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特殊妈妈”,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照顾着一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用真心和母爱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她们就是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在5月10日母亲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泉州多家社会福利院,探访这群“特殊妈妈”繁琐艰辛的工作日常,倾听她们的内心声音,近距离感受这份特殊的母爱。 “妈妈”的日常 轻轻地为孩子擦脸 福利院里的“妈妈”们每日做着哪些工作呢?记者走访了3家福利院,跟踪采访了“妈妈”和孩子们的日常。 从婴儿养到少年 见证孩子一路成长 3个多月大的小昂睁着大眼睛,躺在育婴床上。临近中午,54岁的保育员卓晟治温柔地把小昂抱到臂弯里,用已经试好温度的奶瓶喂他奶粉。小昂今年1月20日被送到南安市社会福利中心,成为这里最小的孩子。这个时间与他一同进餐的,还有另外24个孩子。 在另一个稍大的房间,保育员李丽丽和郭春晖正在给患有脑瘫、唐氏综合征、肢体残疾等疾病的孩子们喂饭。孩子们不跑不闹,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喂完这些孩子,她们还要给卧床的孩子喂饭。52岁的“炊事员”周玉珠也过来帮忙,娴熟地一勺一勺地喂给孩子吃。“几位保育员阿姨都在中心工作了10年以上,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感情,孩子们很听她们的话。周阿姨来中心也有9年了,除非家里有事需要请假,全年无休,日复一日地为孩子们做好每一餐。”被孩子们称呼为“妈妈”的南安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李惠琼说,该中心2008年筹办,一转眼12年过去,不少“元老级”工作人员都还留在这儿,她们如“妈妈”一般将孩子们从婴儿养到少年,见证孩子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目送他们被领养进入新家庭生活。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