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泉涧“养田螺” 白石村口处有风水林和池塘,蔽日干云的古香枫、红豆杉形同屏障,让人如入幽谷。斑驳树影倒映一泓碧水,池里养着几尾红鲫鱼,闻声列队出游,摇头作觅食状。 乐山乐水者,白石村能悉心兼顾。领路的曲溪乡副乡长陈川说,这里海拔1100米,有溪沟三条。山泉水冷,红鲫鱼长不大,反倒显得秀气。 村民以吴姓为主。早在明代,白石先祖在村中央建起第一个祠堂——田螺盖,大堂呈敞开式,两边为厢房,面向半月形池塘,品字形梯田围护。陈川指点说:“看,像不像田螺形?” 田螺盖周边,处仁堂、德丰堂、昭俭堂自上而下分列。每一个祠堂带一个四合院,门前一口池塘,池塘连着房屋的滴水口,清澈池水不断流。据说这叫“养田螺”,寓意“风调雨顺”。 眼下白石称不上景点,游客少见。陈川说,来过几位福州画师搞写生,村里能寄宿的地方是居高一隅的处仁堂,崖边配有一座“吊脚楼”,一溜厢房带着悬出的走廊,凭栏远眺,但见青灰瓦房重接、石砌梯田层叠,确是绝佳的取景地。 白石民居多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后半边靠山着地,前半边以木柱石头支撑,杉木是常用的建料。因此,有人把白石村说成“苗寨”向外推介。其实,稍加留意有关文献就不难查出:客家建筑类型可分50多种,其中的“走马楼”多为倚山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底层为厨房、杂物房、畜栏、厕所,上层为居住室和仓库。主要特色是“在二楼外部用木料建成一条长长的走廊”,“可以骑马畅行”这样夸张的说法是名称的由来。 所述与眼见吻合,至于是否确属“走马楼”,当然有待专家考证。无论如何,培田“九厅十八井”在连城客家民居中专美于前,才揭面纱的白石民居也算是自领风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