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如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所遭遇的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化等种种怪相,培田古村落也曾面临艰难的选择。那是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培田村的耕读文化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许多村民要求拆除几百年的老房子,建新居。 村民的现实需求与古村落的保护之间如何找到平衡?一个融入培田传统民居黑瓦、青砖墙、坡屋顶等元素的新村,已在古村落不远处拔地而起,有百余户村民搬迁入住了。古村落内,一幢幢古建筑在本地传统工匠手下“修旧如旧、修古如古”,而鹅卵石堆砌河堤、栽种传统树种、种植瓜果蔬菜等,把培田装扮得更加美丽闲适。 更让吴美熙老人欣喜的是,村里乡亲把保护村落当作自家的事,自发参与培田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并共享旅游收益。“只有如此,保护传统村落,才不会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 2009年,村民自发成立的理事会与培田古村落景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约定40年合作期间景区管委会按门票年税后实际收入的25%-28%支付给理事会,理事会对分成收入进行二次分配下发给村民。因此,培田留住了乡亲,留住了乡愁。 古街旁的“容膝居”内,46岁的村妇曹林凤正在为游客展示剪纸艺术,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加上对剪纸艺术的热爱,让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 “我从小喜欢剪纸,一剪就是30多年。”不过,在古村落未开发前,曹林凤种田、放羊,只有农闲的间隙才坐下来剪纸;而今,来到培田的游客越来越多,剪纸竟成了她的赚钱手艺,“我能剪出500多种不重样式的作品,今年国庆黄金周,我卖出了1000多元(人民币)的剪纸作品。” 留在古村落的不只是曹林凤,还有外出的村民也回来了,办农家乐、开土产店、开餐馆;还有村民原生态的日常生活、生产耕作等,成为传统村落文化的真实写照。 “活态文化是传统村落的根,一个传统村落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活态文化。”宣和乡党委书记邱毅表示,要通过每年举办春耕节、培养民间技艺传承人、建立特色工坊、组建十番音乐队等途径,保护好传承好民俗活动、农事习俗、染织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村落“活”起来。 保护传统村落正成为行进在工业化、城镇化快车道上的中国一个紧迫话题。已是70多岁的吴美熙说,为了培养小孩热爱家乡的意识,特地编撰了《话说培田》简明读本进校园。“保护家园、留住乡愁,我们要做的还很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