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家庭病房市场化服务 “爷爷,您试试看,用鼻子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呼出……”在厦门市莲前街道前埔北社区的黄长庆老人家中,医疗社工高珊正在教患有肺气肿的黄长庆老人一套呼吸体操,纠正老人不正确的呼吸方式。 76岁的黄长庆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疾病,加上腿脚不便,老人上医院不方便。前埔北社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为社区23位失能、失智的老人提供“家庭病房”服务。 高珊告诉记者:“我们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建了健康档案,对他们身体状况进行登记、跟踪,平时定期探访,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疗服务。” 从大医院退休的郭衍樑医师在厦门齐安社区门诊部服务了9年,附近的社区时有居家失能老人患有严重褥疮,老人们上医院不方便。郭医师总是带着器械上门为老人治疗换药。“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医生,是老人的福气,也是我们家人的福气!”许多失能老人的亲属由衷地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州、厦门等城市已经陆续采用政府购买、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入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满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家照料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福州市台江区在全省率先施行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基本单位,对社区居民家庭实行分片管理。每个团队由一名责任医生、一名责任护士、一名预防保健人员组成(俗称“片医”)。失能老人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找到“片医”,诊病问药;若有需求,“片医”还可上门服务,开展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特需服务。 由于二元结构的性质,城乡失能老年人自身的资源禀赋有很大差异。厦门、福州等较大城市中有相对丰富的资源,政府亦较为重视,因此城市失能老人在寻求社会支持中还会有更多的选择;但在二三线城市,因多种原因,目前大多社区在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照料护理服务上尚未起步,社会化专业化护理服务业发展更是严重滞后。 |