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闵凌欣 通讯员 王树瑜)黄褐色的木板墙带着时间沉淀的印记,青灰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幻化成层层白光,大排屋前整齐的红灯笼和对联点缀成趣。在青山、白云、翠谷环绕下的双同村,有着油画般的美丽色彩。 走进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很多人赞叹它的美丽和富裕,更惊讶于它拥有的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十佳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五个国家级品牌。 过去,双同村可不是这个模样。这个革命老区村曾经流传着一首打油诗:“五十炉灶二十光,有女不嫁双同郎;三餐吃着苞谷饭,缺粮缺钱缺姑娘。”为了生计,有人向茂密的森林抡起刀斧,建起炭窑。然而,树被砍倒了,不仅没有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反而带来了水患和泥石流等灾难。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30多年前,高中毕业后就当上村护林员的李仕银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护好森林。担任村支书后,李仕银带头将自家五兄弟的烧炭窑砸掉,挨家挨户宣传《森林法》,召开村民大会,与村民签订村规民约,终于使匡山的所有炭窑熄了火。村里成立了护林队,对偷砍树的予以重罚,匡山林区逐渐由乱到治。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发展思路,把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这片林木除了我们自己村民保护,也离不开邻省村民的支持。”在一次支部大会上,李仕银向村干部说,双同村地处闽浙边界,山林与浦城、浙江龙泉的几个村连成一片,森林持续管护难度大。后来,双同村会同匡山周边的莲塘畈、高坊、前洋等8个村,建立大匡山9村联防保护生态机制,闽浙赣边界林业联防管理,共同保护森林资源。 如今的双同村,拥有近4万亩原始次森林,近11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达97%,百年古树与天然的红豆杉、青钱柳、香榧、黄檀、酸枣群汇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海。3万余亩的生态公益林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0余万元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