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政府工作报告
3.注重夯实基础,“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率先启动。实施 “六大工程”,完成593个村庄规划编制。抓好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2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20个、老区跨越发展工程重点帮扶村4个,评选“美丽乡村”10个。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业“三品”认证产品24个。“对台合作引种创新基地”成为全国唯一支持的对台种业项目。水利建设全面推进。76个水利项目完成投资35.1亿元。启动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彭村、八峰、双溪水库和晋江防洪工程试验段等重大水利项目开工。崇武至秀涂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整治完成投资8075万元。率先在全国建成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4.凝聚环湾合力,城市建设加快拓展。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363个项目完成投资365亿元。交通网络日臻完善。晋石高速、金安高速、田安大桥、黄龙大桥和台商区南北主干道等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历史性突破。泉州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口岸核心能力达标考核。泉州晋江机场改建主体工程完工,航空口岸通过国家对外开放验收。环湾片区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76.5平方公里。编制完成市绿道系统、桃花山生态区保护建设等规划。晋江、石狮、南安城市发展向“两江一湾”靠拢。东海、城东、北峰丰州、晋江滨江、江南等环湾新区初步形成。滨海公园、桃花山公园一期、金山公园慢线等基本完工,东海学园、江南学园、中医联合医院等开工建设。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提升工程,完成10条街路景观整治和沈海高速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中心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30万平方米。48个“点线面”试点项目完成投资14.82亿元。城市管理持续加强。推行市政公用行业常态化考评,抓好14条主干道精细化管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开通。投入公共交通9000万元,取消市区公交空调收费,公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5.突出惠民利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培训劳动者25.6万人次。参加职工“五险”人数增加43万人次,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分别达99.5%和9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低保金2.75亿元。教育事业优先发展。4个区(市)完成“教育强县”创建或通过省级预评,7个区(市)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新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90所、公办幼儿园70所。配备国标校车130部。医改工作扎实推进。新增医院床位2109张。石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485家村卫生所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文化蓬勃发展。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215亿元。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非遗”优秀实践名册,泉州木偶剧院开工建设。“侨批档案”入选“亚太地区记忆遗产”,“海丝”、“闽南红砖建筑”入选中国“世遗”预备名单。梨园戏剧团、南音乐团摘获国家文艺类最高奖。我市运动员在伦敦残奥会上取得“两金一铜”好成绩。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超额完成。新开工4万套,完成投资90.23亿元;基本建成2.89万套,新增配租配售1.61万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复核。生态市创建走在全省前列,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5%。社会管理持续创新。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成为全国农民工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首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和集中整治大会战。全市人口出生率13.45%。,政策符合率93.36%。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6.力促效能提速,政府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06件、政协委员提案516件,满意率均为100%。推行“马上就办”,实现审批改革提速“两个50%”目标。启动“服务型政府”教育培训工程。完成市委、市政府2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