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福建日报看泉州 > 正文

泉州:勇当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军

2021-10-09 11:41: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薛逸群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0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何金)泉州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作为我国民营制造业重地,过去5年,泉州市牢记嘱托,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发扬“敢拼会赢”精神,心无旁骛做实业,用心扮靓城乡生态,着力改善民生,聚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让经济“高素质”与生态“高颜值”交相辉映,交出了一份令人艳羡的时代答卷。

一系列“国字号”荣誉在泉州闪耀: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东亚文化之都……

放眼泉州,记者发现,这座活力四射的“光明之城”,已经不再是一个专攻经济的“偏科生”,而是在经济、文化、教育、城建等诸多领域全面发展的“优秀生”,正朝着“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铿锵迈进!

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再飞跃

以传统制造业为依托的实体经济,是泉州引以为傲的家底,也是泉州产业经济的基本盘。

近年来,泉州市弘扬“晋江经验”,创新发展,实施强链建链补链,形成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其中新增电子信息等4个千亿产业集群,传统产业、高新产业、重化产业渐成格局,综合实力跨越提升。

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身穿安踏设计并制作的“冠军龙服”登上领奖台,令世人惊艳。这款高科技加持的新一代“冠军龙服”,防紫外线、四面弹力、速干……除了安踏,九牧王、柒牌、三六一度等众多“晋江制造”也纷纷亮相东京奥运会。

“泉州民营经济的活力,不仅来自民营企业的自我创新,更来自当地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产业创新转型。”有业内人士指出。

如何缓解用工难题?近年来,泉州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制造、“机器换工”、服务型制造,在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等10多个传统制造业领域大力推广智能装备。目前已有超五成、2500多家规上企业参与智能化改造,建成超100间智能车间、近1000条智能生产线、超1万台工业机器人。

在今年初召开的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动员会上,泉州提出培育龙头企业、明星企业、创新中心等共13条政策“干货”,成为泉州市“1+N+N”政策体系(“九奖”“八补”“七服务”政策礼包)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激发民企的创新创造力,加快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借力科研平台,激发企业创新因子。近年来,泉州市实施“大院大所大平台”计划,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难题。到目前,泉州引进大院大所18家,累计服务企业1900多家,涵盖“新”“老”产业领域。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泉州市正迎来新兴产业勃兴的黄金期。自2020年起,泉州已建设包括时空产业基地、软件与工业设计基地在内的18个新基建新经济基地。新业态、新经济加速起跑,正成为泉州产业经济的新增长极。

在位于石狮市的中科光芯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公司多条芯片组件生产线均保持满负荷运行状态。这家高科技企业已成为中兴通讯、华为等国内多家主流通信厂商的供应商。“2019年落地当年,我们的产值仅1600万元,去年达到1.6亿元,今年有望突破4.5亿元。”中科光芯石狮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泉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37家,比2020年新增350家,比“十三五”初期翻了两番,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比如,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着力培育发展影视大数据、空天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产业链条,推进数字产业化;“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发展光通信器件、微波射频、新型材料等,全力打造化合物半导体全产业链集群……

改革争先,发展迸发新活力

作为我国民生制造业基地,近年来,泉州市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一步打造“泉州制造”高质量名片。

为了畅通“双循环”,去年4月,泉州启动为期两个多月的线上产业直播节,在南安、石狮、德化、晋江等地落地产业直播基地。数据显示,2020年泉州市网络零售额达2574亿元,同比增长34.9%。

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激荡发展新活力。2016年以来,泉州开拓创新,累计实施年度改革任务及重点突破改革事项近500项,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近年来,泉州在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后,又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并发力跨境电商,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年贸易额超千亿元。

作为我省首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区域,石狮服装城已成为推动福建省中小民营企业积极“入场”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桥头堡,大量中小企业由此得以进入国际贸易环节。目前,石狮、晋江两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有力促进加快构建“买全国、卖全球”的外向型商贸新格局,产品出口菲律宾、美国等129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农村“三块地”、河湖长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创新举措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过去5年,泉州市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67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让城市治理水平和营商环境大提升。

今年初,泉州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智慧政务攻坚等八大攻坚行动,营造发展暖环境。目前全市1431项市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

晋江将全市800个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通道管理,所有进入中心的项目审批时间在承诺时限上再压缩一半。

此外,清理规范行政审批申报、“并联审批+电子证明”等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

扮靓城乡,百姓生活更幸福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包括城市、民生、治理等全方位的高品质提升。

国庆黄金周,不少市民来到泉州北滨江公园穿林赏景、运动休闲。这里早已成为市民周末与节假日的好去处。

近5年来,泉州市依托自然山水脉络,用绿道串起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建设生态连绵带,打造出泉州市区全长22公里的五区十园,并在各县(市、区)新建城市公园,让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节节高。

在泉州古城,“三五步一个文物古迹,三五步一个名人故居”。泉州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国保单位已覆盖所有县(市、区)。

如何在保护中利用,让古城更亮丽?泉州出台《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还制定内沟河保护条例等,启动街巷提升工程,旧城改造提升成效明显。如国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完成试点,金鱼巷微改造、中山路整治提升项目分别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一、二等奖。

如今,泉州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饮水安全持续巩固提升,德化县进城务工人员安居项目和永春县桃溪生态修复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国庆期间,在晋江上游的永春桃溪石鼓段,永春县河长办工作人员运用无人机巡河,每天不到半小时,就能完成前后5公里河流巡查。这是泉州探索河长制新治理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

泉州拥有大小河流430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为了一泓清流,早在2017年,泉州就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市河湖面貌大改观。今年,泉州市河长制湖长制以全省唯一、全国8个地市之一的身份上榜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的2020年河长制湖长制激励名单。

如今,海丝新城加快环湾向湾生长,人气、业态、服务加速集聚,公共文化中心“四朵花瓣”渐次绽放,水线公园、山线绿道等生态连绵带项目建成开放,环湾建成区拓展至2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68.5%。

上个月,泉州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主线全线实现通行,市民从中心市区出发,大约8分钟就能直达泉州动车站。

近年来,泉州大力实施“聚城畅通”工程,兴泉铁路、福厦客专等实现架梁铺轨,厦漳泉城市联盟路泉州段、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城市交通路网加快拉开。

教育、医疗、体育事业等民生短板加速补齐,泉州“四心工程”和“XIN”行动成效明显,高端嫁接引进清华、北大、首师大等优质教育资源和台湾颐和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累计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7.1万个、中小学学位16万个;成功获得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举办权,泉州籍奥运健儿取得东京奥运会“两金一铜”、残奥会“一铜”的优异成绩。

2018年,泉州开始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文化设施提升、文化惠民服务、公共文化产品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示范、文旅服务融合发展等五大工程,为城乡百姓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

如今,泉州这座千年古城,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已然成了创新创业的热土,更变身为泉州百姓宜业宜居的最美家园。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