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陈万东:
强化城市管理 创建文明城区
几年来,涵江区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城区的目标,不断完善和创新长效管理体制和科学运行机制,大力开展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全市“卫生红绿旗”评比中,红旗总数连续9年获得全市第一名,市容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文明城市创建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突出引领,强化领导推动力。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多,存在多头管理、职权不清等问题。区委、区政府按照“统一指挥、反应灵敏、权责明晰、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原则,在全市率先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主任,并核编设立城管委会办公室,正科级机构,编制11名,履行城市管理服务综合协调职能,城管执法局、公安、住建、交通、工商等部门组成执法队,联合办公,网格巡查,集中处理城市管理和服务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区四套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路段、一条街道或一个社区,组织、指导、督办联系点的城市管理工作。每周安排一名处级领导带队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每月由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协调城市管理中的问题,指导工作开展,确保措施落实。同时,建立区直部门与平原各村(居)的挂钩联系责任制度,促进全区各部门与基层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二是营造氛围,强化舆论推动力。注重引导,在全区发起“创建文明涵江”的倡议,倡导群众做到文明“十不”规范。同时,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等活动,让文明行为深入人心,在全社会树立文明新风尚,构建文明大环境。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涵江有线电视、政府新闻网等媒体以“建设文明涵江”为主题,开辟城市管理曝光台、大讲堂,贴近生活,走进群众,关注城市管理重点难点。对责任单位领导进行专访,曝光存在问题,宣传整治成绩,推进文明涵江创建。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以动漫形式及时发送重要的城市管理动态信息。征集符合本地实际、体现地域特点、反映群众生活的标语、口号和宣传用语,结合“中国梦”宣传,展示涵江城市新形象。
三是突破难点,强化管理推动力。“城市发展,三分建设七分管。”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必须把城市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响应群众呼声,针对薄弱环节,有效突破难点。城区主要路段实现市场化清扫保洁,按照“定人定路段定目标”的要求,科学安排工人作业时间,合理安排机械作业频次,确保主城区主干道20小时保洁、次干道18小时保洁。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主城区内主、次干道“门前三包”责任状签订率达100%。加强户外广告、违章占道和交通秩序整治,在全市首家采取电话追呼系统等技术手段强化“小广告”治理,强化空间景观整治和重点区域专项整治,规范夜市摊点管理,引导占道经营退路入市。新划停车位1250个,规范城区主次干道车辆停放秩序。保持对“两违”行为的高压态势,采取“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市率先建立“两违”预防监督平台,出台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并结合网格在各片区制高点建立瞭望点,发现“两违”及时告知责任单位,做到发现一宗、制止一宗、拆除一宗。开展“清水行动”,对城区河道分期分批进行整治,出台河道管理工作考评方案,把河道保洁纳入各镇街常规化管理范围,努力再现水乡涵江风貌。
四是形成常态,强化制度推动力。区委将城市管理工作视同项目一线,明确规定全区干部提拔选用、评先评优人选必须从项目一线中产生,必须以项目一线的实绩作为干部提拔的依据,要求全区后备干部人选必须参加城市管理三个月,有力提高干部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城市管理工作力量得到有效保障。区政府设立城市管理专项奖励基金100万元,支持月考评奖励。特别是在卫生保洁经费保障上,区本级财政承担的环卫保洁经费由原来的50%提高到70%,今年投入已超过2000万元。出台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方案和奖惩方案,采取“红绿旗评比”的办法,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细化评定,由区督查办、效能办督促落实考评方案的实施和问责,实现责任落实到位、工作监管到位、督促检查到位。
(编辑:游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