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增强内心力量。(张九强 摄)
□本报记者 陈玉珍 王金沛
开栏语
校长、老师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作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亲历者,其意识、观念,对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今起,本报特开辟“教书育人”栏目,邀请我市知名的校长、老师畅谈治校办学经验,以及他们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感悟,以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打开窗户,你会听到一些从未听过的声音;关注本栏目,你会看到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从中感受跳动的音符,激发思维的火花,分享教书育人经验、获得启迪。
核心提示
日前,继连续2年获得北大校长实名制资质之后,泉州五中又成为我市唯一获得清华“新百年计划”中的“领军计划”推荐资质的中学,让众多家长和学生对泉州五中充满向往与好奇。同时,该校正全力筹备2011年全国高中校长论坛。
一名好教师肩负着千百个孩子的希望,一位好校长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重托,一所好学校能为国家、民族培养出无数栋梁。如何办好一所学校,打造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把一批批的学生教育成才?本报“教书育人”栏目首期走访了泉州五中校长刘殊芳,感受其眼光独到的办学理念。
高中应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
“毕业于五中的一些院士校友,每次返校开讲座,回忆起在五中的时光,都不是具体学到了什么,而是氛围和兴趣。他们都从中学起就对自己所钻研的学科拥有强烈的兴趣。”刘殊芳认为,中学仍然是基础性的教育,必须着眼未来、着眼世界、着眼发展,要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为他们一生的幸福负责。
幼师保送大学后,先后获得福师大教育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刘殊芳,从自己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就整个人生来讲,在中学甚至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只是极小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工作中的学习,高中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拥有能够持续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
她对“育人”有特别的感触,认为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培养和形成的最重要时期,首要任务是做好人的教育,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帮助学生增强内心力量,提高抗挫折和应变能力以及丰盈生命深度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有爱心、人格健全、性格坚毅的优秀人才。
为此,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十分活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心晴”心理社,推出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电影课;举行文化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书法美术摄影展;建立“模拟联合国组织”、天文社、竞赛联盟、推理社、英语角等26个学生社团;成功举行首场中学生音乐会,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去年,学生的作品《那年边城》获第二届中国校园电视节金奖暨第七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金犊奖最佳摄像入围奖。
“心理的成长、心智的成熟,不是课本上能学到的!活动能帮助学生成长,增强他们内心的力量。对每个个体来说,别人的帮助总是有限的,最终还得依靠自己!”她说,有意识地让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经历体验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快乐,获得感悟和心理成长、心智成熟,培养其独立意识、判断能力。
- 2011-10-24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学生如何比拼上北大?
- 2011-10-13北大“校长实名推荐”资格 泉州占2席
- 2011-09-10奖学重教桑梓情怀 泉州五中一批师生昨日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