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艺术 传播“美丽”
——三明市歌舞团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成效显著
三明市歌舞团成立于1986年,是一个综合性国有文艺院团。多年来,该团主动顺应文化改革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走“公益服务+市场取向”的创新之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建成立文化志愿服务队,围绕传播“美丽”、传承“美丽”、成就“美丽”三大主题,以流动舞台车公益演出、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习、公益性艺术培训等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把精彩的艺术盛筵和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基层,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三明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亮丽品牌。主要做法是:
一是开展流动演出服务,传播“美丽”。以“奉献爱心、传播文化、服务基层”为重点,依托流动舞台车,通过流动演出的形式服务千家万户。三明是山区市,有乡村人口116.4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6.4%,基层群众看戏难、文艺院团下乡送戏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这“两难”问题,该团文化志愿者把流动舞台车开进农村墟场、乡村庭院,常年开展文化下乡百场公益演出活动。8年来,在全市12个县(市、区)145个乡镇演出600多场,行程35万公里,观看演出的农民群众超过百万人次,成为“搭在农民家门口的舞台”。该团还积极参与城区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参加公益性广场和社区文化演出20场以上。三明市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从1996年创办至今已举办18届,被誉为三明百姓的“星光大道”,于2013年荣获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此外,该团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为重点,深入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康复中心、敬老院、乡村小学、工业园区等地,广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流动演出活动,以美丽歌舞展现人文关怀。
二是开展文化传习服务,传承“美丽”。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为己任,深入开展文化传习服务,大力培育三明地域特色文化品牌。针对三明客家大市的实际,该团成立了“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创作演出了《客家缘·祖地情》、《美丽三明谁不爱》、《滚灯》、《擂茶飘香》、《接亲》等一大批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积极传承客家民俗歌舞等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在三明举办,该团积极配合和参与中央电视台筹办的开、闭幕式暨文艺晚会等工作,为全球客家人献上了一道艺术大餐,得到海内外客属乡亲的好评和肯定。成立古琴传习所,开设研习初级班、公益推广班等推广古琴文化,先后开展公益文化讲座30余场。深入各县(市、区)帮助辅导排练板凳龙、鱼子灯、打黑狮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文化的舞台艺术作品。同时,通过开展文艺汇演活动,把泰宁梅林戏、沙县肩膀戏、永安大腔戏、尤溪小腔戏、将乐南词等优秀传统艺术搬上公益演出舞台,让更多的人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辅导的作品《园丁与花朵》在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中获金奖。
三是开展艺术培训服务,成就“美丽”。以提高少儿艺术文化素质为宗旨,开展艺术培训,充实文化志愿服务内容,为少年儿童成就艺术梦想提供支持和帮助。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社会力量办学的公益性艺术教学机构——三歌艺术培训学校,开设声乐合唱、芭蕾舞、中国舞三项艺术课程,免费为学生提供专业性、规范性的艺术教学服务,首期艺术培训就有800多名三明市区的小学生前来报名,经过面试、考核,录取了200多名学生进行艺术培训,为怀揣艺术梦想的孩子们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关注孩子、关注教育”为主题,以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为帮扶对象,为16所偏远贫困小学开展定点、定员、定时的艺术扶贫服务,对山区孩子进行艺术启蒙,惠及学生达3000多人次。同时,注重开展志愿服务理念教育,将文化志愿者精神播种到孩子们心中,发展“小小文化志愿者”,在舞台上放飞梦想、展示才艺、奉献自我。在该团的引领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加入到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营造了文化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供稿:三明市文明办 编辑:游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