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中非合作论坛丨共建“一带一路”激发“非洲制造”新活力

2024-08-26 16:50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内罗毕8月25日电 题:共建“一带一路”激发“非洲制造”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许嘉桐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非洲合作之花在非洲广袤大地上绽放。从乌干达到埃及,从塞内加尔到尼日利亚,中国企业建设、运营的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推动非洲融入全球产业链、助力非洲打造新兴品牌的强劲引擎。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助力非洲工业化,推动当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大幅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中非合作不断深化,“非洲制造”正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园区合作赋能“非洲制造”

在位于乌干达东部姆巴莱的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区内,27岁的海伦·穆加拉和数百名同事每天早晨来到这里,满怀希望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这个工业园区为许多当地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我在这里学到宝贵的技能,也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她说。

该工业园由中国民营企业天唐集团投资运营,自2018年3月启动以来已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为当地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园区企业生产的产品琳琅满目,从家用电器到日常美容产品,从家居纺织品到建筑材料,从药品、智能手机到电视、汽车等,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座占地数千公顷的园区,已成为当地品牌的孵化平台,为乌干达工业化和现代化树立了典范。

明珠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工业园的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照明用品。公司生产的LED灯具价格亲民、便于维修,降低了乌干达对进口灯具的依赖。

当地技术员约瑟夫·奥蒂姆说:“过去,乌干达的LED灯具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且维修困难。中国企业改变了这一局面。现在,我们公司每年生产约300万只LED灯泡和灯管,在乌干达各地销售。”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一个个由中国企业建设和运营的园区正是中非工业基础设施不断深化合作、提质升级的缩影。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这些中方参与投资的园区对非洲国家招商引资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推动“非洲制造”加速发展。

绿色合作提升“非洲制造”魅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助力非洲国家在制造业中采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这不仅为非洲的自然环境筑起一道绿色屏障,而且为非洲制造业贴上“绿色制造”标签。

总部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戈戈电子公司是该国三大电动摩托车制造商之一,这家电动摩托车制造商从中国进口锂电池,为当地市场提供环保、经济的出行选择。公司首席运营官雅诺什·比萨索说:“客户购买摩托车后,可以享受‘换电’服务,随时把用完的电池送到更换站换取充满电的电池。他们会发现,选择电动摩托车不仅省钱,而且环保。”

在肯尼亚,BasiGo电动巴士项目同样体现了中非在生态友好型交通领域的合作成果。2022年3月,肯尼亚初创公司BasiGo成为第一家在该国推出电动巴士的公司。这些巴士使用中国车企比亚迪设计的零件在当地组装,一次充电可行驶250公里。

该公司市场经理穆托托·西富纳表示,柴油客车的月均燃油成本高达20万肯尼亚先令(1美元约合129肯尼亚先令),而电动巴士的能源成本仅为6万肯尼亚先令,公司计划到2025年引入并运营1000辆电动巴士。

深化合作点亮“非洲制造”未来

中非在电动交通领域的合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成果的生动例证。中国企业带来的优质产品和技术,正助力非洲走向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通过与中国深化合作,非洲制造业不断提升自身生产能力,通过应用生态友好型和创新技术,让非洲品牌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展现出竞争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罗达·瓦集拉表示,与中国的合作使非洲国家得以获取先进技术和支持。许多非洲国家借助与中国的合作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将清洁能源列为优先事项,这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宝荣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为非洲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技术和产品,让更多非洲民众负担得起。

随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中国和非洲正携手开启“非洲制造”的美好未来。非洲国家将发展更先进的技术,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非洲制造”正昂首阔步进入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