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古树发新芽 文化名家畅谈传统戏曲传承与发展
《明刊三种》见证千年雅乐悠久历史
郑国权 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社长
泉州南音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明刊三种》的发现,为千年雅乐悠久历史找到活的见证。
《明刊三种》是明代万历年间刊行的《新刻增补戏队锦曲大全满天春》、《集芳居主人精选新曲钰妍丽锦》和《新刊弦管时尚摘要集》等三种闽南戏曲、弦管选集的合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著名汉学家、英国牛津大学荣誉中文讲座教授龙彼得先生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和德国萨克森州立图书馆发现了这三本藏书,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南音相关典集。
我认为,从弦管文化史来看,《明刊三种》好比是一座桥梁,让我们今天的弦管音乐,可以通过这座桥梁,追溯到晚唐五代,甚至更早。这部四百多年前典籍中的272首曲目,至少有86首还“活”在当今弦管界。
2002年6月,泉州启动南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初,当时从北京找来一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报指南”,其中要求申报项目一定要有必要的史料来证明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拿什么来证明呢?当时泉州的旧曲簿和油印的曲本很多,但都是近几十年的,缺乏说服力,这时《明刊三种》派上了大用场,为南音申报人类“非遗”建功。
以“丑”红天下 以变行天下
吕忠文 知名戏剧导演、 高甲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泉州高甲戏以丑角闻名于世,曾有这样的评论:无丑不成戏。高甲戏丑角富于夸张变形,诙谐滑稽,高甲戏丑角又是所有戏种中分类最多的,总共有多达数十种的丑行。新中国成立后,高甲戏的丑角艺术被推向极致,成为有别于其他剧种,并自成体系的表演艺术。被我国著名文艺家高占祥赞为:“以丑演美,华厦一绝”。
我认为高甲戏的表演艺术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节奏明朗轻快,寓美于丑,妙趣横生,生活气息浓厚,给人以轻松愉快的享受。高甲戏能够依据各个行当的演技方法学习系统的舞蹈身段,丰富传统的戏剧。以往的剧本表演都是单重性人物占据的比较多,而当今占据更多的是双重性人物或是多重性人物。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甲戏不断地在创新丰富表演方式,同时也不忘继承传统。传承传统,不断创新,这是高甲戏之所以能够发扬光大的秘诀所在。
“有文化就有戏剧”,在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富多彩,为戏曲文化发展提供深厚的土壤,高甲戏等戏曲一定会在这块沃土上更加茁壮地成长。
- 2013-06-21听老戏骨讲泉州戏曲 戏曲文化系列讲座开讲
- 2013-06-18蔡欣欣:传统也是一种时尚 扎根校园传承戏曲文化
- 2013-06-16闽台戏曲一脉相承 探寻与现代接轨唤起年轻人兴趣
- 2013-06-16千年传唱古韵古曲醉街巷 文化节戏曲类活动开演
- 2013-06-16戏曲精品剧目展演昨开演 泉台演员同台献艺(图)
- 2013-05-312013年世界闽南文化节 戏曲精品展演活动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