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镇名村数量我省居全国第三 梅溪两岸流水淙淙,风雨廊下,坐着三三两两喝茶聊天的老人。武夷山武夷街道下梅村这个横亘在群山之中的小村庄,自明清以来,一直是万里茶路晋商南下采购茶叶的起点。 当年与晋商合作的下梅邹氏,创办了商号景隆号,每年获利百余万两白银,建豪宅七十余座。如今,这些恢宏的老建筑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其中邹氏家祠仍是下梅村标志性古建筑,也是武夷山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祠堂,门楼气势宏阔,砖雕图案丰富多彩。 “下梅古村整体性完整,在中国现存的古村落中独具特色,而且人文气息浓厚,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华赞叹道。 相对而言,我省的传统村落保护走在全国前列。200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在全国大量村镇空心化、空壳化的情况下,我省各级政府和各地群众共同参与了许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 去年11月,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公布,我省52个村落名列其中,从而使全省的中国传统村落数量上升到125个。同时,在全国名镇名村排行榜上,我省以85个村落的数量,位列全国第三。有数量,也重质量。“从2014年起,我省连续5年,每年挑选10个村落,省财政对每个村落提供500万元的经费支持,并要求当地政府予以配套。紧接着专家、规划团队、维修队伍一一跟进。”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珍介绍说。 我省开展了历时10年的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调查研究与室内整理、建档等工作,完成了国家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课题《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乡)、名村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以福建历史文化名镇(乡)、名村研究为例》,为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与传承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