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井盖既牢固又有利于排水,相比之下,旧式的井盖在雨水天气时要打开排水,容易出现隐患。 常态:一井盖一编号智慧管理 2013年3月22日,21岁的姑娘杨丽君在长沙被一个无盖窨井吞噬,窨井安全再次引发关注。经过1年多的整改,我市各井盖权属单位仍有“踢皮球”现象,对防护措施等意见也无法统一。对此,泉州重启和升级窨井安全管理机制,并由一名副市长挂帅,主抓这项工作。 发现井盖破了,或存在其他问题,却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举报无门。对此,市政府明确要让每一个井盖都有责任部门管理,并进一步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及时整改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2013年4月,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井盖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当月28日前进行全市井盖设施普查、建档造册、标示标志。中心市区“数字化城管”也正式试运行,23万个有了“身份证”的井盖都纳入监管范围。作为2013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区3万个雨污水井盖,都安装上防坠网。 从行动效果看,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中心市区共发现井盖缺失和破损1523个,相比前一年同期的4000多个,破损缺失率明显下降。此次行动,除从管线责任单位加强井盖管理外,还广泛发动市民举报,每处给予20元的奖励。为督促井盖整改,2014年4月份起将井盖的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城区评分体系中。 由此,泉州市区数字化城管模式成了城市管理的好帮手,在全市范围内也逐步推广开来。 探索:技术创新转向提效能 2016年9月,由泉州市政府正式印发《泉州市城市管理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2017年7月,市区东湖街安装的78个智能污水井盖及3个基站完成验收。这些井盖已实现实时监控,一旦出现丢失、移位、变形或者顶托,会立即发出报警信息。巡查人员第一时间接收并处理,不仅提高效率,还能确保井盖、车辆、行人的安全。这也是我市对智能井盖的首次尝试。 去年10月,在市区南北大道铁路桥下、301海西汽配城等路段,新安装上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雨水井盖,外形呈涡轮状。这是泉州市城市管理局首次引进使用的涡轮式新型立体球墨铸铁井盖。据市政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新型井盖材质升级,不仅承载力大,车辆能够安全通过,而且涡轮式简洁美观,能保持路面完整,结构比传统井盖更胜一筹。这种井盖使用反扣固定,防止弹跳,也能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打开井盖造成人跌落的安全隐患。据悉,今年市政部门已推广到九一街、津淮街、宝洲街等7个易积水路段,安装新型井盖24套,今后将逐步推广覆盖。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2019年9月,由泉州市城市管理局编制的《泉州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出台,这是泉州市首部精细化标准。《标准》借鉴先进经验,立足分类施治,包括城市道路管理、城市桥梁管理、燃气行业管理、内沟河管理、雨污水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18项具体标准,涵盖了城市管理各个业务领域。其中,在城市井盖方面,规定缺失、严重破损的,除应进行预处理外,其中缺失的在24小时内补齐,破损的在3天内更换完毕;井框破损或井盖沉降需要整套更换的,应在3天内整改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