”缺编问题;5.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发展公益性和普惠性学前教育,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6.建立公益性学前教育财政补助机制;7.加快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薪酬分配方面对助产士、产科医师、儿科医师、护士等予以倾斜,激发妇产科儿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8.加强保姆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大职业保姆培训。 服务“全面两孩” 医院要担起责任 ●市政协委员 董少良 从医务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解放军第180医院院长董少良认为,为做好“全面两孩”的配套服务,首先医院要担起责任,做好宣传指导工作,包括高龄产妇的产前检查和产后恢复宣传指导等;其次,要加强相关专科医院的建设,解决妇产科、儿科一床难求的问题;再者,床位有了,没有人才也是徒劳,因此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并通过政策倾斜、提高保障等方式留住人才。 【部门回应】 “十三五”期间产儿科床位 力争新增2000张以上 2016年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第一个年头,泉州市各医院孕产妇接诊数呈快速上升趋势,市卫计委不断完善产科儿科体系建设、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建立母婴救治“绿色通道”,确保母婴健康。针对中心市区产科长期处于加床状态的情况,卫计委结合实际对床位资源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改善住院条件,变加床为固定床位,目前,中心市区已新增产科床位100张。 此外,2016年泉州市还开工建设一批社会资本办妇产技术及月子服务机构,计划2017年底前新增妇产科床位1000张以上。完善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巩固新生儿救护和儿童医疗救治体系。添置急救设备、强化人员培训;规范危重症孕产妇会诊、转诊流程,着力提升危重症孕产妇识别、转诊能力和急救水平。 《泉州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面对“两孩”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导致疾病谱的变化等带来的民生问题,未来五年泉州市将通过多举措解决。 对产儿科资源不足问题,《规划》提出要加强综合医院、中医院妇产科、儿科床位建设。据悉,2016-2017年将新增妇产床位1000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力争“十三五”产儿科床位新增2000张以上。同时,全市注重加强产儿科等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在“全面两孩”政策放开的背景下,泉州也将进一步创新计生服务管理。实行一、二孩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和再生育审批制度,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全面落实避孕节育措施自主选择,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 “十三五”期间将新建 200所公办幼儿园 不少家长普遍关心三年后的幼儿园入园问题,记者从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94所,新增学位近7.7万个。 2016年,泉州市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公办幼儿园比2015年增加31所,达245所,在园幼儿数增加1.03万名。 2016年秋季,位于东海学园的泉州一中东海校区、江南学园的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正式招生。城东学园内的泉州五中城东校区、东海学园内的晋光小学东海校区、江南学园内的鲤城第二实验幼儿园在2015年和2014年已经招生,三大学园全部启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了新城区,惠及新区居民。泉州七中江南校区、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城东校区、泉州丰泽幼儿园城东校区等项目亦在稳步推进,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泉州市已完成中心城区教育专项规划修订工作的初稿,力争到2020年前实现中心市区新区规划建设学校人口规模配置、校园占地和校舍建筑达到省定标准。 根据《泉州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泉州市将把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按照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3000~6000人设置1所幼儿园的原则,优化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落实新建小区同步配套、使用幼儿园有关政策,满足就近入园需要。 泉州市将立足“两孩”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我市普惠性、优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公办性质幼儿园504所占35.39%,其中公办园245所占17.2%)的实际,通过实施第二期、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公办园200所,以县为单位建立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服务新机制等措施,构建以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争取到2020年,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达85%,其中在公办性质幼儿园就读的达50%以上,各级示范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到40%,实现“优质普惠发展”的目标。 |
泉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今日上午9时在泉州影剧院开幕 东南网1月7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1月7日上午9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泉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泉州影剧院开幕。 开幕式上,泉州市政协党组书记陈灿辉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泉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泉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各专委会以书面形式向大会呈递工作报告。开幕式由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冀平主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泉州市政协党组书记陈灿辉作报告 陈灿辉在报告中从改革发展、协商民主、社会治理、全面小康建设、把握团结民主主题、提高履职能力等六大方面,回顾了过去五年来,泉州市政协在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中所做的积极贡献,并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陈灿辉指出,今后五年,是泉州市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奋力推进“五个泉州”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政协工作主动作为、多作贡献的重要时期。泉州市政协要坚定正确方向,贯彻落实泉州市党代会部署;坚持协商民主,助推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发挥政协优势,凝心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关注民生事业,助力群众幸福指数提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大局履职能力。力争每年有一批协商建言的成果,一批调查研究的精品,一批成效突出的提案,一批扶贫帮困的项目,一批联谊交流的重点,一批准确及时的信息专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作报告 据骆沙鸣介绍,五年来,泉州市政协共提出提案2831件,其中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提案830件,占29.3%;委员提案2001件,占70.7%;经审查,立案2655件,未予立案的176件提案中有142件以委员来信或社情民意转送有关部门参考。所有案件均已办理完毕,办结率100%. 所有立案的提案中,包括加快经济发展和加强城市建设的提案645件,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的提案291件,弘扬和推动“海丝”文化建设的提案492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164件,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提案1063件。 骆沙鸣表示,五年来,泉州市政协常委会始终坚持把提案工作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方式,积极探索提高提案工作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总结提案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在凝聚合力、培育精心、创新协商、督促检查等方面下功夫。今后五年,泉州市政协将积极增强履职能力,提高提案质量,增强提案办理成效,不断创新发展,突破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政协提案在推动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